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的古老传说 作者:何志成

东江时报 2018-01-07 17:50

惠州古城建城史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而“鹅城”的传说早在隋唐两朝已在民间流传。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惠州古城建城史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而“鹅城”的传说早在隋唐两朝已在民间流传。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开栏语:惠州有着5000年文明史、2000多年建制史、1000多年建城史。这片丰厚的土地,演绎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壮剧,孕育了为数众多的英才佼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江时报》今起推出“讲古惠州”专栏,讲述别具韵味的惠州历史故事,敬请垂注!

惠州古称“鹅城”,最早见于北宋绍圣年间,苏轼为惠州白鹤峰新居所作的《上梁文》,其中几句曰:“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这里所指的“鹅城”,即今之惠州府城,民国时称鹅城镇;“鹤峰”,指清代之前归善县城,民国时称鹤峰镇。

对于鹅城,南宋王象之所撰的《舆地纪胜》中曰:“仙人乘木鹅至此,古称鹅岭,在罗浮西北(“西北”应是“东南”之误),即惠阳也。”但苏轼和王象之都没有说明“仙人”的名字和“乘木鹅至此”的时间。据以前坊间老者说,惠州古称“鹅城”的传说,是从南北朝谢灵运“梦游罗浮”典故中演变而来。那个“仙人”,就是南朝道家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时南朝刘宋阳夏人,是当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宋文帝时,谢灵运为临川内史,因行为放纵,为有司所劾,流徒广州。不久,又因谋反罪在广州被诛。谢灵运流广州期间,有一天夜梦罗浮,明旦感而作《罗浮山赋》,其中最后几句曰:“发潜梦于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细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枻而水宿,杖桂策以山游。”也就是说,谢灵运(传说中的仙人)按照梦境的启示乘着一只二头竖起的小木船 (传说中的木鹅)从广州出发,游完罗浮后至增江(今属增城)与龙江(东江古称)交汇处,再朔龙江而上,来到古惠州。

由于中国地势,整体是西北向东南倾钭,故“无水不东流”。道教认为:最贵是逆水,称其为“仙源福地”。而龙江(东江)恰恰是一条由东往西流的“逆水”,故谢灵运游览罗浮后,接着又乘坐小木船逆流而上,探索 “仙源福地”。当时这片土地尚没有成为循州(惠州)城区,当谢灵运来到东、西两江合流之处,只见江、湖连成一片,水天茫茫,谢灵运只能在小船里过夜;第二天,谢灵运爬上一个小山 (今鹅岭)游玩,并在那里升天了(实则在广州被诛,后人讳说其人其事),留下的那只木鹅变为一块陆地。入隋后,隋文帝在这块木鹅变成的陆地设立循州(惠州)总管府,开创了惠州成为州(府)治的历史。

清初我国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水语》中曰:“惠州城中亦无井,民皆汲东江以饮,堪舆家谓惠称鹅城,乃飞鹅之地,不可穿井以伤鹅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与归善县城地皆咸,不可以井,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饮云。”虽然隋唐惠州府、县两城无井的原因,古代的“鹅背”之说和屈大均的“地咸”之说皆妄,而实际是城区四面紧靠江湖,一般居民不需打井汲水。但这段记述至少可以说明“鹅城”的传说早在隋、唐两朝已在民间流传;当时惠州郡城内只有循州总管府前凿有一井(俗称“隋井”,位于今惠城区中山公园内)供官府饮用,居民只饮用江、湖之水的情况也大慨可信。

入隋后,隋文帝在广东设立广州、循州(惠州)两个总管府。广州古称“羊城”,传说是东周末年,有5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5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称),仙人把谷穗赠给州人,祝州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隐去,5只羊化为石羊,此后广州遂称 “羊城”。惠州的“鹅城”传说和广州的“羊城”传说异曲同工,美丽动人,故千古传颂。

新闻推荐

未经年检或未登记的最好别入托 寒假开始啦 孩子放培训、午托机构放心吗

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等市场持续火热。《东江时报》采集惠州市目前有千家校外午托机构,登记注册的有259家(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