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网红村” 实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村干部拆完猪圈拆酒坊 收入却涨了三倍
普通人王春娣,共建共治搞好观背村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实习生 李海婵
学习心语 你我故事
现年44岁的王春娣从1996年就嫁到惠州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后成为当地村支部委员。先前家里主要以酿酒和养猪为生。在短短的三年内,自家的猪圈拆了,老酒窖也拆了,但家里收入却翻了三倍。生活在观背村,她有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以前,观背村是一个以“脏乱差”出名的村庄。现在,一走进观背村,道路整洁干净,随处可见各类壁画,“冒”出文化长廊、咖啡厅、民宿等场所,成为“网红村”。去年,村集体收入58万元。
实际上,透过村民王春娣家的故事,可以一窥观背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秘诀。村民齐心建设打造“网红村”,发展乡村旅游,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
一进村门,对面两层小洋楼就是王春娣的家。近年来,随着来观背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她就在一楼店铺摆卖着自家酿的酒,家门口卖着当地小吃。但据她介绍,以前是在村门口旁边的祖房里酿酒,空余的地围起来养猪,酿酒后的废料用来养猪。
2014年末,刚上任的观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湘和两委干部决定着手整治村中环境。“这边是卖酒的,那边养猪是不是很不协调,”陈湘指着她家酒坊,委婉地分析利害关系,“要是别人知道你家的酒是在猪圈旁边酿出来的,谁还会来买?”尽管道理都懂,但一开始王春娣并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后来,王春娣看到很多“文化人”来村里画壁画,成语故事、古典传说、法治文化、观背风貌……一幅幅壁画让老房子焕然一新,她便觉得自家的猪圈格格不入。于是,王春娣拆掉猪圈,还开始劝说其他开养殖场的村民。
一边整治着村容村貌,另一边观背村还引文化驻村,把废弃的老房子租给进驻的文化团体,打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文化驿站,村民也多了房租收入。因为浓郁的艺术氛围,观背村变成了“网红村”,吸引了众多游客远道而来参观。
在2017年底,村里决定建设一个550平方米的公益书吧,让村民和孩子读到更多的书,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这让王春娣陷入纠结,家里的酒坊是祖房,现在传到丈夫手上就要被拆了,不知道要怎么开口?但作为一个村干部,村里的建设需要有个带头作用,而且建书吧能够营造出文化氛围,培养下一代阅读习惯。
现在,公益书吧已经建成,是当地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每到周末,游客络绎不绝,连附近村的小朋友也跑来看书。
新闻推荐
在韶关彩民中出1180万元倍投大奖之后,3月24日开奖的排列5第18076期,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华侨新村的4411011127号体彩网点,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