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服务官制度获评省优秀案例 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毅做客今日惠州网“惠民在线”论坛交流摘录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徐毅做客“惠民在线”,与网友在线交流。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当前,正值全市上下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之际,5月11日上午,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毅做客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今日惠州网“惠民在线”论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敢想会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目前,惠州全市上下都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徐 毅: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作为全市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强大力量和具体行动。
■粤港澳大湾区
惠州融入大湾区具有区位优势
主持人: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之一,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网友请问您,惠州市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徐 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发展和改革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去年5月19日,惠州市召开了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战略定位研讨会,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为惠州市把脉问诊,找准惠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去年下半年,惠州市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战略定位研究》,研究提出了惠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四区一门户”的五个战略定位,即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建设成为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门户。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准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建设,如基础设施的互通,重大产业平台的合作等,总的来说,就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新格局,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可以说,惠州融入大湾区有区位优势,接下来将在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内各地尤其是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
■轨道交通规划
融入珠江口东岸“半小时生活圈”
主持人:请问惠州市未来计划如何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
徐 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港三网”的部署,惠州目前已经开通了厦深高铁;2016年莞惠城轨首段通车,今年初实现了莞惠城轨全线通车。
目前,惠州市正抓紧推进两条铁路建设,其中一条是赣深铁路,在惠州境内有86公里,设有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站三个站点,该项目自去年10月开始全线动工,按计划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另外一条是广汕铁路(广州-汕尾),去年7月该铁路先行段在惠州的两个点开工建设,今年8月左右将全线动工,在惠州境内设有罗浮山站、博罗站、惠城南站和惠东南站4个站。这两条高铁建成运营后,惠州境内将形成3条高铁9个高铁站的高速铁路网,惠州市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市”。
接下来,我们要抓住全省、全国交通一体化的机遇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一是要全力以赴做好赣深铁路、广汕铁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惠州与全省和全国各个城市的铁路连接。二是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重点推进城市轨道1号线和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惠州段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努力促进惠州市地铁公交化及深惠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全力推动深惠城际、莞惠城际延长线等城际项目实施建设,同时,统筹研究惠州市连接广州、河源等地市的城际线路并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实施。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实现惠州市进一步融入珠江口东岸“半小时生活圈”的目标。
■扶持实体经济
出台“惠十条”为企业减负降压
主持人:有网友问,惠州市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徐 毅: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惠州市去年出台了《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也就是“惠十条”,涉及企业落户、成长、发展等各个方面,包括用地、税收、融资、用电、资金扶持等。扶持政策也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职能是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交易性制度成本、扶持企业发展等方面。比如,去年为企业节省用电支出接近9个亿,降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取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等,全市减轻企业负担约1.19亿元。降低工商业用户天然气价格,2017年9-12月为用气企业节约560万元。此外,还实施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国家和省申请扶持资金,组织企业申报2015-2017年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为惠州市7个项目争取到6854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大力实施各项改革,营造有利于企业落户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
获批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
主持人:近几年来,惠州推出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系列改革,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请问惠州市在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改革举措,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徐 毅: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打造惠州市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非常重视。近几年来,惠州市为了破解发展 “瓶颈”,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先后推进实施了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中介超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些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今年4月25日,惠州市首席服务官制度获得了广东省 “粤治-治理现代化2017-2018年度优秀案例奖”。今年年初,惠州市还成功获批了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这对惠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接下来,惠州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报记者游璇钰
新闻推荐
创造原创性科技成果 加速创新型产业壮大 惠州探索基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人民大会堂、水立方等所用LED灯芯均为“惠州芯”,TCL集团大尺寸量子点显示技术、德赛西威高性能语音识别触摸屏车载导航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