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定位做好“腹地”“枢纽”文章 全国规划、经济专家学者支招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惠州市将如何谋划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日前,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轴线研究专家评审会举行,7位来自全国规划、经济和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惠州,针对在新时代的定位、战略空间布局、城市合作、产城融合等议题,对惠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及空间战略规划等草案提出意见建议。
规划
打造粤东地区战略腹地枢纽门户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如何提升城市品质,助推惠州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对城市的发展把舵定向,这就离不开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
去年,惠州市启动了新一轮《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编制工作。随后,还启动编制了相关的《惠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和《惠州市全域空间轴线专题研究》(以下简称“《轴线》”)等规划。
据介绍,目前三份规划在征求了各县(区)和市有关单位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已完成草案的编制。
“规划成果涵盖了各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如公共服务、市政、交通、产业体系等。下一步将重点对产业、交通和重大区域设施进行空间落实,同时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提升和谋划。”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份规划将着眼于惠州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构建产业合作平台、融入区域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等。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动与大湾区各市在交通、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与合作,引领广州、深圳核心城市发展要素在惠州集聚,联动港澳,加大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总规》看到,打造粤东地区战略腹地、枢纽门户的目标得以具体提出。《总规》指出,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 “联通珠江东岸与辐射闽赣”及“联通海西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双节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将强化珠三角连接粤东北及闽赣地区的门户枢纽地位,成为联动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枢纽。
建言
产城人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评审会现场,7位来自全国规划、经济和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三份规划进行了评审。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专家学者们针对惠州未来定位、战略空间布局、城市合作、产城融合等议题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建议。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称,规划的关键在于探讨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问题,一方面是目前城市发展已进入以质量取胜的阶段,扩张一定是结构性扩张,向着高投入高产出去做,另一方面是建成区域如何提高质量。
“这可能是决定城市接下来能不能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王富海认为,未来城市的产业发展一定是多元的,包括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需要产业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城市应在产业布局和工业布局上更多地倡导混合式发展,综合配置相关要素,而不是划分大块的居住和工业区域,商业、服务业等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应作为规划的重要原则提出。
产城融合的同时,离不开环境和基础服务的提升。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惠莞分院院长刘永平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各类资源要素将会重新分配,惠州在新的分配中占什么优势和失去什么,取决于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所以要在规划中有所体现,如果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好,将能争取到更多的高端资源、要素进来。
“产城人融合是一个新的趋势,东莞刚刚推出了新型产业用地的政策,就是为了解决产城人融合的问题。”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陈志军认为,惠州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新型产业的吸引力应该非常大。对此,他建议可以在规划里面适当考虑融入新型产业用地的概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M0用地。
倾斜资源优先做大深圳-惠州轴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丁力认为,规划提出惠州是粤东地区的战略腹地、枢纽门户,对于这两方面,惠州需要再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准定位并落实到规划中,“需要研究如何在规划上体现战略腹地、枢纽门户等定位。”
丁力认为,近年来,在深莞惠合作中,惠州跟深圳的对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惠州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华为这样的公司搬到惠州来,“惠州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多的智慧工厂。”
对于枢纽门户,丁力建议,惠州要更加完善交通设施的接驳,形成真正发达的交通,同时还要形成能够将产品、技术、服务变现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枢纽门户节点。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建议,在轴线研究层面,应该分清楚主次、先后,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就是要优先打造深圳到惠州这条轴线,在战略资源上进行倾斜。
对于邹兵的建议,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何林林表示赞同。他认为,深惠合作的廊道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要在规划中具体落实做法措施。
要体现如何落实规划指引各县(区)发展
“惠州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认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惠州应该学习深圳和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避免用小而低效落后的模式去开发,要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进行大型的整体式的开发,“大型企业的视野、投资能力和在其他地方的资源等都会真正在惠州集中起来。”
“作为东莞人,我非常羡慕惠州,这里山水、田园、海的格局非常好,发展的潜力非常大,每次来都发现城市建设的幅度和质量在不断提升。”陈志军建议,要进一步对规划中提及的战略共识方面的内容进行提炼,特别是方向性、结构性的,包括平台、节点、廊道方面的内容要进一步提炼,这样可以自上而下形成共识,找准发力点进行建设。
“规划一定要体现如何落实的内容。”何林林认为,在规划中涉及每个县(区)要做的具体内容,都要作出指引,形成文本,让各个县(区)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推进区域协作。本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开栏语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和激励全社会打破思想“枷锁”,摆脱守旧思维,以“岭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