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 彰显千年古城精神底蕴 市文广新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研讨会,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
昨日上午,“弘扬 "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为建设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彰显千年古城的精神底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不仅要传承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更要发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拿出那么一股劲儿、那么一种精神,争取跻身全省领跑者方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 为建设一流城市提供精神动力”研讨会于昨日召开。惠州市文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对“岭东雄郡”源流追溯、时代价值等的理论研讨,进一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思考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汇集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精神力量。
■徐志达(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原专职副主委、市政府原副市长)
寻找标志性建筑作为“岭东雄郡”宣传载体
民国以前,惠州历经战火动乱,但这些苦难和经历都融进了历史,客观上也将惠州锻造成为一座坚强、不畏困难、多元化、开放包容、勇于开拓进取的现代文明城市。站在新时代,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更应该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如何传承“岭东雄郡”的威武雄风和人文精神。
要传承“岭东雄郡”的威武雄风和人文精神,就要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我们对于“岭东雄郡”这一定位的宣传还是过少。我建议,找一座标志性建筑来作为宣传载体,如在古城墙连接的朝京门上挂起“岭东雄郡”匾额,一可以增强惠州人民的自豪感,二可以让“岭东雄郡”的雄武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全市人民为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奋发向上,三可以通过游客广泛宣传“岭东雄郡”的内涵。
自古至今,惠州是一个英雄豪杰、学界泰斗和实业英才辈出的地方。每次历史变革中,都会涌现出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人物。可通过大力有效的宣传,树立榜样,鼓舞士气,促人奋进。
■朱伟思(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把古典的智慧积淀运用为新时代的发展优势
作为新时代的惠州文化人,面对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承古启今,继往开来,从“岭东雄郡”的历史沿革中挖掘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从“梁化旧邦”的古典智慧里探寻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文化支撑。
首先,我们要充实城市核心文化内涵,激励干事创业动力。要用一座城市的核心文化实现人才聚集,凝聚兼容并包的自信,并利用其发展特色增长极,推动国内一流城市建设。同时,惠州蕴藏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发掘研究的空间广阔,我们要把古代惠州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当代惠州的特色名片,把尘封的历史故事讲述成有贴近性、有故事性的宣传话语,把丰厚的文化资源开发成可知可感、有发展外延的文化品牌与产物,把古典的智慧积淀运用为新时代的发展优势。
当代惠州人面临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更需要从古惠州的多重角色定位中获得启迪。而“岭东雄郡梁化旧邦”八个字承载的文化底蕴,穿越千年,为当代惠州人建设家乡提供了思想智慧与物质资源。我们惠州文化人需要做的,就是唤醒惠州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激扬雄武精神气质,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为惠州阔步实现国内一流城市的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祝基棠(惠州日报社原总编辑)
要赋予“岭东雄郡”雄武气魄时代精神
如何挖掘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助力惠州建成国内一流城市?我认为,要大力弘扬 “岭东雄郡”雄武气魄惠州文化之魂。“雄武气魄”是对“岭东雄郡”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是对惠州城市文化、城市性格的高度提炼,抓住了 “岭东雄郡”的魂。城市的魂往往体现城市独特个性的魅力,如北京气派、上海典雅、广州生猛、杭州绮丽,这都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沉淀的结果,也是城市精神理念追求发展的结果。雄武气魄、雄武精神,已成为惠州文化遗传基因,贯穿于惠州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
另外,要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视野,重新审视惠州的文化。在畅谈成绩、优点时,也要有自省、自查问题的自觉性。只有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淘汰落后的东西,促进原文化的新陈代谢,用国际视野审视自身的文化,才能跟得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要与时俱进。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一流城市,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作为地方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目标相融合,才能极大激发雄武气魄,更大胆创新,更勇敢作为,从而担负起更光荣的文化发展历史重任。
■黄 敏(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在新时代创造“岭东雄郡”新荣光
