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出击,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实力演绎“一流科室”

惠州日报 2019-03-28 09:36

内窥镜下的诊断治疗。

内镜中心接诊处。

消化内科收到的锦旗。

整洁的内镜候检区。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医院重点专科。

这里技术领先,内镜治疗项目多次在市内率先开展,多项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

这里设备先进,接轨国际,拥有先进的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胃肠动力检测仪等全消化道检查设备。

这里人才荟萃,80%以上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拥有专科医师18名,惠州名医1名,主任医师5名,博士2名,硕士生导师1名。

这里是实力演绎“一流科室”的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特色专科,消化内科在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该科及内镜中心综合实力排名粤东地区第一、全省前列。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出炉的《医院蓝皮书2018》里,该科赫然位列17强。艾力彼解读,“地级城市医院专科30强医院在资源配置、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都表现较好,在同级医院中具有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能承担起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

技术

攻克消化顽疾,填补区域空白

学科带头人陈惠新表示,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良性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病、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恶性消化道疾病以恶性肿瘤为主,比如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胃镜检查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无痛胃肠镜的引入,患者可以在毫无知觉和痛苦的镇静、睡眠状态中,安全顺利地完成胃镜检查,使人们对胃肠镜检查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要求做胃肠镜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为早期发现病变患者创造了机会,但同时也给胃肠镜检查带来了排队等候难的瓶颈问题。陈惠新说。

如今,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早已常规独立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组织胶、套扎术治疗,胃造瘘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内镜下胃肠道早癌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支架置入术,经内镜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及鼻胆管引流,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PTCD引流术,超声引导下门脉癌栓溶栓术等治疗技术;以及胶囊内镜检查、食管胃动力检测和24小时pH监测等检查技术。其中代表消化内镜最高技术水平的ERCP(1996年)、ESD(2012年)、EUS-FNA(2013年)、STER(2015年)、POEM(2017年)等项目均为广东省内较早开展、惠州市率先开展的项目,填补了市多项诊疗项目的空白。

服务

突破诊疗瓶颈,改善患者体验

然而,市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胃肠镜检查接受程度的提高,使得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内镜诊疗人数越来越多,胃肠镜诊疗患者预约排队越来越久,胃镜预约时间长达1个月、肠镜达3个月之久,患者及家属不满情绪增加,投诉亦随之增多。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陈惠新这里,视患者为亲人,并不是句空话;把自己当患者,正在身体力行。作为内镜中心及消化内科的“掌门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惠新积极寻找对策。

一方面,他不断争取医院的支持,将原来的鼻咽镜、气管镜、胆道镜、乳腺镜等搬离内镜中心,腾出一半空间,科学谋划、下大力气重新规划出了现代消化内镜中心,极大缓解了原来消化内镜诊疗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内镜数量未来得及购买扩充的情况下,充分协调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的医生,做到人尽其才,病房医生出班后到内镜“支援”;物尽其用,安排中午班,保持中午休息时间仍有胃肠镜检查,保持每天12小时所有内镜不空闲。内镜医护人员拖班至晚上八九点呈常态化,最大限度增加了患者诊疗数量。

管理

“精细化”见成效,科室发展进入快车道

心中有患者,就会对患者用心。在科室发展的进程中,陈惠新意识到,科室能够实现科学管理,也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理顺操作流程非常关键。”陈惠新表示。为此,他把自己当“患者”,在医院候诊区里排了3天队,亲身体会了预约的困难同时,他还经常在内镜中心前台参与预约工作,了解各类前来检查患者特点,并多次分析既往及近期前来检查患者的数据。通过切身体验,陈惠新从中找出了患者“看病难、排队久”的问题所在。随后,他在每周召开的科室协调会上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整改意见。

