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宜居城市 惠州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更新,涌现出一批批优质宜居片区和社区

惠州日报 2018-09-28 15:50

江北片区。

游客在博罗长宁一家农业观光园赏花拍照。

市民在红花湖游玩。

市民在蓝天白云下锻炼身体。

莞惠城轨穿过仲恺高新区。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这个一流,除了经济指数提升、社会安定繁荣、科学技术进步、城市面貌改善,还要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

在住有宜居方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市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更新,使惠州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时尚之城正在崛起;另一方面,以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保障了惠州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一批批优质的宜居片区、宜居社区在全市不断涌现,“住有宜居”的目标正越走越近。

市房管局

推动楼市健康平稳高质量发展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加强对房地产的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市房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袁贵平表示,市房管局将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租赁市场培育、窗口服务大提速等重点任务上创新改革思路,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努力争创一流、奋力开创惠州工作新局面、推动惠州市房地产业健康平稳高质量发展和惠州未来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厉打击投机炒房

从2016年10月开始,惠州市启动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举措逐步升级。惠州楼市逐渐趋于平稳,炒房势头有所遏制。

袁贵平告诉记者,惠州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坚持调控不动摇、不放松的基调,严厉打击各类投机炒房行为。

今年以来,惠州市通过严格落实现行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引导等举措,一手商品房成交均价、成交面积稳步下降,有效保障了惠州楼市供需平衡、健康发展,本地刚需自住客逐步回归成为主流。以惠城区为例,安居客、58同城、中原地产、赶集网等机构统计数据一致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一手房、二手房市场上,惠城区自住客比重都在七成以上。

市场监管是市民最关注的热点,在此方面,惠州市主要以遏制投机炒作、稳定市场预期为重点,严格限售、限价,严查捂盘惜售。先后出台了“惠六条”等3年限售措施,对炒房群体形成有效打击;建立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堵塞漏洞,保持商品房价格秩序稳定;联合发改等部门制定刚性措施,督促达到预售条件的楼盘上市销售,同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捂盘惜售苗头露头就打,有效缓解供需紧张的局面。

“精准化施策是接下来调控的一个方向。”袁贵平说,惠州是一个开放城市,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开放市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惠州势必承接深圳、东莞的效能外溢,人才也会有所流动,所以住房供给也应切实保障该群体的需求。同时,惠州将逐步建立起多渠道住房供应体系,让居者有其屋,逐步建立起长效住房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接下来,该局将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租赁市场培育、窗口服务大提速等重点任务上创新改革思路,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努力争创一流、奋力开创惠州工作新局面、推动惠州市房地产业健康平稳高质量发展和惠州未来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集中力量构建房屋住用管理体系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才能留得住人才。

袁贵平表示,惠州市近年来着力抓好房屋住用管理关键环节,提升房屋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公租房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房屋资金规范化管理水平,集中力量构建房屋住用管理体系。

此外,惠州市还不断推进小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袁贵平介绍,在推动宜居宜业社区建设上,惠州市在物业小区规范化试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平安村居”试点、物业从业人员培训及就业补贴发放、物业服务收费改革试点、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分配、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介绍,去年惠州市新成立业主委员会46个,各县(区)均完成1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全市物业小区宜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袁贵平表示,接下来市房管部门将继续深化改革,让大房产服务格局更加清晰。

市住建局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能级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提升城市能级,使城市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使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竞争力。

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离不开城市的舒适性,也离不开发展绿色建筑。

全市建成绿色建筑1955万平方米

什么是绿色建筑?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的内涵归纳为“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它的特征体现为节能环保和舒适宜居。

该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的 “绿色”并不是指外在表象的绿,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只是其中的一些建造措施。这个绿色是内在的“绿”,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开始推广绿色建筑。2016年5月,在取得绿色建筑一星标识评价权限后,惠州市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工作。去年,惠州市完成绿色建筑700万平方米,是省下达的200万平方米考核任务的3倍多,完成量位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15批次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共201个项目通过国家、省、市级评审获得标识,建筑面积1955万平方米。