挖掘“岭东雄郡”的深厚内涵,弘扬其雄武气魄,凝聚精神动力,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创造 “岭东雄郡”的新荣光、奔向国内一流城市很有意义。
“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应当包含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惠州历史上一度扮演东江流域中心的重要角色。从党的历史角度看,在革命年代,从民主革命、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惠州都处在前沿中心地带,大革命时期曾经涌现了一大批时代先锋。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惠州必须拿出只争朝夕、舍我其谁、勇立潮头的气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努力争当主角、引领者。
“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应当包含争创一流的干事激情。惠州有争创一流的文化底蕴,这是“岭东雄郡”内涵的一部分。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必须发力一流的经济、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城市形象,要大力营造工作创新的氛围,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要用有效的手段,转换选人用人机制,真正点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应当包容并蓄地开放胸襟。历史上惠州包容四海,这是“岭东雄郡”的题中之意。在新时代,推进惠州发展,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同样需要人才、资金、技术的集聚,必须通过有效方式,激活包容并蓄基因,创造“洼地效应”。
■巫志华(惠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以雄武气魄助推一流文化建设
一流城市一定要有一流文化,文化战线要以雄武气魄助推一流文化建设,以一流文化为一流城市注入活力和魅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文化是“岭东雄郡”雄武气魄的根。要辨证选拔任用文化型人才,让文化人才覆盖各领域,让各种人才都有文化。对于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打破学历、编制、身份、年龄、性别的限制,只要德能配位、才堪大任,都可以大力培养、提拔与使用。要使老年人才壮心不已,中年人才激情昂扬,青年人才志在千里。
被称作“岭东雄郡”的惠州,历史深厚,人文荟萃,天然秀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相辉映,这些文化由一个个传奇故事、一个个历史人物演绎积淀而成。要通过新闻宣传、文艺出品、巡回演讲、影视传播等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惠州故事,美化惠州形象,提高惠州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雄武气魄不能空谈,而要落实在工作中。文旅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要扶持好文旅产业,关键要让其背靠政府有政策扶持,面向市场有自由空间和公平发展环境。
■林慧文(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原理事)
把“岭东雄郡”文化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
“岭东雄郡”,是惠州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城市文化品牌。“岭东雄郡”一名始于明代,却有着几千年的文明积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品牌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拿来用,就必须充分认知几个问题。一是地方独有的,或同类型与外界比独优的,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品牌。地方独有的包括西湖优秀的自然遗产和罗浮山中草药库的自然生态遗产等,同类型与外界比占优的包括历代精英文化的影响,苏轼寓惠文化等。二是活态保护和利用,是最有效的利用。如麒麟文化、地方拳种、民间信仰文化形成的大规模群众性的会节文化等。三是文化是一种产出。文化不是简单的消费,它更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产出,直接的产出就是文化产业,间接产出就是基础性的研究和成果。四是一句永远不会过时的话:城市的竞争,永远都是文化的竞争。
■吴定球(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岭东文史研究所所长)
挖掘和展现“岭东雄郡”的深厚底蕴
建议进一步挖掘和展现“岭东雄郡”的深厚底蕴。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设循州总管府于梌山,此为惠州府治之始,而隋井正是惠州府城悠久历史的最早证物。此井位于城区中山公园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仍然保存,后来被填埋,但并不深,建议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恢复。
在第二次东征中,黄埔学生军攻占惠州府城北门,即朝京门,一举平定粤东,为北伐消除后顾之忧,是国共两党合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建议在朝京门城楼上开辟国民革命军东征纪念馆,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惠州近代革命的辉煌历史和英雄人物。另外,可请书法家书写“岭东雄郡”,刻成木牌匾悬挂在朝京门城楼,修复从朝京门到东新桥头文笔塔这一段明清时期的惠州古城墙,如果条件允许可恢复明清时期的合江楼等,以展示古郡雄伟的历史面貌。
此外可考虑在飞鹅岭公园建惠州抗战纪念碑。当年中国军队在该岭多次阻击入侵惠州城的日本侵略军,不少热血战士在那里献出宝贵生命,他们雄武刚烈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何志成(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
修复古城墙重现“岭东雄郡”雄姿
