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口入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上下齐抓共管 形成网络化监管体系

东江时报 2017-12-07 18:36

小金口街道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清查行动。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周文媚 摄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周文媚

11月下旬,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2017年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评选结果,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入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是惠州市唯一获评的。

近年来,惠城区全面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创新“扫黄打非”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渠道,把“扫黄打非”工作重心下移至镇(街道)并延伸至村(社区),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成效

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扫黄打非”

小金口街道柏岗村东临惠州大道,南靠惠州火车站,村民约2600人,外来人口10000多人。走进柏岗村,在村里的显眼位置都能看到有关“扫黄打非”的宣传栏和宣传标语。

因为宣传到位,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扫黄打非”。今年年初,有群众举报柏岗村市场附近有人销售非法音像制品,后来经巡查人员与公安机关进一步跟踪取证,现场抓一名嫌疑人刘某,并缴获非法音像制品2005张,淫秽光碟132张。5月,刘某已被法院判刑。

小金口街道办副主任钟宇鹏介绍,小金口街道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不断强化宣传,全面打击查处,“扫黄打非”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小金口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传统文化麒麟舞、龙形拳等有效结合进行宣传,去年以来开展文艺活动、公益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60多场次。同时完善举报系统,在办事处网站设立举报电话、网址、邮箱、通讯地址等,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处理。

在此基础上,小金口坚持每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面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去年以来,开展联合大行动25次,查处非法经营单位12家,取缔非法临时演出团11个,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盗版书籍1.4万张(册)。

因为“扫黄打非”成效明显,小金口街道入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搭构架

镇街村居“扫黄打非”机构全覆盖

小金口是惠城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

“扫黄打非”重在基层,难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为了切实加强基层“扫黄打非”工作,2012年,惠城区就制定了《惠城区“扫黄打非”工作重心下移至镇(街道)并延伸至村(社区)工作意见》,率先在全市各镇街设立“扫黄打非”工作架构,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现有专人、专编、专项经费,率先建立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的“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

今年3月,惠城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实施方案》,在全区建设一批基层示范点,由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示范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先进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和通报表彰,并强化“扫黄打非”基层基础工作,形成“扫黄打非”工作无缝隙、全覆盖的监管格局。

目前,惠城区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5个,区级示范点13个。

重宣教

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阵地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宣传教育要先行。近年来,惠城区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并大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惠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巫志华介绍,一方面加大打击震慑犯罪力度,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另一方面是坚持舆论先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扫黄打非”工作成果;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绿书签”进校园活动,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牢固树立维护知识产权、抵制侵权盗版、远离文化垃圾侵蚀的意识。

同时,大力扶持村(社区)文艺宣传队、广场舞蹈队和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社区艺术团,引导这些团体自编自导自演反映“扫黄打非”内容的文艺节目,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阵地,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

此外,惠城区还将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以及楼栋长、村民组长、治安保安人员等聘为“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宣传“扫黄打非”工作。今年以来,“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党团志愿服务者和村(社区)文艺宣传员这3支队伍人员,累计发放宣传单张3800余份,进村入户宣传370多家次。

齐抓共管

多部门联动监管

一直以来,惠城区委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每年都专题听取“扫黄打非”工作汇报,并专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 “扫黄打非”工作中的重点突出问题,惠城区采取上下协作、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模式,并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联合执法、专项治理。

各镇(街道)“扫黄打非”办把日常监管纳入常态化工作,充分依托“扫黄打非”工作和网格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综治维稳办、文化站、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队等部门开展属地巡查,对较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场所加强明查暗访。对日常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联系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各司其职、综合治理,较好地发挥了“扫黄打非”平台震慑力,将问题及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知多D

什么是“扫黄打非”

“扫黄”是指扫除网上网下宣扬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图书、报刊、黄色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图片、音视频、直播表演等文化垃圾。

“打非”是指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查处违反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危害社会公德等内容的出版物和有害信息。香金群 整理

新闻推荐

校内文学社Hold住师生文史爱好者 文华学校成为惠城区首个成立文学社的民办学校

▲杨理▲陈远合本人供图▲文学社老师们常聚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通讯员邓伟城摄■《东江时报》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