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前后不涨价!他为何甘愿放弃发财的机会? 专访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宋
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大门景观。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中央电视台七套走进四季绿湖北公安县四季绿生产基地录制首届 “中国农民丰收节”盛况。
湖南卫视主持人李锐作为四季绿“承诺”的见证人于近日前来参观四季绿农产品配送中心。
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宋。
图①: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内景。
图②:四季绿无污染果蔬。
图③:四季绿培植的绿色产品。
十多天前,超强台风“山竹”的肆虐,扰乱了惠州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因为心有恐慌,多个商超的生鲜蔬菜和粮油几乎都被抢购一空。受此影响,一些农贸市场因为供应不足而多少有些涨价,尤其是生鲜蔬菜,价格更是一路上涨。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家企业,坚持“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不仅承诺所有的产品不涨价,放弃了难得的“牟利”机会,还反其道而行之,为稳定市场物价,承诺每天向市场稳定供应600吨的新鲜蔬菜,为广东菜篮子出一份力。这家企业,就是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季绿”)。
究竟是怎样的初心,使得一家以获取利润为生的企业,放弃盈利,作出承诺?又是一种怎样的企业家精神,能在“牟利”诱惑面前不动摇,坚守责任?
日前,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走进了四季绿,在对话该企业创始人张宋的过程中,由创业说初心,由品质谈责任,围绕“创国内一流城市,享现代品质生活”的发展定位,深入解读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本土情怀。
不涨价 源于一份初心
对记者的到来,张宋多少有些意外。当记者表明来意后,他才恍悟过来,告诉记者,四季绿创立25年来,不发灾难财,不赚黑心钱,始终是企业经营的原则,“并不是这次台风来才承诺不涨价,过去25年间,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当记者好奇,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何会有这样的坚持时,张宋解释,那得从自己的创业经历说起。
儿时家庭特别贫困的张宋,孩提时就发誓要脱贫致富,哪怕累死也不怕,就是不能穷!基于这个追求,颇有经商天分的张宋,30岁时就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日子小有富裕。
小家的日子过好了,张宋又开始不安稳起来。“人不能只做赚钱的工具,自己生活条件好了,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过好日子呢?”抱着这样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张宋选择了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都不愿做,没实力的又做不了的行业——— 大健康农业。
那时,说大健康农业有实力的人不愿意做,没实力的人做不了,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行业技术难度大,风险大,投资大,赚钱难,有实力的人才又不愿意参与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正因为特别难做,当时世界富豪榜上没有一例是跟农业有关。
但是难做,不代表不能做。对农业发展史深有研究的张宋认真分析后发现,大健康农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产品生产资源丰富。虽然当时从国家到民众都对食品安全没有过多的认知,但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条件的改善,每个消费者都会渴望买到安全自然健康又不贵的农产品。同时,农民也会渴望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也更渴望有更加稳定的产品销售价格和渠道。
“农产品的底线是百分之百能吃,能吃的底线是百分之百安全。只要能做到百分之百能吃和百分之百安全的个性品牌,就一定可以掌握产品的定价权。我要做的品牌,一定要做到绝对安全,并且要完全遵循自然规律生产!”打定主意的张宋,于1993年高起点、高标准地创办了 “四季绿”农产品品牌,“如果做好了,这是个利国利民、造福苍生的大事业!”
