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惠州日报 2018-05-03 15:35

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厂区。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南海之滨,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在惠州大亚湾畔正在崛起。

昨日,大亚湾畔传来捷报:中海壳牌化工二期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投产。至此,大亚湾石化区已形成22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的产业规模,一跃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产业高端、绿色安全、配套完善、规范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

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用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用创新要素“三高聚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亚湾石化区正成为惠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当前,惠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高质量的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惠州力量。

行业地位重要

成为国内在运行最大单体乙烯工厂

整齐划一的巨大储罐,高耸挺立的全新装置,繁忙穿梭的万吨油轮……走进大亚湾石化区,天蓝海碧之间,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景象。

去年10月2日,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试车成功,加上正式投产的中海壳牌化工二期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大亚湾石化区已形成22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的产业规模。

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后,对大亚湾石化区有何意义?

“中国在壳牌全球市场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亚湾石化区是我所见过的世界最好的石化区,是壳牌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壳牌对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发展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在惠投资力度,把在惠石化项目建设成为中国最领先的项目,助力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壳牌化工业务全球总裁范霍赋表示,作为中国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工厂,中海壳牌对于壳牌化工业务的增长至关重要。新建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后,中海壳牌的产能达220万吨/年乙烯,成为亚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工厂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国内外行业多项领先技术,部分装置规模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其中,引进世界领先技术22项,OMEGA和多元醇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苯乙烯和环氧丙烷(SMPO)生产装置为目前国内最大。

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投产后,中海壳牌产能翻番,每年向市场供应更多的高品质、多元化的石化产品,将更好地满足中国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对高端石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并进一步降低中国对乙烯的对外依存度,缓解国内石化行业结构性矛盾。

中海壳牌化工二期是大亚湾石化区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生动缩影。

除中海壳牌和惠州炼化等大项目外,宇新化工异辛烷项目、科莱恩二期、安品有机硅等项目陆续投产;兴达石化二期、宙邦化工二期、普莱克斯二期、LNG二期等一批扩能、新增项目投资进度加快。这些项目达产后,将为石化区新增工业总产值近1000亿元。

如今,大亚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并朝着园区规模化、产业集群化、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汇聚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建设模式

高标准打造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

走进大亚湾石化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石化区隔离带和绿树环抱的三棵树观景台。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绿色园区,大亚湾石化区借鉴世界先进石化园区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大亚湾区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制定“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精准招商,同时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门槛,对项目实行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据统计,仅2017年,大亚湾区项目否决率达15.8%。

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生态目标,大亚湾区对石化园区内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园区企业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加强巡查,对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开展专项检查等,常态化开展夜间、节假日的突击检查,确保各企业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据了解,当前石化区重点企业均安装了废水、废气在线监控系统,与省、市、区环保部门联网,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并在全市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查与整治,建成全省首座空气特征因子自动检测系统,率先开展企业地下水监测。

截至2017年底,大亚湾区公共绿地面积772.34公顷,人均绿地面积惠州市区最高。2017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1%,稳居惠州市区第一。饮用水源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排名全省前列。

如今,以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惠州全力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补链强芯”优化存量,实施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战略,在“石化补链”上铆足功夫。

随着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产业高端、绿色安全、配套完善、规范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正在惠州崛起。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惠州距离建设生态型世界级石化基地目标更近了一步。

激发培育新动能

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亚湾石化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优势,不断汇聚石化产业上下游项目,积极构建全球领先的石化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八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大亚湾区等15个产业集聚区上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优势类)”,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上榜的石油化工方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正是依托中海油惠州炼化及中海壳牌两大龙头项目,大亚湾区坚持“炼化一体化”,着眼全球化工市场走势,通过标靶性招商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拉长“油头化尾”,做强做精做细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我们在二氧化碳提纯技术方面拥有5个专利,可以全部回收中海壳牌排放的二氧化碳。”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原料供应商,每年不仅创造过亿产值,还帮助企业减少1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547万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据了解,大亚湾石化区内的宏瑞环保年减排二氧化碳高达22万吨,相当于1202万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石化园区企业之间“隔墙供应”已成常态,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85%,原料就地转化率约71%。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坚持“一核心、三集群”产业发展路径,发展壮大大炼油大乙烯“核心”,壮大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石化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三集群”,延伸发展产业链,促进产业关联高质量发展。

当前,惠州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正式投产为契机,推动惠州建设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将谋划三期项目建设,以高质量大项目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惠州力量。本报记者袁 畅 欧阳德辉

以高质量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评论员

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惠州又迈出坚实一步。

昨日,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继去年底1000万吨炼油投产后,120万吨乙烯正式投产。至此,惠州炼油产能提至2200万吨/年、乙烯产能提至220万吨/年,一跃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这是惠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惠州篇章的又一重要行动,是全市乃至全省大石化产业建设的又一重大喜讯和重大突破。

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石化产业不但资金和技术密集,而且“榕树效应”明显,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事实上,正是在中海油和中海壳牌两大巨头的带动下,大亚湾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已经形成,德国巴斯夫、瑞士科莱恩、日本三菱丽阳等全球石化行业顶尖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已带动中下游79个项目进驻,吸引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金额占比近九成,大亚湾石化区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优等生俱乐部”。随着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的成功投产,惠州距离建设生态型世界级石化基地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当前,惠州市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高质量的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矢志为广东实现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惠州力量。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是惠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以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惠州全力构建 “2+2+N”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补链强芯”优化存量,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 “双提升”,依托中海油和中海壳牌两大龙头项目在“石化补链”上铆足功夫,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的投产,是惠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质量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紧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随着惠州与中海油新一轮战略合作的深入推进,惠州必定能进一步加快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实现经济更高效益、更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丰渚园观荷 □邓春海

这是去年的事情了。一个周末无事,父亲便念叨着,今天去哪里逛下。思来想去,附近的景点皆已成行,一时竟也不知道去哪里为好。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