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核三区三廊道”建一流城市休闲目的地 大亚湾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完成征求意见工作

惠州日报 2019-02-22 08:45

澳头海湾。

游客体验海钓。

大亚湾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一核(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核)、三区(山地康养片区、海洋观光片区、城乡休闲片区)、三廊道(山海风情廊道、城乡风情廊道、海洋风情廊道)的大湾区一流城市休闲目的地。这是记者从日前结束征求意见的《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中获悉的。

据悉,大亚湾区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该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区全域旅游规划工作有序推进中。“刚征求完公众以及部门意见,现正在审核编撰。”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落地路径

探索“产城人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

大亚湾西接深圳,与香港隔海相望,交通优势明显。近海拥有近百个千姿百态的岛屿,呈弯月状分布,被誉为“海上小桂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大亚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未来数年间,大亚湾将探索以“产城人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大亚湾全域旅游落地路径。为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中国、走进“一带一路”的国际一流湾区旅游精品城市,该区借助“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战略机遇,通过“借船出海”“东拓西联”“融合发展”等升级策略,着力打造一核、三区、三廊道,逐步将大亚湾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绿色康养目的地、大湾区一流的城市休闲目的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大亚湾区将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的优质旅游服务体系;到2035年,把旅游业培育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打造计划

东升村打造成海上田园综合体 妈庙村打造客家侨乡建筑博物馆

大亚湾区将通过向海发展、环山开发、乡村振兴、城市升级等空间格局,致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大亚湾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黄金海岸已是珠三角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一。未来,大亚湾区将重拳打造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居首选目的地。同时,充分利用沿海资源,将小桂湾、澳头港、霞涌港、黄金海岸、小径湾打造成高水平百里海岸风景线。到2020年底建成10家星级“海上人家”。

在环山开发方面,要高起点打造环笔架山生态文化旅游新城,另一方面也要规划建设环铁炉嶂生态休闲走廊,使其成为深莞惠城市休闲后花园。

在乡村振兴方面,大亚湾区将结合村庄所在位置以及现有条件,将东升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级海上田园综合体;霞涌新村打造成极具文化艺术内涵和滨海景观风情的岭南最美民宿村;妈庙村打造成中外合壁、古今融合的客家侨乡建筑博物馆;通过景区带村、连片开发的方式,将园岭岗村打造成健康养生乡村公园;将格木洞村打造成交通带动、生态依托的滨湖休闲美食聚落。到2020年底建成20个星级农家乐。

◎两年冲刺

20个专项行动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为确保2020年大亚湾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由区创建领导小组牵头,启动大亚湾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年冲刺行动(2019-2020年),系统开展20个专项行动。

与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落地思路,逐步打造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旅游项目和一般旅游项目。

相关新闻

去年迎客31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5.2亿元

近年来,大亚湾区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加强旅游宣传,推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奋力开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统计,2018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亿元,分别比增19.2%和38.1%,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6亿元,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家、旅行社(含门市部)11家、星级饭店2家、知名品牌酒店5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5家;有“惠州十大美丽乡村”东升村、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大辣甲岛、“广东省十佳绿道旅游路线”大亚湾绿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渔家婚嫁、杨包庙会、大王爷节等,初步形成以“百岛风情、海岸风光、生态休闲、滨海绿道、民俗文化、历史古迹、乡村特色、滨海美食”为核心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一核三区三廊道

一核 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核

三区 山地康养片区、海洋观光片区、城乡休闲片区

三廊道 山海风情廊道、城乡风情廊道、海洋风情廊道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姚亚超 欧阳德辉 通讯员冯加昌

新闻推荐

地铁1号线项目全线动工 接驳地铁2号线、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线路,站点具体位置公布

东莞时报制图范春天目前东莞只有一条正在运营中的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尚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市民地铁出行的需求。好消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