让张宋没想到是,四季绿的蔬菜因为下锅即软、菜味浓,一进入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肯定。坚定了最初选择的张宋,开始将全部精力投诸于农业领域,并在此后的多年间,拒绝过无数朋友对他投身“房地产开发”的规劝,坚持耕耘在农业板块。
多年保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的作息规律,张宋对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回首一路走来的创业经历,可以说前20年为生计,后20年为使命。我相信只要不断追求完美,就能做成一个造福苍生,跟人类发展共存的大产业。”张宋直言,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抵制住了所有诱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何时,我们都牢记企业创立的初心,是为了做一些对社会对自己都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立志成为一家品牌农业,我们时刻注意维护我们的企业形象,注重培养我们的客户感情。在这样的坚持下,自然不会趁机牟利,肆意涨价。”张宋说。
据悉,听闻四季绿在“山竹”前后不仅不涨价,还为了稳定惠州供应,想办法把原本以好价格批发出去的菜调回来满足惠州市场的零售供应,很多对四季绿产品品质有所了解的企事业单位,感动于四季绿的责任和担当,辗转找到张宋,希望四季绿能为其食堂供应食材。
对企事业单位的这种诉求,张宋爽快答应下来,并承诺,针对一些重视食品安全的企事业饭堂,四季绿可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做到采购成本不增加,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
不松懈源于一份使命
进入四季绿的企业,“要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十个字,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话张宋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品质”和“责任”是他会反复提及的两个词。而也正是这两个词,成为四季绿25年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始终指引企业前行的方向。
企业创立伊始,因为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了清晰了解,对社会现状有了充分认识,围绕“品质”和“责任”,四季绿的发展使命具化为几句质朴的话:让更多消费者吃上自然健康的农产品,让更多农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投资人能实现诱人
的投资回报,引领行业健康成长!
25年时光不短,它可以洗礼张宋的思维模式,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四季绿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但唯一不能撼动只有这个使命。
因为这个使命,张宋带领技术团队,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甄选出六大生产基地,只为遵循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中,种植出最生态、健康、品质的农产品。
同时,张宋对产品品质的把关严格到了严苛的程度,坚持只卖自种自养的产品,每一棵蔬菜从播种到采摘,都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完成,不用一粒化肥。为杜绝农残超标现象和假冒行为,他坚持“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启动全民监督机制,承诺“发现一棵问题菜,奖励现金一万元”。至今为止,无人领到该笔奖金;
因为这个使命,他不吝输出生产标准、种植标准、采收标准,免费提供种苗,委派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与四季绿合作的农民既不用承担种苗、有机肥料、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又规避了市场风险,确保农民收入。
因为这个使命,……
知道的人,敬佩张宋的执着,不知道的人,嘲笑着他的傻气。但当这种使命成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市场必然会还企业以回报。当张宋的坚持,抵过所有的趋利诱惑,走过25年的风雨,四季绿也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与肯定。
多年来,四季绿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广东省蔬菜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合作单位。“四季绿”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四季绿如蓝”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
四季绿自主研发的 “轨道式大面积喷灌设备”“大跨度经济型大棚”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并予以公报。
而张宋本人,也因为对大健康农业发展的突出贡献,选任为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获得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东好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诚实守信“中国好人”等荣誉,2017年12月28日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不盲从源于一份感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对产品品质的不松懈,四季绿在推进全国六大基地化建设的过程中,迈出了“立足惠州、着眼广东、布局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发展步伐。
也正是得益于“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回来”的发展步伐,在“山竹”到来之时,四季绿才能做到灾难面前不涨价,稳定惠州市场价格。“惠州乃至广东,可供规模化种植的土地都是有限的。单纯依赖本地基地种植,极其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的影响。”张宋说,正因为有了全国性的布局,才能做到稳定供应,“无论何时,我们的供应都是优先满足惠州市场的,定价也是整个销售系统里最低的。”
张宋无意间的一句话,折射出他对惠州浓厚的感情。张宋告诉记者,四季绿的成长离不开惠州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爱,是这种支持和关爱,给四季绿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说到这里,张宋笑言,在创业期的前十年,因为观念保守,只顾得埋头干活,很少与政府打交道。
“后来是政府主动找到我,给予了我很多扶持的政策条件,还帮助企业连升三级,一跃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张宋直言,没有惠州市各级政府的关爱,就没有四季绿的今天。
张宋的剖白,让记者想起业界的一个传闻。据悉,四季绿的盛名渐广,企业稳健、务实、诚信的发展基调,得到了很多风投公司的高度关注。深圳一家颇具盛名的风投公司就辗转找到张宋,承诺可以投资推动四季绿上市,条件是四季绿必须将总部设在深圳。
一直寻求机遇,准备将四季绿推向更加广阔发展平台的张宋,听闻有人注资,原本热血沸腾的他,但得知这个条件后,却一口拒绝了。
“四季绿是惠州成长起来的企业,是惠州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无论企业发展的多大,走的多远,都不能忘了这份恩情。这就像儿子再有出息,也不能忘了父母一样。”采访中,张宋对外界的传闻,解释道。
“俗话说,乌鸦反哺,羊有跪乳。我希望随着四季绿的发展壮大,未来缴纳的税收可以用作惠州的城市建设,不要流失到其他城市去。”张宋笃言。
对话张宋
在品质之路上坦然前行
采访张宋时,惠州正以全新姿态,铺开“创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的发展蓝图。素以“品质”为重的张宋,对这一蓝图,有着比他人更深的感触。
记者:您怎么理解 “国内一流城市”和“品质城市”的发展定位?
