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梦:奋斗的感觉最幸福 本报记者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采访惠州市3名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故事
韦广超
何文峰
邱轩扬
编者按
今天是青年人的节日。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百余年前,“五四”运动先驱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在惠州开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新局面过程中,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或是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踏入社会,或在职场打拼,他们执着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言放弃;虽有挫折,有挑战,有竞争,但他们仍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登,让青春熠熠生辉。
韦广超
90后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当很多刚毕业的90后还在领着每月几千元薪水的时候,1990年出生的韦广超已经参与成功创办数家企业,成为汕头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今年4月18日,由他一手打造的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独立运营的首个众创空间。
基地揭幕当天有5个团队获投资
日前,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大亚湾区举行,开创了“共青团搭平台、校地合作共建、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而承担市场化运营的主体就是韦广超旗下的惠州大亚湾众创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揭幕当天,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已经引入的10个黑科技创业投资项目,涉及智能制造、大数据、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当天,有5个团队获基地投资,总投资金额1000万元。谈到这些项目的发展前景,韦广超信心满满:“许多高校创业项目本身已经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所缺乏的是资金、环境和市场支持。我深知创业走出第一步不容易,基地就是要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开发智能饮料售货机赚到创业第一桶金
2009年,家庭并不富裕的韦广超带着家里东拼西凑借到的8000元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交完学费、住宿费,银行卡上的生活费就只剩2000多元,尽管家人说,钱用完了再打电话想办法,但是他实在不愿意再给家里增添麻烦,于是从踏进大学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在那段时间里,韦广超尝试了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所有能赚钱的兼职工作。这些艰苦的打工经历,不仅为韦广超提供了就读期间的生活费,也为他后来创业攒下一笔启动资金。在兼职赚钱的几年里,韦广超发现,在大学里卖饮料很赚钱,但靠自己一双腿送货一天能卖多少?于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 自动饮料售货机在他脑海中浮现。
韦广超收获创业路上第一桶金是在2011年,当时还在读大三的他与同学一起合作开发智能饮料售货机。他们的创业设想得到了学校的全力支持,第一批自动饮料售货机在汕头大学铺开,随后的几年里,韦广超和他的团队又将200台这样的自动饮料售货机,安放到汕头市的街道、医院等公共场所。
从饮料售卖机赚到第一桶金开始,韦广超的创业尝试就没有停止过,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和合伙人陆续又开发了数个创业项目,并在学校支持下,搞起了汕大创业学院。如今,看中大亚湾的发展潜力,韦广超决定落户大亚湾。经过半年的努力,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具雏形。目前,他把眼光投射到大亚湾的文创产业和环保产业两块,并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希望可以引入更多创业项目入驻。
何文峰
逐梦“桃花溪”建文化民宿
“创业一定要抱着良好的心态,要清楚创业不一定能赢得第一桶金,但它可以丰富你的人生阅历,让你积累经验,搭建人脉关系。只要认定目标,做好准备,就勇敢迈出第一步,路就会越走越宽。”29岁的何文峰从美食行业创业起步,现在又同合伙人一起经营惠州特色文化民宿项目——— 桃花溪庭院,在创业路上不懈奋斗。
开办惠州市第一家西餐素食店
“我喜欢美食,喜欢烘焙,而餐饮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讲是投入相对较少、资金回笼最快的行业。”2016年,何文峰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投身创业之路。
何文峰发现,现在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素食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在北上广等地西餐素食非常受欢迎,而在惠州,西餐素食还是个新鲜事物,有这个市场空间!”说干就干,何文峰打定主意后,去北上广和香港等地的西餐素食店考察学习,然后在惠州市区桥东片区租了一间旧宅,投资20多万元修旧如旧打造了一个简约时尚的西餐素食店。西餐素食店开张后,他带着团队不断钻研菜品菜式,实践美味又健康的西餐素食理念,受到市民的欢迎。“独自创业,什么事情自己都要去奔波忙碌,但每当客人评价我的菜品"精致健康"时,我心里就特别开心。”何文峰说。
