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18 10件民生实事
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18年将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百姓冷暖、群众利益记在心上,投入19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17项民生实事。
1 实施健康惠民项目
● 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对全市常住人口实施免费体检(其中0-6周岁及65周岁以上人群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其他年龄段人群每三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增强全民预防保健意识,提升惠州市居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惠州建设;
●通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大病保险二次补偿、城乡医疗救助托底、慈善医疗救助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市户籍贫困人口(含低保、五保、城镇三无、孤儿、建档立卡扶贫等对象共约8万人)县域内住院政策内基本医疗免费,进一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免费为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流感疫苗82元/剂,一年一次;肺炎疫苗217元/剂,五年一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2 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保障力度
● 对高风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和协助监护人分别按每人每月450元
和100元标准给予补助,一般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补助,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及救助救治工作,将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标准由 1600元/月提高到1750元/月,免费发药标准由50元/月提高到70元/月。
3 提高居民抵御风险能力
● 惠州市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公众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保险责任事故发生时处于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自然人,增强居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能力。
● 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的受益人群从本市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扩大到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升居民抵御意外伤害风险能力。
4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总要求,全力实施150个省市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深化“3+3+X”的建设模式,实现创建示范村达到整治标准,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巩固扶贫攻坚的成果,基本建成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整治规划,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
●市对县(区)农村保洁员补助提高10%,即市对县农村保洁员每人每月补助达到660元,市对区农村保洁员每人每月补助达到550元,调动保洁员服务农村积极性。
5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按照省级农检机构的标准建设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实现对农业产出品、投入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全覆盖,
●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全面排查农产品安全隐患,对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切实保障“从农田到餐桌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 优化教育教学条件
●对全市范围内在符合普惠性收费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儿童按每生每年400元标准给予补助,继续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推进惠州中学工程项目建设,缓解学位紧缺、班额大问题。
7 实施东江、西枝江生态保护工程
● 实施东江、西枝江干流沿岸自然村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51个自然村建设生活污水设施,在现有奖补政策基础上,对2018年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给予每座10万元的奖励,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治污减排效益,确保东江饮用水源安全。
● 加强西枝江流域生态保护,对西枝江流域生态保护进行专项资金补偿,改善西枝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8 提高文化惠民水平
● 利用“文惠网”向市民发放文化消费补贴电子消费券,打造系列文化消费季活动,带动市民参与文化消费。
● 实施慈云图书馆100万册纸质图书增量计划,为市民提供更多阅读和学习的选择。
9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加快公交体制机制改革,惠城区公交行业统一实行TC模式运营和管理,对惠州机场客运专线实行公交化改造,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增及更新纯电动新能源车258辆,升级改造惠城区公交简易站牌500个,推出乘坐公交电子移动支付便民服务,提升公交出行便利性、环保性和安全性。
10 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行人交通安全
● 推进隆生大桥桥梁、道路及排水管道等工程项目施工,完成隆生大桥及其连接道路工程建设,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压力。
● 实施行人过街一体式信号灯交通设施安装项目,在市区主干道人行横道线处设置行人过街一体式信号灯,方便市民横过马路,提高安全性。
本版文字 卢敏华 整理 制图 伍丁群
新闻推荐
杨启明后人将故居捐给政府无偿使用20年 惠城计划投百万修缮 今年8月完工 用于公益文化场所
杨启明将军故居南立面修缮效果图。杨启明将军故居外立面保存较为完好。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摄杨国强(左)和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