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 连通八方
40年的“春风”呼呼地吹,东莞交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前,人们的出行骑上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绝对让人刮目相看。40年后的今天,高速如网、动车飞驰、银翼掠空、游轮踏浪。
40年来,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从渡船摆渡到大桥飞架,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公交车到出租车,从私家车到电动汽车,从绿皮火车到舒适高铁,从城轨到地铁,从滴滴打车到共享单车……从单一方式向便捷化、多元化发展,最后看似回到了原点,背后的出行方式却是插上互联网翅膀后的又一次更新迭代。
人们交通出行的方式在变,路的风景也在变。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高埗大桥,将“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吹向各地,为当时国家制定路桥政策提供了借鉴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高速铁路在石龙破土奠基,揭开了中国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新的一页,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随后,气势恢宏飞架珠江口的虎门大桥,以“世界第一跨”的美誉,成为贯穿深圳、珠海、港澳的交通咽喉。它抒写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威水史”,成为东莞响当当的交通名片。令人惊叹的,到90年代中后期,全国第一条由地级市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的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宛如绚丽的丝带串联起南北走向的若干镇街,将东莞镇街之间的行车时间缩短为半小时以内。
千禧年之后,东莞大道以一种磅礴的气势之美,呈现世人眼前。不变的是,它依然绿树成荫;在变的是,两旁的建筑开始鳞次栉比地涌现,环球经贸中心、浙商大厦等地标建筑拔地而起,见证东莞城市的发展。
2011年,随着虎门高铁站投入运营,东莞进入高铁时代,便捷的交通服务把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了现实。5年后,轨道交通2号线让东莞迈入“地铁时代”,也改变着广大市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模式。
当下,最让人望眼欲穿期盼的是虎门二桥,打破虎门大桥“一桥独撑”的局面。这座世界上跨度、宽度均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建成后有望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任督二脉”,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指日可待。
东莞交通网络建设,没有休止符。随着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交通项目落地建设,一幅波澜壮阔的轨道交通蓝图展现在大家眼前,东莞逐步驶向“城轨时代”。
40年,东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魄,将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出行打造成一张便捷的交通网。东莞逐渐构建起的立体交通格局拉开了城市格局,不仅筑牢城市经济“命脉”,还拉近与世界距离。
新闻推荐
刊头题字唐海松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民俗——孔美上灯。普宁市南溪镇东一村。唐táng,潮音tang5(膛,旧读deng5(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