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 龙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助力现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去年底,龙门大米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在康莱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工人对有机蔬菜打包装准备送往珠三角各地。
面对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龙门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挥生态核心优势,把龙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中药箱、茶叶罐、游乐谷、养生池”,争当全省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引领者。
据了解,目前龙门县已经形成了水稻、蔬菜、水果三大支柱产业,可以依据自身农业大县、“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优势,打造供粤港澳消费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以提高龙门农产品和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龙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县正稳步落实《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推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力争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
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特色品牌农产品、100个产业兴旺示范村、1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0亩特色种植基地……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龙门县出台了《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描绘了该县乡村振兴发展的美好蓝图,上述的一串数字正是“一十百千万”工程,是该《方案》的核心内容。
据了解,“一十百千万”工程是加快龙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有力举措,为龙门组织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方案》明确了龙门县从今年到2023年的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即通过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以绿色、生态、精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力争到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
据介绍,目前,龙门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奖励资金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填表申请,再由村、镇、县三级进行审核。
有机蔬菜配送珠三角,提升“菜篮子”知晓度
近日,在龙田镇的龙门县康莱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多名工人正在为青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打包装。另一边陆续有工人把采摘的蔬菜搬过来,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记者随机拿起一根青瓜,只见瓜上布满了清晨的露珠,新鲜程度不言而喻。“我们种植的都是应季的有机蔬菜,现在把它们包装好就可以发货了。”一名工人笑着说道。
龙门县康莱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取建介绍,有机蔬菜就是整个生产过程必需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即生产过程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包装、贮藏、运输等流程中都需要严格遵照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跟踪审查体系。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使得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销售价格也会比普通蔬菜翻几倍,但其营养含量更高,更利于人类健康成长。令罗取建骄傲的是,合作社已有22种蔬菜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目前全县仅有4家合作社获得该证书。
据了解,该合作社共种有150亩蔬菜,用冷链车将蔬菜配送到深圳、广州等地,同时还推出了相关的网上平台,让客人可以通过网上平台查看蔬菜生长情况、价格等信息。
当前,龙门县正在积极响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号召,借助生态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面对未来庞大高端的消费市场,罗取建表示,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着力提升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产量,让更多市民吃上龙门的有机蔬菜,提升龙门“菜篮子”的知晓度。
相关新闻
丝苗米产业园 或7月动工建设
已有17家企业达成入驻协议
龙门大米因香软清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去年底,龙门大米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标志着龙门大米向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目前,龙门正在建设的丝苗米产业园,就是帮助龙门大米实现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涉及龙城街道、平陵街道、龙田镇三地,总面积463.32平方公里。该项目由县政府担任责任主体,由龙门县5家丝苗米龙头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征地手续,预计7月份开始动工建设。
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5家实施主体之一。该企业是龙门县第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成立已近30年,以种植和销售大米为主。谈到丝苗米产业园的发展蓝图,该公司总经理刘俊鹏深有感触。他表示,一直以来,龙门大米有着很好的质量,但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加工产能方面较薄弱,加上仓储有限,很难形成稳定的品牌,导致价格始终上不去。丝苗米产业园将补齐这些短板,让龙门大米从种植到销售都具备规模,形成品牌优势。
“产业园的目标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期主要以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为主,使龙门大米达到原材料的标准化、加工工艺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的效果。”刘俊鹏指出,加工工艺标准化是产业园的一大亮点。
要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对游客的吸引度。据了解,产业园内将建设一个200亩的核心加工区,第一期将建设70亩。加工区将融合信息化手段,建设农耕博物馆、检测中心、丝苗米研究院、线上线下电商体验中心等,使大米加工流程全透明化,让游客更清楚地了解“谷如何变成米”。同时,加工区还将设置相关环节,让游客亲身体验种植、加工、销售等,实现游客从以往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接受信息的转变。
据统计,目前产业园已有17家企业达成入驻协议,包括米企、种养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我们重视品牌的培育,对有意投资龙门大米的企业设立标准门槛,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刘俊鹏说。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邬欣欣
新闻推荐
“智游龙门”小程序发布 可通过“龙门旅游”微信公众号进入该小程序
活动中游客体验漫游“龙门径”。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陈卓盈摄惠州日报讯(记者黄宇翔)当前,龙门县正全力以赴创建首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