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者:只有悔恨和教训 记者走进惠州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 一探戒毒者的心声

广州日报 2018-06-26 09:35

一位戒毒者期待着外面的正常生活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瘾君子们是如何走进一条让自己悔恨一生的“吸毒路”?昨日,记者走进广东惠州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两名自愿戒毒人员,讲述他们让自己悔恨一生的吸毒历程。

“我们希望让我们惨痛的教训,警示告诫广大市民,远离毒品,不要如他们一般,因为自己年轻时一时的好奇、冲动,从而毁了自己的一生,毁了原本幸福的家。”

案例一:富二代吸毒自毁幸福

阿强(化名)今年40多岁,东莞寮步人,无论如何,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有着一个幸福的家。然而他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沾上了毒品,不仅耗尽了家财,还把妻子送进了监狱,把一个好好的家给毁了。

阿强称,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凭借殷实的家境在家乡开了一间建材厂。那时钱好赚,很快便有了不少的积蓄。有了一点积蓄的他,便想着寻找刺激。因为好奇,他和自己的合伙人在一家酒店沾上了海洛因。从此开始,不仅他的生活,而是全家人的生活都因此发生了巨变。“为了购买毒品,至2004年,11年间,他花掉了200多万元的积蓄。”不仅如此,尽管妻子为他生下了两个女儿,最后也不得不离他而去。

“那段时间,他前前后后,一共10次,走进了广东惠州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并于2004年成功戒去"毒瘾",并于2014年,与前妻复婚,全家人一起,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阿强称,“从2004年至2017年9月前,近13年时间里,他没有再吸毒。”

然而,他的妻子去年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入狱7年。不仅如此,他戒毒后辛苦积攒起来的近500万元积蓄也因妻子的原因不知去向。一时间,难以接受现实打击的他,便想到用毒品去麻醉自己。当他清醒过来后,便不得不再一次走进了广东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希望再次战胜毒瘾,好好陪伴女儿。

案例二:借高利贷害苦家人

昨天,经过近1个月的戒毒治疗,24岁的阿华在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完成脱毒治疗和心理康复。当他走出自愿戒毒医院那一刻,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从此我一定要远离毒品,与家人一起过上正常生活。”

阿华说,自己2年前因为一时好奇和毒友“欺骗”,沾上了冰毒。自此,他每天至少要花500元来购买毒品。为此,他不停地刷信用卡,多张信用卡都刷爆后,便开始借高利贷。

短短半年多,阿华欠了20多万元的债务。为了躲债,他关掉手机,不敢出门。直到追债人员找到其哥哥要债。他的父母和80多岁的奶奶才知道他吸毒和欠债的事。奶奶一时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一度趴在他宿舍外放声痛哭,差点昏迷过去。为了帮他还高利贷,父母不得不把全家人在广州打拼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

吸毒者超八成在35岁以下

广东惠州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办公室主任芦智刚告诉记者,据该院的统计,截至今年,该院已成功救治戒毒患者4万多例。吸毒人员主要以男性为主,年龄在35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八成。去年,该医院共收治物质依赖患者776人,男性患者742人,占总人数96%,其余的为女性患者。

公众:远离毒品,才有未来

石排镇小学生宣誓拒绝毒品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其琪、通讯员王珏、王梓豪)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石排镇中心小学举行了主题为“禁毒,以青春的名义”师生宣誓签名活动。

据悉,石排镇公安分局、禁毒办、教育办、宣教文体局等相关部门及中心小学全校学生约1500人参与了宣传活动,活动上,禁毒办执法人员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毒品的危害和预防毒品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更多了解毒品知识,要求每位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活动现场,全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庄严宣誓,并依次排队,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画地写在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海报上,表达了自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决心。

鸦博馆展“愁城”警示远离毒品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满元)在东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下简称鸦博馆)《虎门销烟》陈列展中,展出了1922年,由沙井龙津居士陈乐琴草绘的“愁城”十二景四屏的历史图照。这十二景四屏描绘清朝鸦片战争前后,我国太原一个京洛少年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后,家境由富到贫,最后沦落成乞丐的悲惨画面。这些历史图照反映出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危害,以此警戒世人,远离毒品。

据鸦博馆宣教部负责人张翠霞介绍说,在该馆的《虎门销烟》陈列展中,展出了209件套文物和324幅历史图照,让广大游客和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鸦片的危害。其中,“愁城”十二景四屏非常生动形象反映出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危害。

新闻推荐

组建56支队伍保护母亲河 惠州建立市县镇三级共青团“河小青”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各县(区)团委要结合行政区域及流域水系实际情况,对各河流流域段进行划分,明确工作职责范围,按照县级不少于50人、镇级不少于2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