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田5.48万亩产值或年增3341万 《关于加强惠州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议案》结案
2010年,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将邹世昌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 《关于加强惠州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议案》列为大会议案,交市政府办理。日前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该议案结案。
记者了解到,议案办理期间安排议案农田建设项目158个,建设整治农田5.48万亩。整治后的农田预计每年可新增稻谷产量4843吨,每年可新增产值3341万元。
■办理成效
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至85%以上
市农业局局长叶启灵在作 《关于加强惠州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结案的报告》时说,议案办理实施的项目完成了建设整治农田5.48万亩,共修筑了“三面光”排灌渠道227.8公里,机耕路35.9公里,新建便桥、涵闸等附属设施4073宗;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万亩以上,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85%以上,解决了项目建设前“灌溉难、排水难”等问题。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叶启灵说,项目区农田实施建设整治后,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和种植经济作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议案项目实施,解决了群众一直以来盼望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200-500亩小规模农田灌溉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项目的实施可将项目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由约45%提高到85%以上,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促进农田保护,防止农田出现撂荒或弃耕情况。
■计划分年度分区域整治剩余农田
叶启灵说,针对惠州市基本农田分布较散、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的实际,接下来将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系统规划,分年度、分区域组织,分步实施,相对连片整治。同时,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其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继续解决好剩余约10万亩连片500亩以下的农田建设,为农田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打好基础。
叶启灵表示,接下来将加强项目工程管护工作。注重项目建后设施管护,项目竣工后及时移交给当地政府,按照设施管护要求,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利用好项目已提取的设施管护经费,落实好管护措施,提高设施使用效益。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对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中成效突出的乡镇、村委和管护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严惩破坏农田水利设施行为,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建议
把扶持资金用在山区最需要的地方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议案结案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重视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将500亩以下连片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转入常态化,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以逐步推进。要结合惠州市山区农田连片面积较小、地势不平坦、田间渠道排灌不畅的实际,把建设重点放在粮食增产潜力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势强的欠发达山区,重点扶持建设小型农田田间排灌渠道和投资规模15万元以下的小陂头,切实把扶持资金用在山区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用少钱办大事。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抓好500亩以下连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立足惠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实际,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精心策划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重点项目,着力解决涉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群众最关心的水利热点难点问题。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程贤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熠)惠州市将迎来持续一周的降雨天气。据市气象台昨日预报,目前惠州市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降雨天气将从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