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镇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任教 惠州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教师待遇“两持平一鼓励”政策
待遇提高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这是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本报记者张 斐 摄
来自江西的尹国华是惠城区三栋中心小学养志教学点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回想12年前刚来惠州当代课老师时的情形,尹国华笑得有点苦涩:“当时的工资只有900多块钱。”2009年,通过考试转正,工资可以拿到2000多元,现在,尹国华的工资提升到七八千元左右(包括社保、公积金、绩效、奖金等)。尹国华说,她对现在的待遇很满意,在惠州也安了家,踏实地驻守在农村教学点一线。
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惠州市农村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
2008年,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教师待遇“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即县域内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基本持平,城市教师待遇与农村教师待遇基本持平,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2009年,提前实现广东省教师待遇“两相当”,即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
近年来,惠州市持续加大投入,建立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同步增长机制,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市、县(区)两级财政增加资金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惠州市历届党政领导形成“教育怎么投入都不为过”的共识,在各项公共服务开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规定,舍得把钱花在教育上,大手笔超前投入促进了惠州教育大发展。
近年来,惠州市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从均衡发展、学校管理、名师培育、保障待遇、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在全省率先探索具有突破性、借鉴性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踏出了一串串“率先”的脚印。
2006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实行以“六个支援”“三个联动”为内容的城乡学校结对子帮扶,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实行多元化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形成了“优质校+优质校”“优质校+薄弱校”“城市校+农村校”等多种组织形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教师工资待遇“两持平一鼓励”政策,探索改善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长效机制。市、县(区)两级财政增加3.2亿元资金,用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落实“两持平一鼓励”政策。
2008年~2012年,市财政每年拨出16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补助惠东县、龙门县和博罗县山区教师津贴,各县(区)设立100元~300元/人/月的边远地区(山区、海岛)学校教师交通补贴和农村学校班主任特殊津贴等专项资金,以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巡教。
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同一县域内城镇教师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市教师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面落实了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州市每年增加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同步增长。
此外,从2013年开始,市财政每年给予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等3个山区县共2000万元的专项定额补助资金(其中惠东县850万元、博罗县750万元、龙门县400万元)。同时,建立生活补助增长机制。2018年6月,全市共有17282名教师享受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月人均津贴高于1000元。目前,惠州市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同一县域内的城镇教师,农村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有些县区还出现了部分城镇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现象。
不仅如此,从2011年开始,惠州市市直及各县(区)公办院校教职员(含离退休人员)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政府免费体检。从2014年开始,惠州市市直及各县(区)民办院校在岗教职员也同样享受政府免费体检。2017年,全市民办学校(包括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技工院校)共有一万多名教师享受政府免费体检政策,市、县(区)财政共支付免费体检经费280多万元。
亲历者说 进城买了房,开上了小车
今年41岁的林惠娇是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1997年至今,扎根边远山区教育21年。谈起这些年来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林惠娇深有感触。
“在"两持平一鼓励"政策落实之前,地处偏远山村的教师们工资待遇低,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觉得很不错了,至于进城买房、出门买车代步等现代化生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感觉那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林惠娇说,那时候,很多老师都千方百计往城里挤,特别是年轻人,本地人留不住,城里招聘过来的更是不愿久待。
“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就像一股春风,吹开了农村教育之花,暖化了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心。”林惠娇感叹道。
林惠娇告诉记者,自从“两持平一鼓励”政策落实以来,农村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工资跟城里的持平了,跟当地公务员也持平了,甚至为了鼓励老师们能安心于农村教育,在山村教师补贴和评职称等方面都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为了留住人才,上级部门还根据实际建设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年轻教师的后顾之忧。“2015年以来,我们的工资翻了几番,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时代。从此,我们之前不敢想的待遇有了。进城买了房子,空闲时间也可以进城享受一番城里的生活;大多数老师也都买了小汽车,出门有了代步工具,出行更方便了。”林惠娇舒心地笑道。
新闻推荐
近日,一位神色慌张、满头大汗的大姐来到建行惠州大湖溪支行,引起了值班经理注意,她不停询问能否办理特殊业务。客户经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