按时间段分类检查,专科医生不能在内镜诊室看门诊,减少内镜闲挂时间;请专人推送车床;与麻醉科协商,开通下午麻醉,增加每天特需诊疗人数;由于胃肠息肉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术后记录等用时较多,连续做手术易出现内镜闲挂,改为分段或分散至各诊室做;因手术时间长,影响普通检查的进展,全科统一将部分手术患者约至周末,由专科医生加班进行诊疗;为避免兄弟科室住院手术患者住院长,要求住院需手术的病人3天内必须完成胃肠镜检查……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内镜中心在科学管理、高效运转、团队合作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目前,胃肠镜患者排队预约时长缩短至3天内,而对于一些边远山区患者或特需患者也可做到当天看病当天安排完成胃肠镜检查。

“消化内科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术以及胃肠镜室配备的高精尖设备上,还体现在医生护士们的专业素养上。”陈惠新指出,经过一系列的整改,科室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消化内镜诊疗人次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用事实和数据验证了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的实力,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归功于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及麻醉师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

人才

请进来走出去,为发展装配强大引擎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惠州地区唯一独立资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医院龙头作用不断凸显。而作为医院的“硬核”科室,消化内科为了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科室制订了符合工作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近年来,在陈惠新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大量工作,临床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省内外、国内外交流明显增多,人才培养注重实效,医师梯队更加合理,科室80%以上的医师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陈惠新介绍,自2016年开始,科室大力实施“科教兴科”战略。对内采取教学相长的模式,每周三上午例行查房后,全体医师也会“例行”以实际住院病例为案例,从“扫描”CT片入手,全方位探讨临床病例,提高业务能力。同时,按照梯队培养原则,着重医生个人专长,创造各种机会把科室医生送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医院专门进修,而消化内科的护士也都至少进行过内部培训。同时科室还鼓励年轻医师积极报考在职硕士和博士,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更搭建了青年医师成长平台,启动科室基金项目,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为疑难重症病人开展高难度手术,通过观摩、实践,学习效果和技术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胃肠镜手术复杂,必须对相关诊疗操作技术严格把关,唯有高年资专科医生才有内镜操作机会,"新手"须在"老手"带领下操作500人次以上,经严格考核合格方可独立诊疗。”陈惠新表示,严格遵循各项诊疗规范,对代表高水平的ERCP、EUS-FNA、STER、POEM等,需科室讨论,从患者最大获益出发,站在患者角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不为单纯追求“高精尖”而损害患者经济利益,最大程度为患者减少经济负担。陈惠新强调,唯有严格规范、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精益求精,方能行稳致远,获得患者信任、政府重任。

帮扶

下沉医生与技术,助力基层学科建设

为充分发挥消化内科区域医疗高地的辐射作用,2017年,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正式挂牌,消化内科“责无旁贷”成为首批专科医联体建设科室之一。

“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技术薄弱。”陈惠新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市级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在实质上相连接,才能真正带动县级医院以及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一年多来,科室不断下沉医生和技术,根据博罗分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查房、人员培训,有侧重地“对症下药”,每周对手术进行指导,一对一带教分院医师的内镜技术。就这样,科室又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的特色之路,“积极带领基层医院学科发展壮大,引领地区消化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解决了市级医院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

积跬步,至千里,学科的发展是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时至今日,消化内科以人才当舟,技术当帆,驶进了跨越式发展的航道,推动建设高水平医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科室简介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特色专科,是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惠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系粤东地区规模大、设备先进、综合实力强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拥有一支从事消化道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高素质和稳定的人员队伍,技术力量雄厚。

科室设有专科门诊、消化病区、肝病区、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消化实验室等6个相关职能科室。消化内镜中心发展至今,已拥有超2000平方米整层楼超大型空间,10个操作诊间。参与/主持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项,多年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多次获惠州市科技进步奖。

学科带头人简介

陈惠新,医学博士,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惠州市名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委员,广东惠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消化系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消化系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擅长消化内镜下各种诊疗技术,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省卫健厅立项科研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篇。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黄 婷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周 楠 摄

新闻推荐

村子越变越美生活越来越好 博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洪湖村变得越来越美。春风拂来,油菜花在风中摇曳,游人沿着柏油村道欣赏着田园美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精准扶贫精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