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 惠州法院深化改革构建综治执行大格局,优化架构提升执行质量效率

惠州日报 2019-01-02 08:27

公式惠州法院公开审理一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

公式工人领到被拖欠工资喜笑颜开。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惠州,一场持续不停的执行风暴席卷这片大地。自2016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开展以来,惠州两级法院针对旧存案件多、历史包袱重的现状,以攻坚结案为核心,亮剑执行、重拳出击,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司法震慑力,一大批积案、“骨头案”相继被攻克。

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68506件,结案63200件,结案率92.25%,执行到位金额235.01亿元……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决胜之年,全市两级法院依托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紧盯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精准攻坚,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统一执行指挥中心,优化执行工作架构提高执行效率,领导靠前指挥、全员上阵,“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进展。

接下来,惠州法院将不断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强化执行信息化建设,扩大网络查控系统对接联动单位范围,实现网络查控系统对各类财产的全覆盖功能完善,进一步全面构建法院现代化执行体系,形成“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汇聚强大合力,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执行难问题。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同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工作纲要,确定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核心指标,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基本解决执行难”进行跟踪评估。

“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总体来说,可以将执行难归纳为“四大难题”:一是查人找物难,二是规避执行应对难,三是财产变现难,四是历史遗留问题案件执行难。

如何解决这几大难题是关键。在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陈斯看来,要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需牢牢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

正是有了综合治理这一思路,市中院积极主动向市委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目前,惠州市已出台了6份文件,在领导机构设置、执行联动、政法紧密协作、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执行联动工作制度体系。

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一个“机制保障全支持、查物找人全支持、人力物力保障全支持”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已然形成。

主动担当作为,领导靠前指挥全员上阵

近年来,惠州法院执行案件持续大幅增长,3年间激增1.54倍。2018年,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高达24757件。

面对严峻的形势,除了创新工作机制,更要有干事创业的氛围。对此,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动员会、分析会、推进会,及时研判、部署各阶段工作。院长、分管领导、执行局长、团队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立下执行达标“军令状”。

陈斯在执行攻坚行动中既挂帅又出征,多次到各县(区)督导执行工作,约谈指标落后法院院长,主动承办执行审查类案件,直接分管统一执行指挥中心,充分发挥既是“指挥员”又是“作战员”的领导示范作用。

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何学直接负责普执团队,担任重大疑难案件专案组组长。各县(区)法院院长都具体抓执行工作,法院党组成员整体参与执行工作。同时,全市法院不断从审判业务部门调整法官和其他办案人员充实执行队伍,执行队伍实现“大换血”。

可以说,领导靠前指挥、全员上阵充分体现了惠州法院人的“惠州担当,惠州作为”。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联动执行“朋友圈”

2018年,惠东一被执行人在被判处赔偿后移居香港,注销了内地户籍。惠东法院执行团队在调查出入境记录发现其行踪后,立刻采取“边控”措施。2018年12月,被执行人从香港经罗湖口岸入境时,被边检部门截获。面对赶到现场的惠东法院执行团队,被执行人一脸诧异,没想到入境即被扣留,在短短半小时内筹集了执行款项。

可以说,这是联动执行的一个缩影。目前,多家银行在每个县(区)设置司法协助专窗,协助办理全市两级法院跨区域银行存款查、冻、扣;与不动产管理、工商等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了财产查控的信息化;全市公安部门积极协助法院拘留被执行人和扣押车辆……在惠州,不断创新的信息化建设,为执行查控工作装备上了最有力的“武器”。

何学介绍,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总攻战时刻,市中院大力推进与掌握财产信息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网络连接,与边检、公安、银行等10多个职能部门签订了网络查控系统对接协议,构建联动执行“朋友圈”,基本实现对主要财产的“一网打尽”,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提高执行效率,充分发挥指挥中心“三统一”作用

以前,执行力量分散、协调不畅、指挥不力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对此,一个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扁平化执行架构应运而生。

2018年11月,市中院建立统一执行指挥中心、普执团队和督办团队3个团队。其中,中枢机构为统一执行指挥中心,其对市中院和城区法院执行案件实行统一立案、查控、分案,归集案件“入口”,从开端上提速案件“入轨”速度。

市中院统一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周兢介绍,市中院打破执行局内设部门的限制,将执行局人员进行重新融合,构建以“科”为单元转变为以“团队”为单元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执行架构,明确职责。可以说,这个平台堪称法院的“千里眼”和“显微镜”,对是否存在违规执行、消极执行等一目了然。

周兢介绍,统一执行指挥中心打破案件按裁判地域管辖的局限,按财产所在地确定执行法院,延伸便利执行的地域管辖功能,充分发挥统一执行指挥中心“三统一”职能作用。

此外,全市法院还大力推进分段集约执行改革,实施案件繁简分流、事务分流,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集约办理财产保全、执行送达、执行财产查控等执行事务,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加大惩戒力度,增强执行威慑力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不断加大拘留等执行强制措施的运用,对符合采取强制措施的被执行人做到应拘尽拘、应罚尽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彰显了法院惩治失信被执行人的力度和信心,形成强大的司法威慑。

据介绍,全市法院积极部署开展“秋风扫落叶”“百日执行大会战”“夜间执行”“雷霆执行”统一行动,营造强大执行声势。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开展全市统一集中执行行动4次,出动警力4876人次、警车1590车次,强制搜查187次,强制清场203次,拘传1005人,拘留703人,罚款51人,通过集中执行执结案件320件,执行到位金额1.02亿元。

可以说,以任何方式规避、妨碍、抗拒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都将付出经济、信用甚至人身自由的代价。

构建现代化执行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有了好的成果,更要将其巩固。如何建立起“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是关键。

“将进一步全面构建法院现代化执行体系,形成"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陈斯表示,全市法院将不断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强化执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扩大网络查控系统对接联动单位范围,实现网络查控系统对各类财产的全覆盖,并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加强与上下级法院的联动对接。

在队伍建设方面,惠州法院还将推进执行法官、执行人员精英化建设,建立岗位内部交流机制,对于年龄较大、素质相对较低的执行法官、执行人员要重新调整岗位,以配强执行队伍力量。同时,积极推动从市级牵头解决执行辅助人员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工资待遇,促进管理统一,留住人才,并配备先进的执行装备,提高执行效率。

陈斯认为,“基本解决执行难”不单是法院的工作,需要全社会都参与进来。接下来,该院将通过加大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力度、开展执行直播等形式展现人民法院攻坚执行难的生动实践,推动全社会形成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共识。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邱若蓉 通讯员温永宏 周泽锋

新闻推荐

游客欢聚罗浮山品盆菜宴

罗浮山盆菜宴食材有近30种。《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摄东江时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梁玮玲冬日里,热气腾腾的大盆菜与冷空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