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今年以来大亚湾区新开办企业2145家,新开办个体工商户2829家
市民在区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业务。
“原先办事需要挨个窗口递材料,现在只需要提供一张营业执照,立马就能办好,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大亚湾区一位市民对记者说。近年来,大亚湾区紧紧围绕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任务,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住所登记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放宽准入条件、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努力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今年以来,该区新开办商事主体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新开办企业2145家,新开办个体工商户2829家。
在全国层面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
据悉,自“多证合一”改革实施后,申请人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领取一张营业执照即可,企业不再另行到相关部门的服务窗口重复办理“多证合一”的被整合证照事项。
从2017年9月1日起,按照《广东省工商局等六部门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通知》要求,大亚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五证合一”基础上,实施以“十一证合一”为主要内容的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进一步将普适性的证照合一办理。今年1~6月,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377张。
6月30日起,按照《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十六部门转发工商总局等十三部门关于推进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19项涉企(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在全国层面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截至9月9日,已办理业务1260宗。
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不用再预先核准
开公司都想取个可心的名字,但是如果在家想好的名字到窗口一查发现一个都用不了,心急火燎地现场想新名可就尴尬了。如今,大亚湾区的企业再也不用为起名字这事儿来回跑腿了。
记者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深化企业名称和住所登记改革,推动便利化落在实处,该局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改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从7月20日起,试点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减少企业登记办理环节。目前,已办理名称自主申报业务145宗。
除此之外,该区还贯彻落实《惠州市商事主体住所工商登记管理规定》(惠府[2016]204号),放宽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改商”住所登记,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截至9月9日,已办理 “一址多照”1798户、“一照多址”63户。
发放电子营业执照,推出“互联网+政务”便民服务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亚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便民服务。
目前,大亚湾区已全面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工作,公示版电子营业执照直接纳入省电子证照库,并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在网上办事大厅、中介超市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现已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08张。依托电子营业执照,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提高商事主体登记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共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联合发放了20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为加大力度推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的应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政务服务中心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于今年1月15日联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及银行开户咨询帮办窗口,方便企业办理商事登记和银行开户。
试点小型餐饮准入由审批改为备案
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大亚湾区作为国家级功能区,在省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准入后的准营管理。此前,小餐饮准入实行的是审批制,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申办者需经递交资料、书面审查、现场核查等流程,由监管部门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发许可证。部分申办者还需补交资料、整改硬件设施,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个工作日或以上。办证难、办证慢成为小餐饮申办者集中抱怨的痛点和堵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后,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的“50平方米以下餐馆改备案有关规定”,将50平方米以下(含50平方米)小型餐饮(以下简称"小餐饮")准入由审批改为备案,最大限度减少准营类行政许可事项,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区50平方米以下(含50平方米)小餐饮审批改备案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现已办理业务104宗。
与此同时,该局还优化准营管理措施:食品经营许可优化准营,办理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已办理业务814宗。药品经营许可(零售)优化准营,其中筹建审查办理业务量10宗,办理时限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验收审批办理业务量11宗,办理时限从法定15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第三方物流除外)优化准营,办理时限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办理业务量2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优化准营,办理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办理业务量227宗、设备1081台。
目前,上述许可的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和办理时限均编制成办事指南公布于网上办事大厅。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部分)
企业名称登记改革
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减少企业登记办理环节。
住所登记改革
放宽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住所登记,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在全国层面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
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
全面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工作,公示版电子营业执照直接纳入省电子证照库。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实施50平方米以下 (含50平方米)小餐饮审批改备案试点。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姚亚超 通讯员项小明
新闻推荐
惠州要创建大湾区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两大科学装置正在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10年内将聚集上千顶尖科学家
两大科学装置正在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10年内将聚集上千顶尖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