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拖拉机手有副热心肠 惠城区小金口白石村曾步泉乐于助人获点赞
曾步泉。
曾步泉老人是惠城区小金口街道白石村村民,虽已年过八旬,但腿脚十分矫健。他曾是惠阳地区培养的第一批拖拉机手,开拖拉机30多年,拉过物资、送过材料。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拖拉机站解散后,曾步泉回乡为家乡建设出力,获得不少村民的称赞。
热心帮忙获奖状
回忆起当年参加拖拉机驾驶培训时的情景,曾步泉老人脸上满是笑容。他说,20岁出头时,自己在村里担任农业技术员。1958年要培养第一批拖拉机手,曾步泉被推荐参与学习培训。“当时我是坐着牛车去参加培训的。”曾步泉说,他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
培训回来后,曾步泉回到了当时的小金农场。大约一年后,博罗农技场拖拉机站成立,曾步泉便到这里开拖拉机。“当时开的拖拉机特别高。”曾步泉说,他开的是大型拖拉机,轮胎有一个成人那么高,主要负责拉木材、大米、树苗等。
后来,曾步泉又到当时的汝湖公社开拖拉机。有一年,博罗杨村、石坝等地干旱,汝湖公社派曾步泉去支援抗旱。“当时大家看到我十分高兴,我在那里主要帮忙运水泵、水管等物资。”回忆当年,曾步泉心潮澎湃。
抗旱结束后,汝湖公社还送了奖状给曾步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汝湖公社拖拉机站解散后,曾步泉回到了老家白石村。
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白石村村民曾祥安今年62岁,经常和曾步泉喝茶聊天。“我以前曾坐着他的拖拉机去汝湖呢。”曾祥安看着曾步泉笑着说。
“他很开朗,很热心。”白石村村民曾献忠对曾步泉心存感激。“我母亲是在大年初二去世的,很多人忌讳,但我找他帮忙处理后事时,他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村里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是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曾献忠说。
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一位几十年没见过的朋友带着家人找到曾步泉。原来,多年前这位朋友曾经想外出闯荡,在犹豫不决时,曾步泉激励了他,改变了他的一生。
而在曾步泉的孩子眼中,父亲似乎有些“傻”。一次,有一个不认识的人遇到困难,曾步泉二话没说就资助了他,还借了自行车给他。曾步泉认为,要乐于助人,“做了就不想那么多。”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新闻推荐
停车开门撞倒他人 粗心乘客承担赔偿责任 惠城区法院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吴珠乔周泽锋)日前,惠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惠城区法院”)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