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惠州经济数据出炉,大项目带动工业稳中向好 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长43.5%

南方日报 2018-12-04 07:00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国内外企业云集,石化装置林立。这里在保持碧海蓝天的同时,石化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投产,这里正加快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石化产业势头迅猛,推动当地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近日,惠州市统计局发布《1-10月惠州经济运行简况》称,1—10月,全市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引人关注的是,1—10月惠州石化行业增加值大增43.5%,为产业发展特别是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新驱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今年5月,两大石化巨头中海油和荷兰壳牌集团联合打造的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在大亚湾正式投产。至此,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形成了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石化大项目接连上马,带动惠州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惠州的工业生产形势稳定。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从支柱产业的情况来看,呈现“两上升一回落”。

其中,在中海油和中海壳牌等大型石化企业产能扩大拉动下,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长43.5%,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2.7个百分点。汽车产业也实现较快增长,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电子信息产业则遭遇着“成长的烦恼”,电子行业增加值下降2.2%,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增速出现回落。惠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下降6.8%,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继续下降,同比下降2.5%,降幅与前三季度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

从市场消费情况来看,惠州近年来的消费需求总体上较为旺盛,实现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1-10月,惠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从消费品主要类别看,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1.1%,比前三季度回落4.0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增长0.2%,增幅比前三年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近年来,惠州的金融业特别是金融存贷款也保持较快增长。

10月末,惠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达6016.4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9月末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2326.95亿元,增长8.9%,比9月末上升1.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762.39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9月末上升0.9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增长12.4%

今年以来,惠州的用电量增幅有所回落。1—10月,全市用电量342.04亿千瓦·时,增长12.0%,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38.76亿千瓦·时,增长12.4%,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从物价情况来看,价格温和上涨。1—10月,惠州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同比上涨1.8%,涨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8%,涨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

其中,从八大类构成看,除衣着类上涨幅度较大上涨4.5%,其余7类均呈温和上涨趋势: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均上涨2.0%;食品烟酒类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均上涨0.3%。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6%,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观察眼

对标国际一流做强做大精细化工

18年前,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落户惠州大亚湾。从此,惠州石化产业开启了新纪元。多年来,在中海油、中海壳牌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惠州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日臻完善。如今,大亚湾石化区不仅成为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还已吸引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相关企业进驻,成为惠州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之一。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惠州石化产业仍然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瓶颈,特别是产业链“油头化尾”“吃干榨尽”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上游的炼油占比很大,而下游的精细化工等产品还远不够丰富,导致“头重脚轻”。

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石化产业是惠州的优势产业,但对比国际一流还有很大差距,最大短板就是产业链不够长。要钻研如何发掘石化产业优势和潜能,在做强做大上游的同时,做长做精中下游的新材料、精细化工,在产业全链条配套、融合、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要有逐鹿世界的雄心,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

当前,惠州正谋划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随着两个“巨无霸”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海油与壳牌集团三期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准备落户,惠州石化产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历史黄金期。正如当年中海油、中海壳牌的落户一样,势必导致“产业版图”的格局巨变。特别是将为惠州做强做大石化中下游产业提供重要契机,并带来国际化的前沿视野和创新资源。

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惠州石化产业更应该面向全球,对标国际一流,开启“二次创业”。近日,惠州代表团赴新加坡考察壳牌新加坡毛广岛生产基地、埃克森美孚新加坡生产基地、裕廊化工区等项目,就是“走出去”开拓视野的体现。

这样的“取经之旅”可以有更多。今后有必要去全球领先的更多石化基地进行考察,多多学习交流,在石化中下游产业发展、石化园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参考借鉴国际经验、向一流看齐。正如惠州市委全会所强调的那样,要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律研究透,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尊重和顺应规律、提前做好谋划,开拓一流视野、引进一流项目、做强一流企业、成就一流产业。

新闻推荐

大后天开启湿冷模式 明后两天弱冷空气来探路

东江时报讯《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刚刚过去的周末,惠州市民的朋友圈都被惠州蓝刷屏,蓝蓝的天,暖暖的阳光,除了早晚有些凉意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