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470名“双乡”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全区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南方日报 2019-04-11 06:35

“双乡”干部房颋(右1)走访房村村百合种植户。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周文媚李彦青)如今,惠州惠城区汝湖镇房村的1500名村民,出行再也不用绕远路,村里多了一条对外的宽敞道路,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出行难”问题。这正是惠城区自去年底以来,共470名“念乡情,建乡村”(下称“双乡”)选派干部在全区142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双乡”活动的缩影。

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双乡”活动将成为惠城的重要抓手。

5000多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去年10月,位于东江河畔,已有近600年历史的汝湖镇房村村迎来了“双乡”活动工作组,工作组组长、区档案局主任科员房颋的家乡就在这里。在祠堂前的古井旁,房颋回忆起,小时候家人常带着她来这打水,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汝湖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是"双乡"干部重点要推进的工作之一”,房颋说,她与房村村工作组组员、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管护师廖可英,以及村干部一起,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

“双乡”活动工作组的到来,激发了村民们打造宜居乡村的热情。在“双乡”活动启动当天,“双乡”工作组、镇包村工作队、村干部、保洁员及村民30多人,分组清拆祠堂周边危房,清理垃圾杂物。以往,村里的排水渠、湖塘杂草丛生、滋生蚊虫,经过合力整治,现在的湖塘清水渠净,环境整洁。全民参与,让房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房村村是汝湖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比较好的村,根据惠城区的工作部署,汝湖镇23个村、129个小组全面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截至今年3月,区“双乡”工作组与镇、村、组干部职工、村民群众5000多人次参加了整治行动,共整治完成86个村小组,清理主道巷道50多公里,乱堆乱放940处、积存建筑垃圾杂树杂草约1100吨,清理沟渠淤泥、漂浮物等58处约30公里共73吨,拆除旧危屋68间3000多平方米、乱搭乱建9处约2800平方米、废旧养殖场24户5930平方米。

村民为村道“让路”成美谈

“双乡”活动选派干部有特殊的标准,就是选派干部要去往的地方是其出生地或者是籍贯地又或者是曾经工作过的镇(街道)。也就是说,选派干部对工作地有着特殊的“乡情”,这也是“念乡情、建乡村”的题中之意。

正是有着这份“乡情”,选派干部干事有热情,乡里乡亲与选派干部沟通起来也不见外,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双乡”干部也成为有热心、懂行政、有创想、见行动的“新乡贤”,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去年,政府出资把途经汝湖镇房村村的村道东湖路从3.5米拓宽到5.5米。经过村“两委”干部研究和村民代表同意,决定自筹资金把房村辖区的村道再拓宽1米,使得道路宽度为6.5米,争取将来能通公交车,让居民出行更方便。

然而,道路拓宽却遇到了难题。原来,拆除沿路障碍物涉及到个别村民的切身利益,起初,当事村民并不乐意。

房颋本就是房村村人,虽然她从小不在村里长大,但还有不少亲戚住在村里,很快能与村民聊到一块。廖可英有一年多驻村工作经验,也善于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房颋、廖可英五六次上门讲情说理后,村民们想通了,为了让全村1500余位村民出行更方便,大家主动砍掉果树、竹子,拆掉自家围墙,甚至还同意村里填了部分鱼塘,就是为了给全村的村道“让路”。

为了安全起见,填的鱼塘还需要建挡土墙,可村里自筹的资金有限,为此,房颋主动联系了汝湖镇政府,协调镇里支持6万多元的经费。

经过工作组和村干部努力,最终村道拓宽工程顺利在春节前完工。“村道拓宽了,会车容易了,过年也不堵车了,开车进出方便多了。”家住在村道旁的村民房卫强说,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改善了许多,住在村里越来越舒服。

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双乡”行动是惠城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各项涉农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

活动实行“一个工作组助力一个行政村”的工作方式,在全区142个行政村全面推开“双乡”活动。具体层次安排如下:第一层次,区四套班子成员原则上从挂钩镇(街道)中选一个行政村作为助力村;第二层次,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工作组,原则上安排一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其他干部为组员,同时积极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第三层次,每个组员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村中选择一个自然村,作为重点助力点。

像房颋那样的机关干部,正是“双乡”干部的缩影。活动启动以来,各镇(街道)和各工作组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聚焦村容村貌整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产业经济水平等方面工作内容,鼓足干劲,携手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保障“双乡”活动全面开展、发挥实效,活动启动后,惠城区“双乡”办迅速行动,举办多场“双乡”活动培训座谈会,帮助工作组组长熟悉活动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全区142个村的工作组组长、12个镇(街)分管领导及相关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座谈会。

值得一提的是,“双乡”活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提升农村产业经济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要促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壮大集体经济,既扶持原有农业企业,又积极引入新的龙头企业,延伸“企业+基地”的模式,拓展农业产品的新功能。要发掘当地存量资源,推动融合发展,丰富农村经济新业态,探索“农业+文化+科普+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使农业农村溢出文化、科普、旅游、康养等新功能。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升当地农民从事一、二、三产业职业技术能力,增加村民收入。要推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相关

乡村振兴怎么干?代表委员有话说

在今年惠城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就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踊跃建言献策。

惠城区人大代表张元英:做强农业企业

“做好农业不容易,农业企业要做大做强更不容易。”惠城区人大代表、广东源茵生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英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关注农业企业发展状况,加大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张元英介绍,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至2018年底,惠城区共有龙头企业6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23家、区级32家。2018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收入近30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0多亿元,辐射带动6.5万多户农民创收,户均年增加收入7200元。尤其是在惠城区的建设发展当中,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以“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深入践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发展理念,积极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带动帮扶、技术指导等形式,着力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有效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这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当前,惠城区对农业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农业企业存在大而不精、大而不优、优而不强现象,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缺乏支柱点、支撑点。”张元英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关注农业企业发展状况,加大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设立农业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奖励和补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奖补资金可用于农业企业的培育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培训等,促进农业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使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惠城区政协委员黄永刚: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惠城"双乡"活动开展得特别好。”惠城区政协委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总经理黄永刚说,惠城区推进乡村振兴,要规划先行、科学引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育乡村发展的“造血”功能,打造“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的新时代新惠城新乡村新生活。

黄永刚说,要以“双乡”活动为契机,加强惠城区142个村(社区)党的建设,激发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乡村经济振兴方面,他建议从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对全区乡村进行摸底调研和分类分析:既要用“一盘棋”的思维统筹全区乡村联动发展,如产业发展、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也要用“一村一策”的思维扶持村域经济发展,如以“企业+基地”“农业+文化+科普+旅游”为代表的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制造业经济、文化经济等特色经济。对于“先进村”,要热心扶持其发展壮大;对于“中等村”,要帮助发掘经济新增长点;对于“落后村”,要同步进行思想扶贫和经济扶贫。

“一流乡村”还要有“一流规划”“一流设计”。“目前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各村(社区)之间,可能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黄永刚建议,在更高层面对乡村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市政交通、风景园林、村容村貌等进行统筹规划,服务“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乡村振兴愿景。

新闻推荐

惠城区新版停车位租售管理办法施行 楼盘预售时须公示车位销售方案

今后,惠州的楼盘预售时须公示车位的最高售价。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为你的爱车找个家……”这是去年底某楼盘项目销售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