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 惠城今年起配备专职人员服务退役军人
获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的李玲(左二)走访复退军人家庭。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惠城区登记在册的退役军人共2.51万人,其中,转业干部5158人、退役士兵17842人。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今年,惠城区将区民政局的退役士兵优抚安置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军官转业及随军家属安置职责,整合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区政府组成部门。
“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日前,惠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何寅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局将建设成为有力维护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的服务管理机关,特别是稳步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配备退役军人服务专职人员,打通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周新华李晓雪
以“五有”标准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体系
惠城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标准,在区事业单位还没有启动改革之前,率先发文成立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定编制12人,每个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3名事业编制人员。“从今年开始,惠城区就有了专职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人员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何寅说。通过各级服务机构经常、有效的服务,努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逐步实现退役军人事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实现了真正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成为退役军人之家的目标。
“今年3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刚刚成立,就被省里定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观摩点。”何寅介绍,惠城区高标准建设的包括桥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龙丰街道花园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及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3个现场观摩点受到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观摩会后接待省内外各市、县(区)学习考察44余批674余人次,成为惠州对外宣传推广退役军人工作经验的窗口。
在惠城区鹅岭南路21号,龙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坐落于此,除了有退役军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服务站还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走访、调研,了解退役军人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形成常态化服务体系,为复员退伍军人排忧解难。
为切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工作,龙丰街道各社区“两委”干部与退役军人建立了“一人一档”、结对服务。在重大传统佳节期间,由街道、社区联合社工到退役军人的家中进行“一对一”上门探访慰问,听取退役军人意见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
龙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还创新了“三工”联动模式,即“党工+社工+义工”为辖区退役军人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个性化服务,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帮扶解困。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龙丰街道还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让退役军人展现“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风采。
为了帮助困难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创业难题,龙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举行退役军人专场招聘,还以帮助筹集资金、提供技术培训、争取创业优惠政策等方式,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平台,该服务站先后帮扶4名退役军人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优抚拥军齐头并进取得丰硕成果
为切实维护好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惠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入手,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优抚工作。坚持抚恤优待本质属性,按照贡献与待遇匹配、普惠与优待叠加的原则,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按照优抚政策制度,建立统筹平衡的待遇保障标准,落实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兜底保障的困难援助机制,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在享受社会保障基础上,依据困难程度区分层次进行帮扶援助;探索适合退役军人的保险项目,使其得到更多保障。“半年来,我们将优抚对象的定抚、定补、优待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把抚恤补助发放到每一位优抚对象手中。”何寅说。
在大力推动双拥共建方面,惠城区也下大力抓实抓好抓出了成效。例如4月举行的清明公祭活动,惠城区党政军民代表、市直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与,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在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还在抓紧准备、查漏补缺,加快推进双拥模范城评选各项工作。”何寅说,特别是加大军人子女入学、随军家属安置、转业军人安置的工作力度,强化军人优先,在全社会营造现(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尊崇感、获得感。
为了不断提升退役军人荣誉感,今年以来惠城区扎实开展光荣牌悬挂工作。自3月29日在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统一举行惠州市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启动仪式后,各镇(街道)精心组织举办悬挂光荣牌仪式,进一步营造庄重热烈的爱国拥军、尊崇军人浓厚社会氛围,让退役军人和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光荣。“目前,已全部完成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工作。”何寅说。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化服务
“当前惠城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整期,退役军人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何寅说,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做到政策执行有尺度、特色服务有高度、双拥共建有厚度。
