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两城间的地下工作者 ?莞惠城际车队司机李海锋放弃春节团聚坚守岗位守护乘客出行
▲李海锋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才成为一名动车司机。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人物名片
李海锋,1980年出生于广东梅州,莞惠城际车队的优秀党员司机代表。2001年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铁集团龙川机务段。18年来一直在铁路一线工作,先后担任内燃机车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动车司机,凭借丰富的驾驶经验,给广大旅客带去安全、平稳、高效、快捷的列车服务。
“从江北(小金口)乘动车到西湖看花灯,又快又方便,不用自己开车避开了停车难,真好。”旅客李梦恬高兴地说,春节期间,她带着女儿乘坐莞惠城际铁路列车出行,省心省事省时。
2016年3月30日,莞惠城际铁路通车。这条铁路自小金口至东莞道滘全程约100公里,其中隧道53公里。这条铁路使得东莞南城至常平、惠州仲恺至江北之间的城市通勤时间从公交车的50~100分钟压缩至动车组的20~35分钟,莞惠城际铁路的通行让市民又多了一个出行的选择。
而在众多旅客享受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背后,是广铁集团龙川机务段莞惠城际车队25名动车组司机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在一线岗位的坚守。他们默默无闻地驾驶城际列车带着乘客在都市中穿梭,从微凉的清晨到安静的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跟随这座城市一起律动。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莞惠城际车队,探访莞惠城际列车司机背后的故事。
准备
司机出勤前需参加考试、测酒精度
“叮叮叮……”2月15日上午9时许,闹钟响起,距离发车时间还有3个小时,莞惠城际列车司机李海锋听到闹钟响铃后,和往常一样,没有半丝犹豫,起床洗漱,吃完早餐,拿上行李,启程前往车队准备室。
来到准备室,做好一切准备后,他走进派班室,来到机车乘务员出勤答题系统前,进行出勤考试。考试通过后,他拿出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铁路职工工作证、高速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到值班员处报到,并向值班员上交手机,进行酒精测试,听取出勤传达内容,所有的出乘准备工作程序合格后,他步行到车站,提前20分钟到达小金口站立岗接班。
11时45分,列车缓缓进站,身着铁路制服的李海锋神情严肃,右手向着列车敬礼直到列车停下。待列车停稳车门打开后,他走向驾驶室。“一进入驾驶室,就要肩负起重大的使命,对一整车乘客的安全负责。”李海锋说,因此他和上一趟列车司机进行一系列交接工作后,会仔细检查驾驶室操纵台、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并耐心等待面前的时钟提示。
到了12时5分开车时间,李海锋按时发车。列车每进出一个车站,他都会念一段工作指令,以提醒自己注意驾驶安全。
困难
视觉疲劳和出隧道时的强光对动车司机是个挑战
李海锋是莞惠城际车队的优秀党员司机代表。他介绍,动车和电力机车不同,电力机车是两个司机一起,可以轮换吃饭、喝水,但动车只有一个司机,司机从进入驾驶室开始,就必须全神贯注直至到达目的地。
为确保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正点,司机还需克服许多穿越隧道的“地下工作”困难。今年春运是莞惠城际铁路运营后的第三个春运。每逢节假日,客流攀升,为满足出行需求,春运高峰时期每天有5组动车组投入运营,共开行21对列车(包括动检及空运车组),其中18对站站营业。
“进入春运以来,有时一天要跑两个往返,运行时间8个小时,里程400多公里,在隧道运行,耳朵长时间都是嗡鸣的。”李海锋说,由于长时间在隧道运行,白天如黑夜,黑夜如白天,一天下来,司机要在隧道里度过4个小时,这对眼睛来说是个大挑战。“最难受的就是列车从隧道到地面的那一刻,一下受到强光照射,会发生瞬间目眩。”李海锋说,为了缓冲这一瞬间的光线强度转换,司机们在这一时刻都要用左手遮一下眼睛上方的光线。由于长时间在隧道运行,运行前方参照物都是隧道墙壁和接触网,也最容易让眼睛产生视觉疲劳。为了防止视觉疲劳,李海锋在值乘时坐姿挺直,但后背不能靠着座椅后垫,腰与屁股得形成90度夹角。此外,他还会随身携带眼药水,防止眼睛干涩。
长期在隧道运行也容易让司机产生胸闷、目眩、耳鸣等现象,车队除了积极做好司机们的身心健康保障工作,每天食堂会换着样炖汤并做一些清淡营养的饭菜。
压力
无人驾驶技术对动车司机提出更高要求