今年,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绿色节能建筑中,惠州发布了《惠州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再加上此前发布的绿色建筑嘉奖办法,惠州市绿色节能建筑嘉奖机制逐步完善。

“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希望通过节约资源,实现建筑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峰,改善建筑室内外环境,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既有工作基础,该局将不断完善惠州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稳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近日,市住建局又编制出台《惠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将有效推动绿色建筑有序、健康发展。“不同于此前的分项管理办法,《规划》在系统上对工作进行了完善梳理。”该负责人说。

具体到发展方向,《规划》提出将进一步提高建筑绿色化水平,提升建筑能效,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绿色建材广泛应用,农村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建设海绵城市,形成有效推进城乡建设全领域和全过程的绿色建设与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到今年底,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城镇民用建筑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力争达到50%,2020年力争达到70%。

“通过这些举措,最终不断提升建筑人居环境,打造成广东省绿色建筑因地制宜建设示范。”该负责人说。

除了在新建建筑规范层面发力,针对既有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工作也将稳步展开。该负责人介绍,该局近期将全面开展既有建筑的现状调研,统计既有建筑的面积比例、建筑质量、能耗水平、使用特点及存在问题等。一方面是对建筑情况进行深度摸底,另一方面也作为后期针对各种类型不一的建筑完善节能改造方式和进程的基础。

品牌房企

全国十强房企有8家已进驻惠州

从金山湖金山岛、仲恺中心区、江北中心区,再到博罗北站新城、惠阳北,这是知名房企中洲控股近年来在惠州的开发轨迹。从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步落子,中洲进驻的都是惠州近年来新兴的人居片区,中洲的开发史也可视为惠州新兴人居片区变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惠州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更新、各区域逐步扩容提质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健康平稳发展,一批又一批知名房企随着城市更新扩容的大潮,投身到宜居惠州的建设中,打造出一个个宜居片区和宜居社区。

品牌房企带来优质开发理念和精品建筑

“近3年,应该是品牌房企爆发式涌入惠州的3年。3年前,国内百强房企可能一两个人摊开手都可以数,而现在可能要六七个人一起数了。”对于近几年的发展,惠州楼市资深专家李建锋如是感慨。记者从安居客、世联行等统计的一份数据了解到,截至目前,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起评选的2017年全国十强房企中,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等8家已在惠州落子开发,而全国百强房企中,则有60多家已经进驻。

李建锋认为,国内百强房企的进驻,无论对惠州房地产行业发展还是城市扩容提质,都有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首先,百强房企历史悠久,开发经验丰富,理念新颖,可以在开发中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拉动整体开发水平的提升。其次,这些房企对于品质的要求比一般房企更加严苛,所开发的人居楼盘、写字楼或者商业中心,往往都是精品的时尚建筑,无论在一个区域还是整个城市,都是无可争辩的地标建筑。此外,品牌房企一般都是优质的城市运营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会主动融入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运营。”

房企积极参与城市配套建设

惠州世联行副总经理胡光宇认为,在市政府以科学的规划画好大框架后,无论江北、金山湖、东江新城、惠阳南站新城,还是正在崛起的东部新城、高铁北站新城,在中洲、中信、中海、富力、雅居乐、合生、德威等进驻开发后,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也为整个片区开发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是政府掌大局,开发商管细节。优质房企除了打造宜居楼盘和舒适住宅,也会参与道路建设、学校建设和商业引进。这些都对城市建设和宜居氛围打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上述这些区域都已成为惠州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人居板块。据中原地产、58同城、房掌柜、赶集网等统计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最近5年惠城区新增的购房人群中,有七成以上是在江北、金山湖、东江新城、东部新城等新兴人居片区置业。

统筹 本报记者刘炜炜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刘炜炜 邱若蓉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王建桥 钟畅新 汤渝杭 李松权 通讯员刘柏奎 摄

新闻推荐

着力医养结合 助推病有良医老有善养 惠州华康医院积极建设华健养护院,为惠州康养事业添砖加瓦

华健养护院。老人休憩室。华健养护院康复大厅。惠州市第九、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华康医院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