张宋:我认为国内一流城市,并不是以经济指数作为参考标准,而是以城市效率作为判断指标。这个一流,是说要把惠州建成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打造一个品质城市,是希望在惠州实现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惠州人民能生活的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事实上,这种城市定位,与我们四季绿一直以来的追求是高度契合的。过去25年间,我们孜孜以求的就是给老百姓以更加品质健康的生活,让更多农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也让更多的员工和投资人享受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所带来的高质量回报。
记者:最近听闻四季绿不仅积极参与宁夏电商节的活动,还参与策划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请问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张宋:我常说四季绿的发展,前25年是练内功,后25年会迎来蓬勃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四季绿经过25年的发展、提炼、进化,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的生产链,一套严格要求的品质链、和一套完整系统的销售链。目前每天稳步实现1000吨的产销。
在发展中,我们积极主动地拥抱市场变化,充分整合渠道、优化资源,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下,实现了农产品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比如通过四季绿电商平台下单,就能实现当日下单,次日送达,50元以上免邮上门的承诺。
参与电商节和策划农民节的活动,目的正是为进一步整合渠道、优化资源而来。我希望通过这种垂直化销售渠道的建立,让更多消费者成为“没有中间环节,产品更有保障”的直接受益者,真正享受到大健康农业带来的品质生活体验。
记者:在您一路的坚持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和诱惑是什么?
张宋:近几年,为实现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除平潭外,我们在宁夏、湖北、甘肃、内蒙都建设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每个基地建设,我们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流程来,这一点,曾经极受农民合作者的不理解。
他们不理解,同样一亩菜心,只要上一点尿素就能增产十来倍,为什么有钱不赚?虽然我们明确要求只要标准化种植,我们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不让他们担任何风险,个别合作者还是会偷偷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在验收不合格的时候,怨言很多。前期为了让他们规范化、标准化种植,花费了相当高的代价。
其实,不仅是农民朋友不理解,很多销售企业也不理解。明明产品不够卖,为什么不收购一些检测合格的产品销售?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是为了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这些提议都被我拒绝了。也许使用化肥催长、收购产品贴牌销售,可以短期获利,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记者:接下来,立足提升品质生活这一定位,企业还有怎样的布局?
张宋:多年来,四季绿致力于“支持三农、服务三农”,通过企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努力实现“农民获益、地方获益、员工获益、企业获益、社会获益、国家获益”的同步协调发展的多赢局面。
作为惠州本土企业,在惠州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会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如以平潭基地为例,我们会依托空港新城的发展优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中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集中力量,挑选有能力、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输出我们的生产标准、种植标准、采收标准,免费提供种苗,委派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的生产规模,也带动更多创业者共同致富。
此外,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计划中出一份力,我们所有的基地用工,都优先选用当地人。仍以平潭基地为例,目前有90%的用工来自于周围村子,接下来我们力争实现100%本地化用工。
我希望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加大,到2023年,我们的日产销量能达到15000吨。
记者:未来,您对企业发展还有怎样的期许?
张宋:创业25年来,我坚持本分的人,做本分的事。多谢各级政府支持、社会各界抬爱,四季绿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广东省蔬菜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恪守使命,让惠州人民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坚持稳健有序的发展步伐,不给政府、社会添麻烦。
未来,我的愿望是着眼天下苍生的健康食品所需,打造一个可以传承千年、万年的中国农业品牌!本报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 彰显千年古城精神底蕴 市文广新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研讨会,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
昨日上午,“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为建设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本报记者钟畅新摄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