李海锋回忆说,2017年春运,正值“智能春运”刚刚兴起之时,莞惠城际铁路在全国首次应用C2+ATO列车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列车自动启动和加减速,停靠站台之后,车站屏蔽门、列车车门自动打开,实现列车全过程自动驾驶。
“也就是说,司机不用操作,列车属于"无人驾驶"状态时,只需要对列车运行过程进行监控。”李海锋坦言,由于动车速度快,整个列车所有的设备工作参数都在司机眼前显示,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司机迅速做出判断,然后联系机械师解决,因此无人驾驶也对司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自动驾驶技术让操作更有效率,但是机器就会有故障,也因为如此,列车在行进过程中,要求司机精神高度集中,瞭望前方,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对非正常处置做出迅速判断。”李海锋说,虽然是无人驾驶,但司机一路上也是忙个不停,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盯前方,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在1~3秒内采取果断措施。
无人驾驶技术对司机的严要求还体现在管理方面。李海锋介绍,从进入驾驶室开始,司机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摄像头和录音笔记录下来,作为检查作业情况的资料。同时,由于动车速度快,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非常重要,这要求对所有的规章条款和应急预案非常熟悉,一个司机要了解上千条规章条款。
当然,要想当上动车司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规定,有3年以上电力机车驾驶经验才具备报考资格,经过审核、考试、培训,优中选优。除了理论考试,最难的要数实际操纵。让考生实际开一段,考试标准主要有三项,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正点到达,第三是运行平稳,不能让旅客感觉到“晃悠”。
停车位置考试也很严格,考试时停车位置前后只能相差一拳,过了就扣分。“我们都是选最好的司机来学动车。”李海锋说,与普通电力机车相比,动车司机的责任多、压力大,但是有种职业荣誉感,很多人都十分羡慕。
成为一名动车司机后,考试依旧没停过。“我们每半个月还要进行机考,每次考100道题,必须达到80分以上才算合格。特殊时期还要增加考试,比如春运期间增加的考试,一年下来要参加机考40多次,几乎每周要考一次。”李海锋说,安排这么多考试,目的是让司机时刻熟悉业务,牢牢记住“安全”这根弦。
付出
行车18年仅有七八次春节与家人团聚
“我真心觉得铁路家属才是最伟大的人。”谈起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李海锋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他从学校毕业后,定向统招被分配到广铁集团龙川机务段,从内燃机车司机到电力机车司机,再到动车司机。18年来,他见证了铁路的快速发展,“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当然,除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外,这份工作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最让他愧疚的就是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太少。“我儿子现在读一年级,我记得当时他出生的时候我正好在开车,直到出生第三天才看到他。”李海锋说,因为工作性质,很多节假日他都无法陪伴家人,平常都是妻子照顾儿子。“节假日当别人都在休假旅游时,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但是作为列车司机自然要做出一些牺牲。”在李海锋的记忆里,从他当上列车司机后的18年里,他只有七八次春节陪伴在家人身边。也正是因为自己对家人的亏欠,李海锋只要一休息,就第一时间往家里赶,回去给家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把所有休息时间留给家人和孩子。
统 筹 本报记者骆国红
采 写 本报记者骆国红 张荟婷 通讯员刘秋岸 张石泉
新闻推荐
祈福闹元宵争抢“吉祥水” 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上元清醮”民俗延续200多年
墨园村的村民在抢“吉祥水”,寓意把平安、福气带回家。本报记者钟畅新摄淡水元宵文化活动现场。本报记者邓青摄市区下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