惠城区按照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安排工作、扶持自主就业、退休、供养等安置方式。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协调区政府组建惠城区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及随军家属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及随军家属合法权益能得到切实保障。对选择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发放一次性安置补助金和推荐就业;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军人,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阳光安置”。
在特色服务方面,惠城区一方面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另一方面推动社会化服务,促进企业拥军。
惠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在党员干部中选定党建指导员,分别与13个镇(街道)退役军人党(总)支部建立联系,采取“每周有学习、每月有座谈、季度有活动、半年有培训、年度有总结”的方式,配合组织部门做好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指导镇(街道)退役军人党组织开展特色功能性活动。积极发挥镇(街道)退役军人党总支、村(居)退役军人党支部(党小组)作用,将退役军人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通过加强党性教育、规范党员生活,促进退役军人党员的思想教育常态化、组织生活规范化、执行制度自觉化,引导退役军人坚守本色、再立新功。
同时,惠城区近年来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解困和安置工作,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区私营劳动者协会和印刷协会等爱心协会积极为退役军人安排工作,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下一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加速与国企、品牌商家签约,全力为退役军人谋福利;同时还会按照要求推行退役军人优待证;邀请企业对困难退役军人实行一对一帮扶。
■退役军人风采
胡保平
退伍不褪色,义务献血20年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两次荣立“三等功”、18次获通令嘉奖、多次被授予“学习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31年来,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军转干部”和“最美老兵”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惠州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原监事长、市物资总公司原纪委书记胡保平。
时刻铭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胡保平转业不改本色,特别是他20余年来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及志愿服务,先后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他,用爱心和奉献继续发扬一名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机缘巧合走上无偿献血之路
1998年11月的一个晚上,惠州媒体上播出血库紧缺B型血的消息,呼吁市民到市区滨江公园临时采血点去献血。“原本我只是打算去看看的,没想到还遇到了战友”,在采血点,在妻子和战友的鼓励下,胡保平第一次献了血,也从此走上了20余年无偿献血之路。
2003年6月,胡保平接到血站急需B型机采血小板的电话,问他能否赶到血站捐献血小板。“我知道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一般都是按照预约的捐献时间采血,没有重症病人急需的话,血站不会打电话。”胡保平说。那天,天降大雨,道路难行,他立即坐上出租车赶往血站。果然,有一名重症孕妇正在等待,胡保平当场挽起袖子献了一个单位的血小板。
在坚持无偿献血的20余年中,胡保平拥有无偿献血证书10余本,献血量2.6万毫升,献血量相当于自身全部血液量的5倍。如果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400毫升计算,这些血液至少能够挽救50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成为“第二职业”
2006年8月5日,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立,作为首任服务队大队长的胡保平,一干就是10年。服务队成立至今,共举办了32期志愿服务初级培训班,大多由胡保平培训授课,他的妻子孙惠英和儿子胡冀也都是无偿献血应急队员。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俨然成了胡保平的“第二职业”。周六周日以及节假日,他经常与惠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一起下企业、进学校、赴乡镇宣传无偿献血。顶烈日、冒高温,他用实际行动感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市民,让更多人理解、支持、参与到无偿献血中。13年来,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时间累计8000多小时,志愿服务工时排行位居前列。他自费接送献血者累计280人次,接送里程达2800公里。
为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胡保平还注册了博客账号,在博客上撰写发表文章,宣传献血法、无偿献血常识以及参加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的做法及体会,特别是《做好无偿献血志愿者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的博文,得到了众多网友支持和认同。13年来,他在博客里发表2000余篇宣传无偿献血的文章,1万余张无偿献血宣传图片,点击率70余万人次,是全国众多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博客当中点击率最高的。他的博客成为惠州市宣传无偿献血、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交流无偿献血的重要平台。
戴长兴
群众致富“领头羊”,复退军人贴心人
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柏岗村虎岭村小组,说起戴长兴,村民们都挑起大拇指夸他。作为村小组干部,他带领虎岭村小组实现集体收益翻番,他通过结对帮扶兴办的灯饰厂也为乡里乡亲提供了就业岗位,是群众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作为小金口街道“复员退伍军人之家”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关怀复退军人,鼓励大家退伍不褪色,是复退军人的贴心人。
兴办灯饰厂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1979年入伍的戴长兴1982年退伍。
退役后,戴长兴在家务农,不久被村民们选举为柏岗村虎岭村小组村长。通过不断学习,特别是密切掌握三农信息,戴长兴很快将虎岭村小组集体收入从每年5000元提高到1万元。
如何进一步带领村民致富呢?戴长兴日夜思考。2005年,他依靠此前在灯饰加工厂打工所学的电子技术,在小金口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支持下,创办了一家小型灯饰加工厂。
起初,灯饰加工厂经营面积只有300多平方米、10多名工人。在戴长兴的悉心经营下,工厂越办越好。后来,厂区面积拓展到1000多平方米,固定员工也发展到80多人,实现年纯盈利100多万元。“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戴长兴认为,应该为更多乡亲提供就业机会。于是,他将大量手工活派发给周边群众,带动130余农户走向了致富路。
“仅本村民小组就有40多户。”戴长兴称,当时小金口街道柏岗村一农户,家里有几个孩子读书,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将加工厂一些零活拿给这户人家去做。“平均下来,一个的月纯收入也有2000—3000元,很多农户做了三四年后,生活就慢慢好转了。”
关爱复退军人获评先进个人
戴长兴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楷模,生活条件有了好转的他,依然保持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解困济贫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曾为军人的他,对复退军人群体有一种特殊的情谊,所以,每每逢年过节,他都要带上慰问品、慰问金,为他们送去温暖。
