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爱心 只为助人 血站工作人员、无偿献血者、献血志愿者等为惠州无偿献血事业无私奉献

惠州日报 2018-09-28 15:49

《献血法》实施20年,惠州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了20年。这20年的蓬勃发展与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志愿者等人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20年来,他们为惠州的献血事业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有哪些收获?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

古贤清

为了采血几乎跑遍惠州乡镇

古贤清是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副主任,22年前,他从医院来到市中心血站工作,成为一名采血护士。两年后,《献血法》正式实施,他见证了惠州无偿献血20年的发展历程。

“原先是有偿献血,献血的人很多,但受条件和检测检验技术影响,那时血液质量没法保证。”古贤清说,即使那时有偿献血氛围浓厚,也有市民坚持无偿献血。“有一位军人经常来无偿献血,因为曾经有个战友保护了他的生命,所以他以无偿献血来回报社会。”

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当时为了衔接好《献血法》实施前后的工作,市中心血站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那时,血站工作人员把采血车开出去,到街头、工厂、学校、单位、乡镇等地采血。刚开始,市民对无偿献血不了解,采血较困难。为了采血,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我们开到工厂,好多人观望,我们用喇叭不停讲解宣传,讲到声音沙哑。我们就着他们下班时间,一天去两三趟采血。”早上7时多出发采血、晚上半夜才回是家常便饭。古贤清几乎跑遍了惠州的乡镇,偏远山区如惠东高潭、龙门地派等地方都去过。在古贤清的记忆中,《献血法》实施的第一个10年,是比较紧张辛苦的10年。即便如此,惠州血液供应也比较平稳。

2009年,古贤清被调到血源管理科任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也很忙,楼上楼下跑,协调沟通各个部门,经常加班加点。”古贤清觉得工作充实而快乐。“大家工作配合得很好,很有默契。”古贤清清晰感觉到后10年的改变:采血模式运作成熟,采血量每年在增长,再也没有出现血液紧张或告急的情况。“固定献血点增多了,外采人员也安定了很多,比较少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跑。”古贤清为自己从事无偿献血事业感到骄傲。

谢静音

无偿献血20年,带动身边人献血

市民谢静音已坚持无偿献血20年,无偿献血101次,“只要身体允许,我要献血到60岁。”

谢静音第一次无偿献血是1998年5月12日,她看到报纸上有关献血的新闻,就打114查询市中心血站电话和地址,骑着单车去血站献血。“那时还是有偿献血,但我说要无偿献血。”从那以后,她无偿献血20年从未间断。1999年8月,她第一次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惠州第二个献机采血小板的人。

谢静音记得,刚开始愿意无偿献血的人不多,有时要承受一些非议,但她不为所动。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在谢静音的影响下,她身边的人也开始无偿献血。她丈夫坚持每年献1至2次血,儿子高考前满18岁,和同学一起无偿献血。在谢静音的记忆中,市民无偿献血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是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那时花边岭献血屋前排了好几百人。”

这几年,谢静音觉得无偿献血的氛围变得更好了。“大家献血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都不用怎么动员了。”谢静音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曾出现在惠州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片里。“做志愿服务时,有些市民说"我在宣传片里看过你,看你无偿献血了这么多年,身体还这么好,无偿献血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们也来献血"。”更令谢静音高兴的是,连“00后”都开始无偿献血了。“有些学生刚满18岁就过来无偿献血,以后惠州无偿献血的人会越来越多。”她说。

王守山

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幸福的事

惠州无偿献血事业20年的发展中,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贡献不小。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成“全职”志愿者,这是惠州不少无偿献血志愿者身上的标签。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副大队长王守山是其中之一。

王守山2011年参加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2010年,王守山从部队退休,来到惠州定居。在妻子影响下,他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跟随采血车宣传无偿献血、招募献血者、引导和服务好献血者,“做志愿服务比原先上班还忙。”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守山跑遍全市各县(区)献血点,常常早上8时多从市区出发,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二时才回到家。他说,宣传无偿献血工作不容易,经常要到处跑,到了饭点常常吃盒饭。看到身边这么多志愿者无私奉献,他买了一部小型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和保存志愿者们的影像。2015年,王守山担任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副大队长,负责材料整理上报、工时登记、组织策划活动等工作。

做志愿者7年,他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原先我们向市民宣传或招募时,有些市民会很反感。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不仅无偿献血,还主动要求做志愿者。”王守山说,现在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下设有惠城、机采血小板、稀有血型、爱心宣传等8个分队。新成立的爱心宣传分队,到学校、社区、乡镇等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文艺演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十分受欢迎。“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王守山说。

新闻推荐

资助困难学生至大学毕业 仲恺好人曾庆:

曾庆十分爱护学生,对学生的照顾细致入微。《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通讯员罗国丹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黄岸媚通讯员罗国丹无论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