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获授省职工创新示范基地 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技术骨干梁跃辉拥有19项国家专利
梁跃辉(左)讲解水表安装。
梁跃辉19岁便拿起电焊枪,30年来干一行爱一行,如今拥有19项国家专利授权,在国家级技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5篇。他的一项省部级工法,经湖南省科学技术产权交易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管道系统一次预埋技术的空白。梁跃辉现任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惠阳星河丹堤项目经理部劳务班组长,被工友们誉为“工地发明家”“匠才梁跃辉”。
两年时间从“三无”学徒变成技术骨干
“我父亲之前就在中建五局工地工作,我干这一行也是受他影响。”梁跃辉说。1989年,19岁的他成为中建五局安装公司一名铆工学徒。铆工素有“铁裁缝”之称,是建筑行业职业工种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它不仅要求具备几何、物理尤其是热处理知识,还要会使用维护剪床、气割、电焊机等设备。都说勤能补拙,没有基础的梁跃辉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就在宿舍翻阅专业书学理论知识。不到半年时间,梁跃辉就出师了,成为带班班长。
从一名无技术、无经验、无文凭的“三无”学徒,到成为工地上的技术骨干,梁跃辉用了两年。两年时间里,他用来练手的废旧钢材有10余吨,手绘的图纸垒了半人高。为了跟上公司管理要求,他一直坚持函授学习,从一名高中毕业生,一步步拿到重庆大学民建专科学历、湖南工学院土木工程本科学历。转为技术人员后,快40岁的他开始学习CAD制图。他随身带着两本专业书,为了记住软件快捷键的用法,将快捷键的说明抄印在一张纸上复印,贴在办公桌、墙上甚至宿舍的床板等睁眼就能看见的地方。近年来,他不仅自己学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还拉着项目现场的技术员与工人等20多人一起学,并应用于施工现场,用最新技术指导施工管理。
从2010年起,梁跃辉开始将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整合申报国家专利。8年时间,他共计获得19项国家专利、1项省部级工法、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成为远近闻名的创新工匠。他的多项技术革新在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各项目得到了广泛运用。
据统计,近两年梁跃辉的这些专利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他发明的“一次性预埋地漏”申请了“建辉”牌注册商标,2016年首次进入建材市场。2016年,“梁跃辉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广东省职工创新示范基地称号,今年在全市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喜欢钻研解决多个施工难题
由于技术出色,梁跃辉很快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他的钻研劲头大,总是去寻找工作和产品中的缺陷和不足。“梁工就是喜欢钻研,遇到困难就像啃硬骨头一样,非要把问题解决了他才舒心。”同事胡浩说。
在惠阳星河丹堤项目工地,他的发明专利“穿楼板套管固定器”运用于实践,杜绝了今后出现凿楼板、漏水等现象。“只要用心,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在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中也获得了工作的乐趣。”梁跃辉说,他们这个行业,大多是跟着项目走,这些年家人没在身边,他内心愧疚,但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钻研工作。
因为项目现场各专业交叉施工的原因,安装成品保护一直是一个大难题,梁跃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搞清楚什么样的保护效果最好、什么材料最优,怎么做最方便、最节约成本,他在现场观察了一个多星期,又花一个多星期制作,反复修改。最后按他的方法做,成本要低很多,大家对他心服口服。
而今,梁跃辉身上有诸多荣誉: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工匠”,市“金牌工人”,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劳动模范”等。作为新时代的新型匠才,梁跃辉又开启了新征程:为中国建筑行业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建立大空间施工空间站等贡献力量。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李芳娟
新闻推荐
■相关南方日报讯(记者/张昕通讯员/黄力)在惠州市惠阳区,就有7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行为被查处,其中有6家被关停,而涉事企业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