如何充实完善“岭东雄郡”载体,我建议,一是将反映惠州历史地位的“岭东雄郡”四字制匾挂上朝京门,既可增强惠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又可与雄伟的古城墙相辉映。二是修复朝京门至中山公园约300米长的明清古城墙,将朝京门与中山公园联结一起,重现“岭东雄郡”的昔日雄姿。三是建设惠州古城旅游中轴线,将府县两城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和西湖景区串联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同时恢复和重建野吏亭、隋井、叶梦熊牌坊、惠州府学宫、归善县衙等六个历史景点。四是兴建桥东步行街和滨江活动区,利用西枝江古称 “淮水”及岸有“岭南夫子”杨起元故居的有利条件,融合惠州传统文化,建成类似南京夫子庙的“秦淮风月”旅游风景区。五是增建从合江楼横跨东江至东江公园、从新建南路横跨西枝江至滨江公园两座风雨桥(人行廊桥),联通惠州古城内两江四岸,缓解水东街商业发展所带来交通堵塞。
■王启鹏(《惠州学院学报》原编辑部主任、主编、编审)
发扬“岭东雄郡”敢为人先精神
我认为,“敢为人先”是惠州“岭东雄郡”的重要精神之一。历史充分证明,惠州人民是具有“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精神的。正是这种精神,让惠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赢得了一席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不朽业绩,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颗新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
要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更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惠州市应率先对各项工作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全市人民扎实工作。
■包国滔(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历史系讲师、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
编制本土文化教材促进本土文化发展
惠州文化灿烂辉煌,除了众所皆知的苏东坡寓惠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外,惠州文化中还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或不被人广知的“历史明珠”。要弘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首先应该让惠州的年青一代充分了解惠州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建立文化自信。我建议,可在充分挖掘惠州市本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编制一批本土文化教材,让书本作为传播本土历史文化的使者,让惠州历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记住并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如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研讨会,通过进行学术研讨、从专业的角度为城市文化发展出谋划策、编制专业权威的文化书籍等,促进城市本土文化发展。
■周汉光(惠东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民协会员)
打响品牌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服务
惠州享有“岭东雄郡”称号,源于建在梁化(今属惠东县)的梁化郡,有明代“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牌匾的印证,惠州统一使用 “岭东雄郡”称号,符合历史和地理的定位。为了更好地把惠州(梁化)历史发展连成一体,共铸品牌,凸显惠州固有的最早的历史地位,加重现代文明惠州的历史分量,我认为,有必要尽快重建“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大牌楼,使其成为惠州最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物。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郡梁化建设的关注和支持,更多地掌握梁化古县郡的考古材料,不断丰富“岭东雄郡”的内涵,同时抓好配套的基础建设。要用好“岭东雄郡”这张名片,以陆梁的坚毅、古郡的雄武,结合南海的广博、罗浮的隽永、西湖的精湛、南昆的深邃,融汇“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新时代惠州精神,奋力开拓,砥砺前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再创惠州辉煌。
■郑艳利(惠东县政协文史研究员)
开发城市旅游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
如何让惠东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借助旅游产业得以传承、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惠东,提升惠东的知名度,让“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声名响遍全国、走向国际,我们可以尝试开发滨海风光与古城文化相结合的海滨之旅,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古老的军事所城和海防重镇,从而弘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应该多形式、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发,完善以革命老区为中轴的红色之旅,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弘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
民俗经过上千年的沉淀,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开发以九龙峰古寺庙群为依托的民俗之旅,传承与发扬民俗遗产,有助于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促进惠东乡土文化发展。厚重悠久的历史进程、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独具一格的地理风貌,这些都是惠州弥足珍贵的财富,只要我们用心地加以开发利用,必能将“梁化旧邦”“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发扬光大。
统 筹 本报记者周 觅采 写 本报记者周 觅 龚 妍 陈春惠 实习生桂振辉 周莎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赵?谢洋)日前,广东省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一行对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