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赴深招商,收获了什么?

南方日报 2019-09-03 06:15

TCL华星光电在深圳和惠州仲恺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了典型的产业共建体系。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惠州华星光电的展厅。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深惠产业互动正变得更加密切。

近日,惠州仲恺高新区在深圳举行了招商推介会。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金彰南,以及惠州市工信局、商务局、大庆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推介会。同时,深圳投资商会、中韩投资贸易协会等多家协会代表,以及华为、中兴、中集产城等300多家深圳企业的高层也参加了推介会。在此次招商推介会上,仲恺共签下3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30亿元。

早在2016年,仲恺就到深圳举行过智慧装备产业发展推介会。2017年再次到深圳推介加速器联盟,以吸引高端创新创业资源。该区还在深圳设立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以近距离对接优质项目,随时引进落户仲恺。

靠着邻近深圳的优势,以及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扎实基础,仲恺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深圳的外溢资源。据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统计,2017年以来,仲恺高新区招商联席会通过的重点项目里面,有53宗来自深圳,约占总项目比例超过50%。通过这种方式,仲恺在相关领域与深圳形成产业分工的同时,也为主导产业的升级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A过会重点企业一半以上来自深圳

就在此次招商会举行的当天,在仲恺高新区的一处工地上,惠州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同步动工了。

实际上,博实结以前是深圳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深圳用地紧张,各类生产成本高,于2018年8月整体搬迁到仲恺,只在深圳保留了少量人员。

目前,它的产品体系约有80%基于北斗或GPS等定位系统,开发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共享单车智能锁等多种终端产品和后台的平台设备,成为专注车联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期项目动工后,它的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并提升仲恺物联网产业的实力。

在仲恺,和博实结类似的公司并不少见,它们或者从深圳整体搬迁过来,或者母公司在深圳,在仲恺设子公司。位于惠南科技园的康冠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超过1000万台。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使惠州锂电产业从终端拓展到上游装备领域,延长了惠州锂电产业链条。

惠州本土的TCL集团,近年来在深惠两地之间密集布局研发和生产,年总产值近900亿元的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就位于仲恺,它将构建全国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项目,推动仲恺智能终端和新型显示产业的集聚。

在仲恺的惠南科技园和东江科技园,绝大部分企业和项目是从深圳引进的。东江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北如介绍,园区引进的企业大部分是上市企业设的子公司,规模多在10亿—20亿元之间,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含量的特点。接下来,这些企业有望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据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统计,2017年以来,仲恺高新区招商联席会通过的重点项目里面,有53宗来自深圳,约占总项目比例超过50%。除了直接引进的企业和项目,该区还有约1/6的孵化项目和企业也是从深圳引进的,它们在仲恺孵化成企业,成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群的后备梯队。

B“2+1+X”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

当天,在招商推介会上,仲恺高新区委常委、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子尧从高新区概况、产业空间、政务服务及生活配套等方面介绍了仲恺高新区。

刘子尧介绍,仲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核心区域,拥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未来将大力发展“2+1+X”产业体系,即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他重点推介了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及357创新产业带的基本情况,这几个重大平台将推出约240万平方米的近期可招商用地。这将是仲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有望成为未来粤港大湾区东部的一大创新中心。

在推介过程中,仲恺高新区与八大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32个项目落户仲恺高新区,投资额达130亿元。

据了解,签订落户协议的项目包括碧桂园、中集产城等平台型企业,德赛电池、上海晨光、道明光学等上市企业,以及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独角兽、瞪羚企业。从产业领域来看,也与该区打造的“2+1+X”产业体系高度契合。

吴献民表示,此次将拿出仲恺未来3—5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产业载体,即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357创新产业带和军民融合产业园,邀请深圳企业家到仲恺创新创业。

华为云产业发展部副总经理朱兴育、德赛西威研究院院长黄力、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等行业领军人物,针对相关主题结合各自企业发展的现状作了分享。

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廖凌伟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该区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企业在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到拿地都可以大力支持。近期,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仲恺随时准备着和深圳进行更深层次的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共享新的机遇。

仲恺的项目落地和动工效率有数据为证。根据惠州市发改局统计,今年上半年,仲恺完成了76.4亿元重点项目投资,额度居7个县区之首,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1.6%。

C如何吸引项目和高端人才?

尽管这些年仲恺从深圳引进了不少项目,但也有业内人士反思,周边多个城市接连推出优惠政策和措施,仲恺虽然有产业平台、土地、厂房等优势,今后就一定会吸引到更多好项目吗?

