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冻结微信支付! 被冻结微信支付后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还钱
本报讯 (记者邱若蓉 通讯员章 婷 周泽锋)如今,移动网络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易的重要支付方式,当这种方式受到限制时,就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日前,惠州一名被执行人微信财付通账户被法院冻结。由于对日常支付造成了极大不便,该名被执行人迅速联系执行法官,当日就把钱还清了。
2015年,廖某邀请卢某一起参与大亚湾一处工地的挖土石方工程,由卢某提供挖机。经结算,廖某应向卢某支付工程款共计1.7万余元,并向卢某出具了一份欠条,但事后却迟迟没有付款。多次讨要无果后,卢某一纸诉状将廖某起诉至大亚湾区人民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廖某分9期将欠款还清。眼看着约定的还款期限过了,廖某却仅支付了部分欠款,卢某唯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大亚湾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立即通过网络查控对廖某名下的财产进行查询,依法对廖某名下包括微信财付通账户等进行了冻结,限制其消费行为。
日前,当廖某准备用微信消费时,聊天窗口弹出了一条“特殊”的消息通知:“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及法院执行文件的要求,您的微信零钱内资金已经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通知中还列明了包括执行法院、执行案号、执行措施、执行金额、联系电话在内等信息,其中,执行措施一项显示着“冻结”二字。最终,廖某当天下午就把钱还清了。
“今后这种手段将成为打击失信被执行人的有力武器。”大亚湾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冻结被执行人微信财付通账号是该院加大执行力度的一个新尝试,有效地提高了法院的执行效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昨日下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轴线研究专家评审会召开。副市长林洪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