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全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增至5个

惠州日报 2018-11-23 08:25

“黄东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研讨现场。

本报讯 11月21日,大亚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举行,4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揭牌、授牌。记者从大亚湾区总工会了解到,全区目前共有5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当天现场挂牌的是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黄东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授牌的是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唐世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惠州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唐宏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广东永昶集团有限公司的“杨庆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4个创新工作室均以团队带头人名字命名,由市总工会授牌。

记者了解到,黄东升于2010年获“惠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唐世瑾于2014年获“惠州市金牌工人”称号;唐宏华于2013年获“惠州市金牌工人”称号;杨庆协于2015年荣获“惠州市金牌工人”称号。加上2016年已经挂牌的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罗发滔劳模创新工作室”,大亚湾区目前共有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此外,该区目前还有一个公司正申报成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大亚湾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说,该区自推动设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来,各劳模在各自不同工作领域,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提升工作效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东升(惠州比亚迪电子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头人)

重视一线工人创新力量

“作为一线生产工人,最了解生产实践,最了解哪些工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更高自动化水平。”黄东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黄东升现是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精密金属工厂第二工厂副厂长。他生于1977年,1999年来到比亚迪工作,至今已有19个年头。2010年,黄东升荣获“惠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10月10日,“黄东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筹划成立。

在通往“黄东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走廊墙壁上,悬挂着该工作室的介绍、研究项目以及成果展示牌。黄东升介绍,通常惠州比亚迪车间的技术创新都是由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团队提出改进思路和初步设计,再由公司技术和设计团队联合各条生产线技术骨干建立核心研发团队,将思路变成现实。

黄东升介绍,大学毕业后他从一线生产工人干起,靠着扎实肯干和勤动脑思考创新,他才能借助公司鼓励创新的政策东风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2013年,市场的变化开始倒逼企业走上进一步技术创新之路。”黄东升介绍,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提升,务工人员短缺,尤其是每年春节后的用工荒使得企业在正常生产交货方面作出很大调整。企业管理层意识到必须尽快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此外,客户的需求也对企业生产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基于对人力成本的控制及客户对生产产能、质量的要求,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非常重视自动线的投入使用和自动化的创新研发,因此对“黄东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作室现有组成人员16人,这些都是从公司各部门挑选而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有的是劳模、技术专家,有的是金牌工人、先进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专长。

黄东升说,2017年工作室试运营以来,重点攻关的16个创新项目均已完成,这些创新项目的实施,均在降低成本、提高产能、提高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比如其中“三次连线方案”项目的研发使用,预计每天可节省42人的人力成本,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折算成人力成本只需半年便可回报。

5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的“黄东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唐世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惠州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唐宏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广东永昶集团有限公司的“杨庆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罗发滔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张 晨

新闻推荐

爱的避风港一点在身边 建行惠州上杨支行劳动者港湾暖心服务市民

“真没想到有如此贴身的服务,非常感谢!为你们点赞!”在建行惠州大亚湾上杨支行劳动者港湾里,刘女士握着建行网点员工的手,感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