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潜能突出个性幸福成长 麦地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形成系统完整的落地经验
机器人足球赛。
垫上操。
外教进课堂。
心语室。
软陶作品。
陶倬霖、何屹、刘千令同学参加惠城区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小发明项目一等奖。
校本教材。
全校口风琴演奏。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教育界展开了一场与素质有关的立体讨论。有此讨论,源于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要求,无不让办学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作出深刻思考。
创办于2003年的麦地小学,没有在这场讨论中作过多停留,而是从过去的沉淀中出发,胸有丘壑地继续行进在素质教育的践行之路上。因为从创立开始,学校就立足“关注个性,全面培养”的办学宗旨,以“突出个性、培养雅兴、自主学习、幸福成长”为目标,先人一步推行了素质教育,并在多年的清晰定位和全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卓有成效的落地经验,让核心素养扎根师生心中,素质之花遍开校园。
日前,循着这条育人路径,记者来到了麦地小学,看到在一间间个性飞扬的教室中,在一张张灿若晨星的笑脸里,全面呈现出该校的素质育人成果。
先知先行重个体全面培养提内涵
无论是否有深入了解,惠州人民对麦地小学都不会太陌生。这所由广东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办学的民办学校,自创设开始,无论硬件设备,还是软件配套,均按照“省一级学校”的标准打造,绝对高起点、高标准。
但市民对这所学校的不陌生,并不单纯因为它的高规格配备,更在于其丰富的办学内涵。它应该是惠州市最早一批提出 “以人为本”“个性成长”的学校;是最早一批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学校;也是最早一批以开设“第二课堂”而闻名业界的学校。这些基于素质教育而提出的“最早”,不仅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内涵,使其综合办学实力名列惠城区学校前茅,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全面践行
踏出关注个性路
2003年,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麦地小学应运而生。这所由惠州市知名企业家、广东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邦廷投资建设的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以关注学生个体而为业界所知。
“董事长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深感人才难遇,进而坚定了他投资发展教育的决心。”麦地小学校长胡凤贤介绍,学校兴建之初,无论是校舍建设,还是教学设备,均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正因为高标准打造,学校建校短短五年,就获得了"省一级学校"的光荣称号。”
去过麦地小学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相比其他学校坐的满满当当的课室而言,这所学校的课室可以说是“空落落”的,平均每班不足40人。这种现象,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惠城区并不多见,出现在如今人气鼎盛的麦地商圈内,更难以理解。
胡凤贤的一番介绍,消除了世人的不解。据悉,麦地小学自2014年改制以来,充分发挥了民办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实施了小班制教学,每班学生严格控制在36人以内。
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蕴藏着一场教育情怀与财富梦想孰轻孰重的论较权衡。因为对民办学校来说,学生数量直接影响了利润空间。
“董事长兴学办校,初衷就是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才。因此办学中的一切考量,皆以教育效果为先。采用小班制,可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胡凤贤认为,小班制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面向不同的学生个体,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是“关注个体,全面培养”的内涵体现,“同时,因为学生少了,老师有更多的精力与每个孩子互动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动手实践,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有人说,教师是教学活动重要践行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正由此,麦地小学十分重视对教师团队的培养,通过“严选聘、厚福利、强培训”的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特色强校
第二课堂润沃土
置身于麦地小学的校园中,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到了哪个艺术展示馆。的确,这里的书法展示遒劲有力,笔走龙蛇;那里的科幻画神奇奥妙、创意无限;各楼层的展示架,学生彩陶作品、发明制作,惟妙惟肖,充满童趣……深入麦地小学就会发现,眼前的这一切,对该校的孩子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据了解,强调个性成长,全面培养的麦地小学,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在出色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学校以开设“第二课堂”为载体,着重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日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作为惠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麦地小学开设的60余个“第二课堂”,有20%都与科技有关,如科技手工制作、科幻画创作、电子元件安装班、创客小发明班、科学实验制作班、机器人制作班等。
在科技之外,该校的艺术教育也同样亮眼。记者听闻,麦地小学创办之初,就确定了“有文化涵养,有艺术气息”的发展之路,学校的体艺馆、器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艺术专用教室、活动室艺术和活动器材,早早就按照国家标准配备。
