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逐渐“好看病” 惠州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健全完善

惠州日报 2018-11-03 10:03

惠州市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这是省市名中医走进博罗县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本报记者张 斐 通讯员苏秉成 摄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从最初看病“三大件”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卫生员到全科医生、坐诊专家;从最初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的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比例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桑巨变,惠州市医疗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医疗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城乡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

◎深化医改

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城看省市名医

这些天,博罗县外来务工人员李女士失眠、手脚发麻,她正愁怎么向老板请假到市区看病。这时工友告诉她,现在看病不用跑那么远,在博罗就能看名医了。这不,一大早,她踩单车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 (博罗县人民医院)。“我运气太好了,今天正好省市名中医团队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不仅可以看名医,还免了挂号费。”李女士开心地说。

惠州第一艘紧密型医联体“航母”起航

“看病难”,往往难在医疗资源和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匹配,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联体或将在医疗体制深层改革中成为“破冰范式”。

去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在博罗县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标志着惠州第一艘紧密型医联体“航母”正式起航,这也为探索适合惠州市情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深度整合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此前,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博罗县托管型医联体和惠东县龙门县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建设成效凸显,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中医医疗联盟、胸痛中心联盟、妇幼专科联盟、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惠阳康复医院成立的精神专科联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科联盟加快建设。

2017年,惠州市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试点建设各类医联体20个,10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三甲公立医院医学专家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达77人、下级医院到上级医院进修人数共221人,吸引20名省级三甲医院专家到龙门县人民医院工作。

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惠州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2017年,惠州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二次补偿,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占比从2016年35.6%下降至2018年1-8月的26.84%。

◎基层医疗建设

检 验 效 率 比1997年提高几十倍

1997年,中专毕业的郭建东分配至博罗县龙溪卫生院检验科工作。初到卫生院时,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学习过一年的郭建东感到非常不适应。

“当时卫生院的检验设备太简陋了,连血常规机都没有,唯一的一台设备就是尿液分析仪。其他都要手工检验,一天下来,只能化验十几个标本。”郭建东回忆说。

2015年9月,龙溪卫生院搬入新址并改名为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介绍,新院配备了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和床边紧急呼叫系统。拥有CT机、D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彩色B超、全自动电脑牙科治疗机等先进仪器。

“如今检验科添置了全自动生化仪、五分类血球仪、自动尿分仪等先进检验设备,每天可检验标本数百个,效率比1997年提高了几十倍,检验质量也有质的提高。”郭建东说。

新建改扩建6家乡镇卫生院

龙溪卫生院的改善只是惠州市加强基层医疗建设、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据悉,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5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8.27万平方米,装备大型医疗设备225台(套),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按二级医疗标准完成了18间中心镇卫生院建设。

2011年,市政府继续每年安排基层医疗卫生经费和基层中医特色专项经费,加大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1-2014年共投入2775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产科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部分布局不合理业务用房改造。

2015年,按照“到2017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 "每千服务人口1.2张床位,每床建筑面积55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惠州市对7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进行了梳理,遴选出6家急需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

此外,惠东县宝口镇马山卫生院、龙门县龙江镇路溪卫生院列入全省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建设,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资金补助。到2018年底,这2家乡镇卫生院将基本实现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卫生院综合要求达到标准水平,可为其他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经验的乡镇卫生院。

2017年底,惠州市已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医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医院功能布局合理。

◎全民免费保健

市民可接受免费体检

登记、抽血……31岁的张先生在惠城区小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血常规、肝功、肾功等5大类项目的身体检查。

几天前,张先生从居住的村委会宣传栏了解到,惠州从今年4月起全面启动全民免费体检工作,他赶紧持身份证到村委会登记造册。“我2006年从河源来到惠州打工,之前很少自己掏钱去体检。现在政府为老百姓买单,请我们去体检,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作为一名新惠州人,由衷地感到幸福。”张先生点赞说。

全市70余万人已享受免费体检

今年4月1日,全民预防保健这一惠民政策在惠州市全面启动,惠州成为广东省首个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的地级市。

据了解,免费健康体检对象为惠州市户籍人口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其中,0-6周岁及65周岁以上人群每年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参与免费体检;7-64周岁在2018年-2020年试行期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以往,体检由政府买单的多是公职人员,现在扩大到惠州市户籍人口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市卫生计生局局长严戈科介绍说,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健康体检覆盖全市常住人口。

除了免费健康体检,惠州还为全市常住居民实施健康管理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惠州模式”,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维护人民健康。

记者近日从市卫生计生局获悉,截至9月20日,全市共70.12万人免费体检,其中贫困人口6124人;通过全民体检新建居民健康档案17.24万份,完善居民健康档案21.51万份,新增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3.39万人,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有序推进。

亲历者说

从一大早排队挂号到可在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

惠阳钟先生5岁的儿子这几天出现频繁眨眼的现象,他听说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神经专科治疗这方面比较擅长。他打开手机登录市中心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短短几分钟就轻松挂上了号。“真的太方便了,以前到市中心人民医院看病,得一大早从惠阳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医院排队挂号,经常排了半天队,号却没了。”想起几年前排队挂号的情形,钟先生感叹不已。

对此,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挂号收费处工作9年的叶儿深有感触。“以前每天上午五六点钟就有病人排队挂号。旺季时窗口挂号人次一个月达到四五万。自从医院推出自助挂号及微信挂号后,挂号处排长龙的现象不见了。”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惠州作为“智慧医疗”建设的先行市,市民已享受到足不出户预约挂号的便利,利用手机端即可实现预约挂号、诊中支付、查看检查报告单等多项服务功能。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健康惠州”微信公众号选择医院预约挂号,目前该公众号提供18间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此外,惠州市依托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便民服务平台,汇集各医疗机构专家、教授等号源资源,通过网站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科学的预约挂号服务。目前,共有10间医疗机构接入惠州市预约挂号便民服务平台。据介绍,接下来,市卫生计生局将接入更多的医疗机构,方便市民选择医院预约挂号。

此外,记者了解到,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惠州已建立起集一卡通、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与培训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协同平台。目前该平台正在全市推广实施。医疗机构通过语音、视频的形式进行病例信息、影像图片的交流互动,同步可以查阅病人的病历资料和上传本次诊疗信息,开展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共享与互认,为病人开通高效、有序的转诊通道。

“刚刚医院的专家告诉我,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去年成立了,位于惠阳区的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是其中一家联盟单位,以后再也不用跑那么远找专家了。”钟先生惊喜地说。

记者手记

以人民健康为根本不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惠州市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医疗领域。从“赤脚医生”到业内专家,从乡村诊所到专业医院……沧桑巨变中,见证了惠州市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

惠州市在医疗改革中还存在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瓶颈、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与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一定程度存在。

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快惠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进程,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城乡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等。要在变化中寻找突破点,以人民健康为根本,不断推动惠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张 斐 通讯员苏秉成

新闻推荐

4款手机获手机设计最高奖天鹅奖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昨在惠出赛果

中国手机设计天鹅奖4款获奖手机向观众展示。《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摄东江时报讯不负众望,昨日,华为Mate20Pro、三星Note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