在西餐素食店的经营过程中,何文峰结识了一批创业者。他们了解到惠州市正对慈云路片区老街巷进行升级改造,将该片区打造成集特色民宿、精致美食、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商机,同时也是我作为创业青年该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何文峰介绍,一个新的创业项目经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谋划而生。
合伙经营惠州文化特色民宿项目
“我们查阅了历史资料,走访了附近居民,了解到唐代天宝年间,原慈云路本是一条小溪,在元妙观之后,有一片繁茂桃园,所以有"桃园日暖"一景,为了纪念,所以我们将民宿命名为"桃花溪庭院"。”何文峰说,惠州山水秀丽、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这都是宝贵财富。
“项目以精致民宿空间为核心,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对老旧庭院改造升级,将西湖文化和惠州历史文化通过本项目进行浓缩展示,同时引入"食、宿、行、游、购、娱"等元素。”何文峰说,桃花溪庭院立志成为群众感受、了解惠州文化的一个窗口。
“像我们这样刚起步的创业者,几个人一起合作打组合拳,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相互学习促进,不仅能有更大的收获,而且更容易把项目做成做好。”而今,何文峰一头扎入桃花溪庭院的运营中,怀揣梦想,努力耕耘。
邱轩扬
带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APP项目
邱轩扬是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在“青商杯”第三届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他所带领的 “智多宝贝”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发的APP项目《大宝小贝》,获得了大赛创意组冠军。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他有什么样的创业故事?
组建团队开发项目多次获奖
5月的校园,人来人往,充满青春气息。该学院动漫系的大二学生邱轩扬,是校园中忙碌的一员。眼下,他除了忙于学业,又参与了新的创新项目。而在去年5月,邱轩扬在学院老师何羽的建议指导下,组建了一支学生团队,和一家企业合作开发一个幼儿早教类APP项目,准备参加该学院举行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
当时,邱轩扬和7名同学一起组建了“智多宝贝”团队。该学院的教师何羽、林燕则成为了团队指导老师。老师指点了创新思路后,邱轩扬和同学决定将教育类APP作为团队的创新方向。考虑到技术和资金问题,“智多宝贝”团队选择了和校企合作企业成长一线公司合作。邱轩扬和同学们负责商业计划书撰写、PPT制作和路演等内容。“当时我们架构划分了8个版块,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工作中,大家发现很多领域都是自己未曾了解或学习过的领域,这就要学习、要找资料、要找专家等。邱轩扬当时负责难度较大的市场调查、投资收益分析等版块。经过3个月的努力,“智多宝贝”团队和校企合作开发的APP项目《大宝小贝》在学院获得了 “互联网+”比赛一等奖,随后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在“青商杯”第三届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大宝小贝》项目获得创意组冠军。
创业课业兼顾,为目标坚持到底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邱轩扬和同学们遇到了不少困难。项目开发到后阶段,路演时该如何展示方案和创意,当时团队里3名同学分成两边,有了不同意见,甚至为此争吵。团队出现了危机,该如何处理?邱轩扬开始有些茫然。冷静下来之后,他先找到有分歧的同学了解各自的想法,随后又征求团队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意见。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家以投票的方式解决了争议。指导教师何羽告诉记者,当初选择邱轩扬来组建团队,就是发现他执行力很强,并且性格温和,又有韧劲,能够很好黏合团队。“这些优秀品质最终帮助了他,也帮助了团队。”
邱轩扬学习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数一数二。“我们的专业课,落下一节就会跟不上。”那段时间,邱轩扬每天马不停蹄,没落下一节课。课余一有时间,他就召集团队一起搞项目。做完项目,回到宿舍,再赶作业。“压力很大,既担心学业又担心项目没法按时完成。”虽然如此,他还是坚持下来,即便是他最忐忑不安的路演环节,也在指导老师和团队的鼓励下越做越好,“一路下来,挑战极限,发掘潜能,现在想来,奋斗的感觉确实最幸福。”
统筹 本报记者马海菊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马海菊 张 晨 方莲花 通讯员李朝辉
新闻推荐
整治农田5.48万亩产值或年增3341万 《关于加强惠州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议案》结案
2010年,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将邹世昌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惠州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议案》列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