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我留下长寿钱 □王启鹏
2017年12月28日是我母亲离世的日子。离世前,母亲处于昏迷状态,可当她清醒一些的时候,就指着她的口袋,示意我们兄弟把她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当晚弟弟把她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她晚年积攒起来的800元钱。母亲望着那钱,断断续续地说:“这是我留给你们的长命(长寿)钱,你们要好好地带好你们的子孙。”说完,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不久就辞世了,享年94岁。
800元钱虽少,但意义重大。望着母亲留给我们的“长寿钱”,我很是悲痛。脑子就像一个五味瓶子,什么滋味都有。但,令我难忘的还是她一生不停地劳作,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四兄弟抚养成人。而终生贫苦的她,却如此高寿,应该是个奇迹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我们兄弟多,生活仍比较困难,但父母不会怨天尤人,只是随缘应对,所以活得还比较舒心。我以为,随缘处世是我母亲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那一年,我已经读初中了,可是上学的钱仍没有凑够。父母二话没说,就把那只准备在中秋节宰杀的鸡卖掉,去交学费,送我上学。中秋节那天,母亲就买了一块大大的圆圆的“月光饼”,把我们兄弟叫到月下说,中秋节舞月光,兆意好。可她的声音就有些沙哑了。
母亲90岁时,身体逐渐差了。脊椎骨经常痛,背驼得更加厉害了,还经常头痛,有时痛得不能入睡,可她还是很乐观,经常对我们说:“医生经常说我是8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身体好得很哩。”有一次她到惠州来看病,经医生诊断后认为是老年人病,安慰她说问题不是很大。她就高兴地对我们说:“医生一贯都说我的心脏很好,问题不大。”她像往常一样生活,四处走走,找些老人说话,根本不把疾病放在心上。
一生辛劳,不停劳作,这应该是我母亲长寿的又一个原因。由于祖父祖母死得早,一切事情都是由父母亲自操办。按照我们广东客家人的风俗,女人是顶梁柱,既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又要操持家务,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母亲60岁以前,以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为主,还要照料我们四兄弟的生活。60岁以后,虽然不用参加集体劳动了,可我们四兄弟都长大成人了,都先后成家立业了,总共养育11个孩子。而这些孙辈都是由母亲照看大的。所以,60岁后的母亲不是清闲了,而是更加辛苦。最为难得的是,母亲去世前一年,日常生活都能自理,从不要儿孙代劳。她数次来惠州探望我们,虽然不要她做家务,可她每次洗完澡后,就随手将所换下的衣服洗干净。我对她说:“拿出来用洗衣机洗就成了。”她却满不在乎地说:“改不了,我在家里都是这样做的,动动手脚有好处。”此时,她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
母亲的长寿之道和许多老人的长寿之道是一样的,都是要让身体动起来,忘掉年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资料介绍说,年逾九旬的著名漫画家方成、百岁老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和著名作家杨绛,他们在晚年还忙于写书,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老了。由此可见,如果一个老人能够老有所为,精神就有寄托,就能忘掉过去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母亲去世后,我经常望着她的遗像发呆,情到深处时眼泪也禁不住流了出来。母亲在物质上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但在精神上留下了长寿之道和做人的道理,是非常宝贵的。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通讯员陈红近日,中国建设银行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刷脸取款,在建行惠州市分行全新上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