仲恺高新区经发局、科创局多位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还要进一步提高仲恺的配套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人才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

从2011年起,仲恺提出创建“人才强区”的目标,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和培养人才。并制定了一站式的人才服务,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入选“恺旋人才计划”的各类人才可享受多种便利服务。目前,仲恺的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高层次人才超过2万人。

在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该区已建成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新院,形成了较为齐全的镇街和社区医院体系。今年,仲恺启动了仲恺第二中学、仲恺第五中学、仲恺第六小学二期、惠环古塘坳小学等10所学校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预计将新增学位7040个。

在政务服务方面,仲恺也一直向深圳对标。廖凌伟介绍,仲恺这些年全面对标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和深圳服务,建立了深圳优质项目落户的直通车制度。

今年6月,仲恺在惠州率先推出企业开办全流程套餐服务,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企业在该区设立公司只需要一天时间,即可完成商事登记、刻章备案、银行开户、办税业务共四项必办业务,使得企业开办全流程由9个工作日压缩到一天办结。

随着一系列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仲恺与深圳之间的交通将变得更加便捷。目前,莞惠城际轨道在仲恺设有3个站。一旦穗莞深城际开通,从仲恺乘城轨可到达包括深圳在内的几个城市。正在加速推进的赣深高铁2021年通车之后,从赣深高铁仲恺站到深圳北站只需约18分钟。

“两地有望逐步实现同城化。”廖凌伟认为,这些因素都将加强两地的融合,进而吸引更多资源到仲恺,实现两地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延伸

仲恺机遇怎么看

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金彰南:

在中韩合作过程中,惠州与韩国建立了密切关系。在惠州投资发展的韩资企业约200多家,包括三星电子、LG电子、LG伊诺特、SK、晓星、可隆等。随着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设立,惠州市会进一步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沃土。惠州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能够为中韩企业的贸易合作提供完整的产业链。

我坚信,中韩(惠州)产业园将会为韩国企业来惠投资兴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最新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也将助力惠州市的发展,惠州也会发展成为连接贯通广州、深圳的产业基地。

TCL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黄伟:

深圳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城市,培育了大量科技企业,而惠州传统加工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急需引入大批战略新兴企业,带动和引导经济更高质量地发展。

近几年来,仲恺已具备了发展战略定位高端、产业链配套完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土地生态环境优越、政府服务便捷高效等多项发展优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布局,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今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推进,仲恺作为大湾区的核心腹地,也是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战场,必将成为整个珠三角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增长极之一。

■相关

仲恺三大产业

发展平台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规划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约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半导体、智能制造、5G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

357创新产业带:占地面积约41.4平方公里的带状区域,区位优势明显,重点布局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10年内打造成产、城、人全面融合的超千亿元产值的创新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仲恺军民融合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位于沥林镇英山片区,项目总面积达1300多亩,起步区800亩,同时设立了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基金,大力支持落地的军民融合项目。

■对话

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谢铁梦:

夯实基础做好配套服务吸引更多深圳优质项目

深圳企业和项目如果到仲恺落户,要满足哪些条件?项目引进之后,有土地和厂房来承载吗?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仲恺将如何选择自身的定位?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谢铁梦。

南方日报:这些年来,仲恺从深圳引进了大量企业和项目,在招商过程中大体上遵循怎样的原则?

谢铁梦:深圳的优质企业多,我们要优中选优,目标是细分领域排前三名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实际上,这些年来通过仲恺区招商联席会的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是深圳的项目,比如博实结和康冠等企业。

从“恺源行动”开始,我们一方面锁定大企业的供应链进行招商,比如这次以TCL供应链为主的招商活动。另一方面也针对一些重点产业招商,比如以前曾对激光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举办过专场的招商会。这样更显得有的放矢,目标更准确,可以补充仲恺的产业短板,对产业的集聚效应也更明显。

南方日报:这次招商还着重介绍了仲恺的三大产业平台,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

谢铁梦:招商要拿出诚意来,项目来到仲恺首先需要厂房或者土地,所以我们推介了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起步区、357创新产业带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另外还有东江科技园,这里有大量近期可用的土地资源可以释放,以承接新引进的项目。

有一些项目可能暂时不需要土地,仲恺也可以提供一些厂房,所以这次把加速器联盟也一并推介。现在除了一些已进驻使用的面积,还有超过100万加速器面积是空出来的。

南方日报:经过这些年的产业互动,你认为深圳和仲恺各自得到了什么?

谢铁梦:总体来看是各取所需。深圳用地紧张,各方面成本高,惠州土地面积更大,所以一直以来,仲恺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吸引了不少深圳的外溢资源,壮大了自身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借此实现了部分产业转移,能够做更多的高端研发,并与惠州尤其是仲恺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分工和互动,从长远来看对深圳自身的产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最近,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无疑将释放更多机遇。仲恺要做的就是夯实产业基础,把配套服务做好,打造一个真正宜居宜业的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深圳的优质项目。

新闻推荐

开学第一课,从升国旗开始

9月2日,惠州市中小学校正式开学。多所新建学校同步开学,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今年秋季开学,惠州市第十一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