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块变大基地 机耕排灌更便利 全县共建成15.9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覆盖10个乡镇(区场、街道)

惠州日报 2018-05-10 15:20

农户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里集中开展统防统治。

近日,记者走进龙门县部分乡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映入眼帘的是布局整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修到田边的水泥路,分列两侧的硬化沟渠和错落安置的分水闸,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物能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格局已经形成。当前,正值播种的好时节,农民们抢抓农时,纷纷下地耕作,在广袤的田地随处可见他们繁忙的身影。

5年间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5.9万亩

在龙城街道旧梁村,集中连片的水田一眼望不到头。笔直宽阔的机耕路上,大小车辆往来穿梭。“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实施,让我们告别了一把锄头、一把汗水和肩扛腰背的时代。”村民梁伯告诉记者,以前是小土路,到处坑坑洼洼,下点雨田里就进不了人。现在种田方便多了,机械能直接开进大田里。而且排水渠也修建好了,再也不用去远处挑水,灌溉及时了,粮食的产量也增多了。

龙门县农业局副局长陈达强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内容。2013~2017年,该县共建成15.91万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总投资2.15亿元,覆盖全县10个乡镇(区场、街道),且项目建设进度走在全市前列。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绘就了真实可见的"硬货",更形成了丝丝"暖线",将农民和政府的心拉得更近。”陈达强说,龙门县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交通、排灌等农田硬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机应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今年再建2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位于龙江镇路溪片区的均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种植玉米、芥菜、小白菜、大白菜等农作物,并销往广州、东莞等周边城市。

“2006年公司就在这里承包土地种粮食了,但由于农田没有进行高标准基本建设,夏季一场大雨,就把田边的河堤冲垮了,小河里原先的灌溉水成了涝灾,造成不少损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龙门建设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后,公司便决定扩大经营,从起初的6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亩。

之后,该公司还雇佣了80余名农民到蔬菜生产基地帮忙务农,直接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今年55岁的沈伯就是其中一员。他对记者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他把自家的农田租给该公司,而自己也成为该公司的员工,挣钱顾家两不误。“自己耕作了大半辈子,就羡慕人家能月月领工资,没想到现在我也能拿工资,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很多农民也像沈伯一样,在家门口就能领“双薪”。对此,陈达强指出,龙门县积极推广“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民通过出租、转包、互换和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把“小地块”变成“大基地”,让农民实现脱贫增收。他表示,未来,龙门县将继续完成上级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力争2018年再建2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邬欣欣

新闻推荐

推行系列新政破解山区人才发展困境 龙门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现引才历史博士零的突破

应聘者与龙门县相关负责人在集中见面会上交流。本报记者黄宇翔通讯员董钊林摄“请问在服务期内对我们的考核主要有哪些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