胡凤贤介绍,设施设备的 “高标准”,提升了教师们教育教学的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教学的信心和热情。以美术科组为例,教师们以民族文化中的版画为切入点,将版画教育作为学生特长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办学的途径之一,自主挖掘版画教育中的精髓与内涵。近年来,该科组又与时俱进,创新将软陶融入美术教育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立体感受美学的独特魅力。
而在音乐方面,科组教师以研究“口风琴进课堂”为主线,自主开发了微型校本教材——— 《麦地小学口风琴教材》,并全面普及推广“口风琴进课堂”,开展“班班有琴声”活动,定期举行比
赛,以此提升活动质量,学生们在个性舞台上全情投入、尽情表演、自主发展。
说到校本教材,更需着重介绍的是,至今为止,麦地小学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已多达13本,内容涵盖国学诵读的《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道德经》《论语》的系列读本;美术学科的《少儿木版画》《少儿纸版画》《少儿刮花》;信息技术学科的 《麦地小学STEAM教育创新课程》、《智创机器人》;心理学科的《麦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等等。
遍地开花素质教育显内涵
14年的不竭付出,换来了素质之花满园盛放。
采访的稿件尚未出炉,记者就听闻麦地学校科技教育喜获捷报:在刚刚结束的惠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陶倬霖、何屹、刘千令、曹宇浩、沈森楠发明的作品均获得发明一等奖,并送市里参展。并向区长赠送了该校校本课程 《麦地小学STEAM教育创新课程》、《智创机器人》。喜讯传来,全校师生、学生家长无不为之振奋。但事实上,这样的荣誉于麦地小学14年的办学历程中,实在不算什么。
学校办校5年,就一举创下了“省一级学校”的传奇;14年间,更是屡获“广东省德育示范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红旗大队”、“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惠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过百类区级以上集体荣誉。自民办公助正式转为自主办学后短短三年时间里,学校更是先后获得“惠城区文明校园”、“惠城区安全校园”、“惠城区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获得“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荣誉称号。
在集体荣誉之外,全校师生正如办学目标那样,也获得了个人成长。仅以近两年为例,师生就获得了全国、省、市、区竞赛奖近1500人次。
而在小班制教学的创新实施下,学校的素质教育也进一步彰显出了非凡实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参加惠城区调研考试,综合排名第三名;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英语、语文参加城区抽考综合排名第一名。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通讯员王维春王敏
透视麦地小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之道
核心素养,既是培育一代新人的关键元素,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方向。2016年9月,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原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纷纷对标“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等核心素养的核心要求,展开了从课程教学到评价改革,再到教研修方式的立体探讨。
在这场探讨中,麦地小学依然是最不着急的一个。因为早在几年前,基于改制所需,学校就围绕“突出个性、培养雅兴、自主学习、幸福成长”,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突破点,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回归教育本源的教育教学实践,引领校园健康和谐发展。
正所谓,世间万物皆不出道术。若要洞悉学校发展缘何能“渐入佳境”,还需从麦地小学治学者、执教者三重境界,即教精其术、教明其道、教取其势中深入探究。
关键词:教精其术——— 学会学习
“高效课堂”实现教与学的转型
“重点培养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要勤于反思,主动适应"互联网+"的信息化趋势。”这是核心素养中关于“学会学习”的具体要求。
在麦地小学,这个要求早有践行经验。几年前,为寻求课堂效果最大化,麦地小学根据课改的具体要求,通过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套集“学、讲、想、练”于一体的课堂模式。
采访中,记者对这套高效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深入了解。据悉,“学”,即自学,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对要学的新内容要做到了然于胸;“讲”,指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20分钟内,教师既要讲细讲透,又要言简意赅,提炼精华,非常考验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想”,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师节省的授课时间,对问题深入思考,展开讨论,并在动手实践中,形成自主意识。而“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对学科重点内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结合教师的二次甚至多次的讲解,完成学懂到会用的能力转化。
“"高效课堂"紧贴核心素养在学校的发展,学生从课堂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批判质疑、探究重点的意识,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独立思考、判断,从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胡凤贤表示。
