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惠州乃至珠三角的文旅新地标 惠州水东街开市营业
水东街开市当天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扫码了解水东街开市更多详情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峰)“这里以前就很热闹的,看到现在繁荣起来,很激动。”2018年12月30日,在水东街项目开市当日,三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开心得像个小孩,他们以前经常手牵手在这里逛街,当天就是来寻找儿时记忆的。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备受惠州市民关注的水东街项目如约开业,连续3天精彩纷呈的开业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前往观看游玩,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南方文交所等重点引进项目均受到市民关注。据项目运营方中青旅奥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保守估计有逾万人次参加开业相关活动,市民对水东街的热情增强了企业信心。
街坊争相寻找儿时记忆
2018年12月30日上午10时30分,站在合江楼上往下看,水东街熙熙攘攘,人潮涌动,沿街集市商铺门口排着长队。不时亮相的表演活动更是引来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场景,以前也曾在水东街常见。但自从2008年水东街一期项目动工改造始,这一场景,惠州市民已然等了10年之久。
“我们3个人小时候就经常在街上逛,后来出去上学,毕业后又回来惠州教书,一直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分开过。”“我们以前是小闺蜜,现在应该说是老闺蜜了。”“逛着这条街,还能清楚地记得儿时背着书包买东西的场景。”……在水东街开业周期,3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向记者谈起了他们对水东街的记忆。
除了沿街商铺,水东街区还设置了惠州剪纸、龙门农民画艺术等历史文化展区,游戏体验、互动拍摄、网红拍照打卡以及露天电影等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吸引文化企业集聚
沿合江楼石阶而下,在一楼,古旧织布机、古纺车、丝绣和旗袍展吸引市民聚集。这便是水东街项目第一批进驻的文化产业机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项目。
800平方米左右的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分为丝绸文化、刺绣、旗袍等展示区,云集了苏绣、蜀绣、湘绣、潮绣、广绣等艺术代表作品,民国旗袍珍品更是呈现出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该项目负责人、深圳中丝园文化总助理吴晓玲介绍,水东街就是惠州的城市记忆和文化缩影,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的进驻也是看好惠州城市的文化沉淀和要素,希望与水东街、与惠州共成长,构建珠三角的文化旅游亮点。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南方文交所也在水东街设立了惠州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凡舍文化、合美术馆、点翠陶瓷楼等文化产业机构也纷纷入驻,水东街项目初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有效集聚。
项目运营方中青旅奥动公司总裁郭一兵介绍,当前进驻的企业项目有26家,预计到今年“五一”期间还将有30多家进驻开业,入驻商户将达到60多家。“项目招商的情况还比较理想,在谈的文化旅游企业有20多家,另有80多家商业企业也希望入住。”郭一兵称,企业现在还在优化和选择,在丰富完善业态的同时确保文化产业的主题。
“项目的开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要素在这里聚集,打造惠州乃至珠三角的文旅新地标。”郭一兵说。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惠州党建”本报讯(记者王琰)昨日,以“聚焦党建热点,讲好惠州故事,唱响改革强音,服务争创一流”为主旨、全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