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广深莞 培育更多瞪羚企业
位于仲恺高新区的东江科技园今年迎来了韩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AIK公司与惠州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半导体设备合资公司,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在培育更多以瞪羚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方面,惠州面临着怎样的瓶颈?有哪些更具体的举措?详情请扫二维码阅读深度报道。
从地理位置来看,惠州与广深莞都接壤,紧邻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近日,惠州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如果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创新发展的“第一岛链”,那么惠州就处在“第二岛链”上。对惠州来说,既要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让“羚羊型”企业“铺天盖地”,乃至培育出更多的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如何打通两个“岛链”之间的连接点,让创新资源在惠州集聚,从而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引进与培育并举主动承接外溢资源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瞪羚企业数量达到2857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瞪羚企业的主体。可见,培育瞪羚企业要从培育高企、民企和中小企业入手。
作为创新之都的深圳,随着产业升级和土地紧缺,创新资源近年来呈现外溢的现象。惠州市科技局长周章玉认为,惠州可以利用紧靠“第一岛链”的优势,将它的一些创新源头,特别是成长型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吸收过来进行产业化。
根据仲恺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统计,去年该中心在深圳接洽了50多个项目,涉及新“4+1”或“4+2”战略性新兴产业。惠州可以通过引进与培育高端项目两种方式并举,使之成为瞪羚企业的后备力量。
瞄准新兴产业前沿布局高端创新产业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在2857家瞪羚企业中,2747家瞪羚企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占瞪羚总体数量的96.15%。惠州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支柱产业,而且在相关新兴产业领域也进行了布局。随着一批又一批高端项目从“第一岛链”引进,创新资源的集聚优势日益显现,逐渐形成了若干个高端产业集群。
因此,惠州可以利用这些产业基础,来集中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尤其是在北斗应用产业、无人机产业、新能源产业、平板显示产业等方向。
打造孵化育成体系持续壮大创新源头
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华南区总经理孔伟强认为,惠州和深圳的产业关联性很强,而且两地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惠州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如果还能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使创业者能够在这里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深圳才有的服务,无疑会吸引大量人才前来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向更高端发展。
周章玉则认为,惠州首先要在理念、政策和营商环境上达到较高的水平,以吸引“第一岛链”的创新资源。为此,要对创新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因为高质量的发展体系首要的是形成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加快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以承载“第一岛链”的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并围绕新兴产业打造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使它们和高企都成为创新源头,从而催生更多先进科技和科技企业。
新闻推荐
龙门生态环境优美,拥有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图为龙门县功武村。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