巧推项目传技能 村民增收迈大步龙门县陈村村多措并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惠州日报 2019-11-08 09:00

“陈村村90%的农田区域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业更多是靠天吃饭,单条腿走路风险高。”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驻陈村村“第一书记”黄明彪说道。

龙门县龙城街道陈村村是省级贫困村,毗邻龙门县城中心区,被誉为龙门县城的“后花园”。2016年,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挂钩帮扶陈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陈村村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产业模式。紧接着,一场有针对性的“大战”打响:实行产业扶贫实现多项目增收,提高村民增收技能水平,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如今,陈村村实现了多项目增收,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

项目帮扶 种植中药材,改造出租旧仓库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当前惠州正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龙门环境好空气好,中药材种植是不错的选择,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带动就业。

为验证陈村村种植中草药的可行性,驻村干部对陈村村土地进行检测,发现适合种植中药材。“我们跟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中药材购销协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一个5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黄明彪说。

今年,该基地种植了30亩姜黄,20亩百部,由于受到雨水天气的影响,第一期中药材种植收成不尽如人意。“我们探索了多条腿走路模式,目前正在寻找既适合冬种又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同时与龙门县农业农村局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黄明彪说,为解决陈村村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10月中下旬,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一行到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乌石村参观学习,并与惠城区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将陈村村原生态的农副产品提供给广大市民,创造经济效益。

黄明彪说,除了通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户脱贫致富,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出资80万元对村委旧仓库进行了改造,并成功出租,可为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年。

提升技能

组织艾灸技能培训,增强自主造血能力

要让村民有可持续的收入,拥有一技之长必不可少。为拉长陈村村中药材种植扶贫项目的产业链,配合龙门打造岭南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部署,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今年8月,黄明彪组织6户贫困户家庭、乡村医生、富余妇女劳动力代表到惠城区桥东街道黄塘社区卫生院参加“以艾传爱”中医艾灸技能培训活动,为陈村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培养“种子选手”。

“通过培训学习,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还能掌握一技之长。”参加培训的村民戴凤媚说,她和其他学员学成归来后,在村里开展了几次艾灸培训,受到村民的欢迎,大家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技能,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村里筹建中医艾灸体验馆,通过受训人员开展为期3个月的无偿志愿"传帮带"活动。”黄明彪表示,通过艾灸学习,既能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又能提升群众保健防病意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结合“龙门艾”万亩扶贫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通过艾产业扶贫,全力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精准施策

发展“厨师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在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组还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今年46岁的陈密肖是一名厨师,也是家里的顶梁柱。2015年一场意外导致他腰部受损,没法外出务工,而家里两个孩子又还在上学,这让原本还过得去的生活境况陡然下降。

“现在农村兴起流动餐桌,何不发挥所长,在家门口就业呢?”黄明彪建议陈密肖做流动围餐,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带动村民就业。在驻村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下,陈密肖干回了老本行。“做流动餐桌,我不用那么累,邀请一些村里富余劳动力来帮忙,大家相互配合。”陈密肖说,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家里的境况慢慢开始好转。因为厨艺好,口碑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找上门来。

“基本上都排满了,有时候都忙不过来。”陈密肖想新购车辆,增设餐桌碗筷等物料,扩大规模,可是手头资金又不够,这让他犯了愁。得知情况后,黄明彪立马联系银行帮助陈密肖申请了农村免息小额贷款。

“在陈村村,据我们统计至少有上百位村民从事厨师行业,他们在不同省市工作,有的还出国当厨师。”黄明彪说,当前惠州正大力推进“东江菜师傅”工程,他们计划在陈村村设立厨师协会或厨师联盟,发展“厨师经济”,打造“食在陈村”品牌,进一步推进陈村村厨师行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陈春惠

新闻推荐

网友为龙门发展特色产业与现代农业建言献策 打造手信品牌 提升特产附加值

请您扫码为龙门县高质量发展支招惠州日报讯(记者李向英)“牢记使命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龙门系列专题报道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