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荔浦风清可以逛了 公园主体工程完工 目前已开放
荔浦风清公园亭廊楼榭、门球场、亲水平台等设施一应俱全。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晴光轩。
荔晴码头。
纪邓山庄。
仲元亭。
“又一个好去处,惠州荔浦风清重建完成啦。”日前,惠州西湖荔浦风清公园外围栏杆拆除,市民尝鲜进入参观的人数日渐多起来,有网友还在网上发布公园美图,引发关注。东时记者昨日从市园林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荔浦风清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荔晴园”和“纪邓山庄”历史文化景点重现西湖之畔,市民终于可以逛逛这个重新归来的西湖名园。
仲元亭原貌原址重建
丰湖北岸的荔浦风清寄托了不少老惠州人的回忆和感情,是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扬名数百年。
2011年前后,为了配合莞惠城际轨道的施工,荔浦风清公园被拆除。2012年5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示 《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环城西路以南部分全部拆除,恢复为西湖古八景之一的荔浦风清景点。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荔浦风清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昨日,东时记者走访荔浦风清看到,公园的地面工程已经基本实施完毕,亭廊楼榭、门球场、亲水平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园的绿化也十分漂亮,让人赏心悦目。此前,荔浦风清有7棵树龄达90年以上的古榕树。为了保护古树,在荔浦风清施工建设时,古榕树移植到环城西路东侧路边,市园林管理局和施工方请来了省里的园林专家指导移植,移植后有专人看管。如今,7棵古树也移植回原址,郁郁葱葱。
值得注意的是,公园施工过程中,仲元亭被拆除,一砖一瓦被拆下保存在惠州博物馆地下仓库。如今,仲元亭按原貌原址重新修建。
新建地下停车库
东时记者从市园林管理局了解到,荔浦风清规划用地总面积23386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5416平方米,占总面积65.92%,建筑单体面积1246平方米,占总面积5.33%,铺装园路面积6724平方米,占总面积28.75%。
根据规划,公园划分为两个主题,北半部分以“荔浦风清”历史古迹概念为主题,建有岭南风格的荔风轩、晴光轩、小坐亭、荔香亭、照月亭、月榭、菱台等,而南半部分以“纪念邓仲元先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原址原貌恢复仲元亭,建有纪邓山庄、将军廊等园林小品。
荔浦风清所在地旧时被称“荔枝浦”,民国时期,惠州名人张友仁在荔浦风清修建 “荔晴园”,种植了大量荔枝、梅树。此次荔浦风清重建,为再现荔浦风清丹荔飘香,梅花暗香浮动的妙景,同样种植了荔枝、梅树。
莞惠城轨西湖东站就在荔浦风清的北入口处,旁边还有公共汽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方便逛园的市民抵达。同时,荔晴码头和地下停车库是新建的服务设施,停车场将增加停车位约100个,使得西湖景区停车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剩下地下车库验收、荔晴园布展等收尾工程,但目前公园已开放,不影响市民前往逛园。”
荔浦风清公园看点
北半部分以“荔浦风清”历史古迹概念为主题,建有岭南风格的荔风轩、晴光轩、小坐亭、荔香亭、照月亭、月榭、菱台等
南半部分以“纪念邓仲元先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原址原貌恢复仲元亭,建有纪邓山庄、将军廊等园林小品
钩沉
“荔浦风清”的前世今生
北宋时期,在苏东坡南贬惠州之前,惠州出现过一位贤能太守——— 陈翶,他首次提出了“惠阳八景”(今称西湖古八景),“荔浦风清”首次成一景入选,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然而,陈翶没有注明荔浦风清是在水北 (今江北)还是在丰湖之畔,这使得后世出现过争议。
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谪居惠州,次年3月写就《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中第4首写道:“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于是,后世据此认为荔浦风清在水北。
至于丰湖何时出现荔枝浦,如今已很难考究。丰湖边上种有荔枝,早在北宋时期已有文字记载,如北宋嘉佑四年进士杨杰的 《丰湖》写道:“天高日暖荔枝香,风撼一川红玛瑙。”
时光荏苒百年,荔浦依旧,却人面不同。到了明朝中晚期,丰湖荔浦已成为惠州著名三尚书之一叶梦熊的私家园林——— 叶氏泌园的一部分。“归筑楼台半在湖”的泌园在崇祯末年进入鼎盛时期,不仅过去惠州学院丰湖校区尽在其中,丰湖周边的山头水域也是它的一部分。据张友仁编著的《惠州西湖志》,泌园中“香隐”一景就在荔浦。
到了清代,来自安徽的吴骞在《惠阳山水纪胜·西湖纪胜》中给西湖山水严格定义了十二景,其一就是“荔浦晴光”。他说,丰湖荔浦“荔枝熟时,日光照浦,葱?绿阴,楚楚斓斑,红实累累,灿然锦屏绣障也”。吴骞的“西湖十二景”被编入官方的西湖志后,“荔浦晴光”更是名声大噪,歌咏荔浦的诗文也随之增多。
时间进入民国,1932年,惠州小西门的旧城墙被平整为公路(即现在的环城西二路),靠丰湖的荔浦被张友仁辟为园林。他在园中补种荔枝,间种梅树,还建有晴光阁、荔轩、菜香馆、梅径、菱台、月榭渚等“以引名人卜宅之趣”。园子建成后,张友仁美名其曰“荔晴园”,接上了荔浦风清的半生缘。每逢中秋月明时,张友仁便邀请文化人士到此作“荔园雅集”,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也曾应邀率弟子到此游湖作画,与地方上的文化人书画交流,诗酒唱和。惠州文化名人叶史材有诗“名园重辟古城隈,近市山林客易来”,赞叹荔晴园又成鹅城兴盛一时的文化阵地。
同样修建在荔浦之上的纪邓山庄建于1930年,仲元亭则于1937年建造,这都是为了纪念当时 “粤军灵魂”邓仲元而建设。自此,仲元亭与荔浦风清相连,成为荔浦闪亮的人文景观。
分析惠州历史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荔浦风清最后“固定”在惠州西湖,特别是经过民国 “荔晴园”、“纪邓山庄”的点缀,丰湖之畔有荔浦风清之胜景,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每条路设路长 巡查占道经营 水口将实行路长制常态管理市容市貌
随着城市发展,水口作为城市新兴片区的地位将持续强化。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力争3-5年内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实行路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