在这种模式下,师生们习惯了带着问题看书,先学后问;带着问题讨论,先问后议;带着问题讲解,先议后教;带着问题训练,先教后练,课堂真正变成了自主课堂、活动课堂、情感课堂和趣味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角色转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成为常态,“对学、互学、群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已然形成,思维、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教明其道——— 实践创新
“第二课堂”放飞创新梦想
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实践能力偏弱,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大问题。为此,核心素养中特别提出要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具备批判质疑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要求,恰恰是麦地小学一贯以来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备受家长称道的最大亮点。每个星期五的下午3:30-4:30,全校上千名孩子,都会自发来到自己的兴趣课堂,或者折纸、或者捏陶、又或者科技制作,全身心投入地度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学习时光。
这种兴趣课堂,就是学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能力,依托小班制教学特色而开设的“第二课堂”。据不完全统计,麦地小学现有校级和班级的“第二课堂”60余个,除艺术类、文化类和体育类的课堂外,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类的课堂占据重要比例。
采访时正好赶上“第二课堂”的上课时间,在胡凤贤的带领下,记者也有幸一睹这些创意课堂的风采。在自然科学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群孩子正围着老师,讨论着“水中望远镜”的制作技巧,有些已完成的孩子,则根据老师的讲解,不断调整着镜片的角度;在创意软陶室,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了精美的软陶手链、挂饰,一旁的展示柜里,卡通人物,古代仕女等软陶作品,惟妙惟肖,乍一看,与市面上的商品别无二致。胡凤贤介绍,这些全部出自学生之手。而在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趣造工坊课室里,几位同学忙着调试作品,而另外几位同学则忙着电脑编程……
一圈课室走下来,记者在孩子们快乐无忧的笑脸中,在数不完的获奖作品中,看到了“第二课堂”的非凡魅力。而在“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设“每月一节”,为学生们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得以锻炼。
关键词:教取其势——— 身心健康
“强心健体”实现幸福成长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脱离了学生身心健康,来谈素质教育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也正是核心素养中强调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
麦地小学在多年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记者到该校采访时,正赶上学校升级改造原有的游泳馆为恒温游泳池。胡凤贤介绍,为培养学生的游泳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学校特别组建了游泳队,并固定开课,但因为气候的原因,只能6月份和9月份开课,“升级为恒温泳池后,就不用受气候制约了,学生的游泳特长也有了更为系统的培养。”
除了游泳之外,学校还依托“第二课堂”,开设有舞蹈班、篮球班、乒乓球班、羽毛球班、武术班、跆拳道班等各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特色课堂。并充分利用大课间,自主开发了瑜伽操、垫上操,以调整孩子们的脊椎,健康体魄。此外,学校还利用“每月一节”,举办体育节、舞蹈节等体育类节日,营造全生健身,爱好运动的意识。
一个能够实现幸福人生的人,不仅要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还要具备一个完整的人格。深悉这一点的麦地小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打造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室,以及开设主题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因此获评“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荣誉称号。
据悉,该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聂国香,继年中在“惠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之后,又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惠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中,以优异的表现,荣获了小学组“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心理教育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融入科技手段,辐射周边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系列宣教活动,为给学生营造一个立体式的健康成长空间。
道不正则术不明,道与术合二为一,为麦地小学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新闻推荐
一体两翼三支撑“心育”送暖沐春风 惠城区教育局五育并举推进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培育)建设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中小学心理教师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暨宣讲团成员选拔赛。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有趣且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