得知辖区复退军人江松发年老多病,既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子女,戴长兴二话没说,带上慰问品就直奔江松发老人的家,临走前还留下1000元让他去买些营养品补补身体。了解到辖区复退军人刘春强患有风湿症,戴长兴马上联络相关部门,协助对刘春强进行了医疗救助,术后戴长兴还带上慰问品、慰问金去看望刘春强。最让人感动的是,当他得知曾和他同一个部队的战友王明贵家庭贫困,他带着妻子去到王明贵在汝湖镇的家里,关心他、帮助他。
2007年,戴长兴被选为小金口街道“复退军人之家”管理委员会主任。当选后,他每周三都到复员退伍军人的家庭了解生活、生产以及子女情况,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做到退伍不褪色。对于复退军人来信、来访,戴长兴都耐心倾听、仔细调查,尽量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解决结果。2008年,小金口街道“复退军人之家”被评为“惠城区先进复退军人之家”,戴长兴被评为先进个人。
崔文亮
从班长到董事长,军人本色助他创业成功
和他一起当过兵的战友都知道,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天生乐观,永不服输的斗志;和他一起工作过同事都知道,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敢于创新,不拘泥现状的闯劲;和他一起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在他身上有一种无私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他是退役军人崔文亮,永葆军人本色,助力他在创业路上完成从班长到董事长的身份转变。
转型创业,敢想敢干高歌猛进
“当兵是我人生中一段璀璨经历。”说起军旅生活,崔文亮满是自豪。新兵第一年,他就因为过人的表现被连长委以副班长职务。第二年,他又由副班长升为班长。连续两年,崔文亮获得“优秀士兵”的光荣称号。两年的军营生活,不只锻练了他的意志,还成就了他过硬的军人作风,为他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退役后的崔文亮立志要自己创业。
“当兵的人什么苦都能吃!”崔文亮退役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汽修工,虽然工作又脏又累,工资又低,但他就像在兵营生活里一样吃苦耐劳,没日没夜地边学习边实践,终于“啃”下了汽修技术。2004年,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汽修厂。
敢想敢做、不断创新是崔文亮的一大特点,当嗅到北方啤酒市场占有率和好评度“双高”的商机时,他果断投入到啤酒批发代理行业中。2007年,他代理的某品牌啤酒销量一路攀升,并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6家代销点。随后,崔文亮创建了自己的啤酒品牌,又扩大业务范围,迅速实现了创业的原始积累。
涉猎教育行业又成为崔文亮下一个目标。当过兵的人都有一种特质,就是敢打敢拼,敢想敢做。对教育行业的经营不了解,崔文亮就从基层做起,应聘普通教官的工作。曾经身为军人所具备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使他在众多教官中脱颖而出,一路做到了企业负责人的职位。2014年,崔文亮筹措资金创办教育机构,通过多年的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经验,立志打造青少年世界教育领先品牌。他首创的“城市挑战赛”学生实景模拟社会生存挑战活动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股体验式研学教育的浪潮。
搭建平台带动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崔文亮的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件事:自己富起来不叫富,希望能为更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
2018年,随着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加强以及《广东省国防教育条例》的出台,促使国防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崔文亮抓住机遇,在惠城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推广支持下,开始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通过成立国旗护卫队、举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8年8月,由惠城区多所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发起,在惠城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惠城区国防教育学会成立,崔文亮当选为该学会首届党支部书记、会长。
崔文亮介绍,目前该学会已有个人会员64人,全都是退役军人,已有会员单位11个,都是学校和从事国防教育相关培训的公司。学会成立近1年以来,已经协助11所学校成立了国旗护卫队,开展了关爱军人家庭幸福教育讲座,协助惠城区国防教育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的全民国防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11月,该学会申报的《关爱军嫂幸福家庭支持计划》项目还获得市民政局第二届社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我们计划把惠城区国防教育学会打造成一个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平台。”崔文亮说,接下来希望通过学会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创业和就业,一起开展国防教育培训和相关活动,一起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
李玲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日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和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广东省两人获得“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一位就是惠城区桥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李玲。
李玲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又嫁给了一名军人成为军嫂。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玲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2000年,为了照顾家庭,她随军安置到惠城区桥西街道民政办,并于2007年开始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2017年12月,桥西街道成立桥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复退军人之家合署办公。桥西街道退役军人存在数量大、类型多、情况复杂、需求多样等特点,身为站长的李玲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政府引导,让退役军人实现自我管理,为社会奉献正能量。为深入摸查精准服务,李玲组织完成辖区6081名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一人一档,按解“六难”情况分类,装订成册,台账详尽,便于对退役军人开展内部管理和精准服务;为营造拥军爱军氛围,桥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军人荣誉室,增加复退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此次赴京参加大会,李玲作为代表上台领奖。“这份荣誉是组织对我工作的肯定。”李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将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化成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带着感情用心用力服务好全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陈美君黎云湛玉武张明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偲、王纳)深圳将加快与周边城市轨道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区域城际铁路和国家铁路建设,全力推进粤港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