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歌手李旭初:用山歌唤醒民众
李旭初故居。
“八月十五好月光,我军来去摸官塘;大刀来配手榴弹,斩得鬼子发惊狂。”在福和,稍上年纪的人都知晓我军夜袭官塘日军军营的故事,而且会唱这首山歌。山歌的作者就是著名的战斗歌手李旭初。
李旭初是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他随身带着木头箱子,边行军打仗边写山歌,在战火的硝烟中写下了无数的抗战山歌。他的山歌像投枪匕首,又像战斗进行曲,成为唤醒民众抗击日寇的有力武器。同时,他通过办夜校、演话剧、唱山歌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鼓舞群众斗志,增城、博罗、龙门、从化、番禺等地都留下他的革命足迹和亢奋歌声。
“擂鼓的诗人”:一首首山歌的背后是一个个抗日故事
李旭初是增城福和(今中新镇)永兴村花山社人,是增城师范第一届毕业生,曾任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十一中队政治员、福和贵章纪念小学教导主任、福和中学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增城县第一届委员。
今年9月初,记者驱车来到山野壮美、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永兴村,寻找李旭初的革命足迹。
虽然李旭初辞世37年,但提起他,村民都知道这位“战斗歌手”,一些上了点年纪的村民还能随口念出他的抗日山歌。如“村村屋屋起武装,男男女女学使枪。甲叔只有刀一把,刀口磨到白如霜。”
85岁的花山村村民李仕江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山歌往往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反映一段抗日故事。
本文开头的那首山歌讲的就是一个著名的抗日故事:1940年农历八月十五,我抗日武装魏友相杀敌大队和翁源大刀队共115人,配着大刀、轻步枪、手榴弹等,借着月色袭击位于福和官塘据点的日军。
当晚,我游击队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敌营前,剪铁网,杀哨兵,过碉堡……在敌大队部,40多名鬼子还在睡梦中就成了刀下鬼。随后,队员又把一串串的手榴弹扔进兵营,一时间,鬼子的惊叫声响彻全村。最后日军212人一个不剩,全部被消灭。这次漂亮的夜袭,极大地鼓舞了增城抗日军民的士气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闻一多评价抗战诗人田间,说他是“擂鼓的诗人”,李旭初也同样是一位擂动战鼓的诗人。他的抗日山歌被专家教授誉为广东境内所能搜集到的抗日山歌中写得最好的作品。
振兴山区教育的教师:把进步的火种传到家乡
李旭初除了是一位革命战士,还是一位人民教师。
李旭初从事乡村教育40多年,是福和新文化与抗战文化的先驱者。他很早就在老家创办花山小学,推广新文化,提倡白话文,推行新式教育。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追随共产党员徐可生,创办民众抗日夜校20多所,参与领导创办福都青年抗日研修班,担任抗日时事课程。
1939年12月,为了纪念牺牲的抗日英雄郑贵章,他负责创办贵章纪念小学。抗战胜利后,他协同魏友相创办福都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建国后担任福和中学校长,满腔热情振兴山区教育。
他一生写了三千多首山歌和诗词,曾油印山歌集多本,可惜没能全部保留下来。1986年,在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县文联编印《李旭初诗歌选》收编作者的诗歌、山歌共186首。2009年7月2日《增城日报》挂绿副刊刊载了《李旭初的山歌与诗歌精选专辑》。他的诗歌已经成为研究增城抗战的珍贵历史资料。
【李旭初山歌选】
抗日山歌
长期抗战
打开一年又一年,
足足打开四年长。
鬼子唔走总爱打,
大家莫问几久长。
男扮女装
鬼子想要花姑娘,
妻子要我扮女装。
男从扮作女人样,
裤头带下捏短枪。
长柄手榴弹
长柄榴弹像酒樽,
敌来揸紧在手中。
看准鬼子抛过去,
轰隆一响就成功。
枪口对外
杀敌人人都可以,
自己同胞切莫欺。
枪口应该齐对外,
总爱对准膏药旗。
新闻推荐
小金口将打造高铁新城经济圈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兴建大型超市、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兴建大型超市、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