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两抓手”培养阳光学生 水口中学全员参与多方联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健身操比赛。
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市级)。
团队作战区。
老师在规范学生动作。
1美术课。
2老师在书法课上辅导。
3运动健儿身姿矫健。
4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水口中学校门。
社会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激烈竞争节奏,让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也日趋低龄化。繁重的学业压力与微妙的人际关系,是一些学生心中无形间堆积成的两座“大山”。这一现象已引起众多学校的关注和行动,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做法与成效都具有示范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以坐落于东江之滨的全寄宿制农村中学——— 惠城区水口中学为例,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背景与现状,该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以“我教我研我管我负责”管理模式为主线,以宣传和活动为抓手,构建起“家—校—村”三方联动机制,探索出一条全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有效路子,为培养阳光学生及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2016年2月,该校还被评为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办学硕果累累的水口中学,正以“校风好、学风浓、教风正、管理细、质量高”的教育品牌,谱写“植根东江六十载,桃李芬芳写辉煌”的发展新篇章。
背景溯源
青少年心理健康亟需关注和引导
镜头:“刘老师,今天是你值班吗?我有话想跟你说……”在水口中学心理咨询室门口,一个女生欲言又止地问道。当时,值班的老师正是该校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刘志珍。
“老师,我经常忍不住用头撞墙,还喜欢用尺子划手,你说我是不是有病?”在刘志珍的循循善诱下,这个八年级女生似乎找出了自己的心结:“我觉得我爸爸不爱我,我家住得很远,他有空却从不来接我,就连我生病了他也骂我让我留在学校……”
“老师明白,你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对吗?但是获取关注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加入社团,比如提高成绩……你可以记录下每次伤害自己的原因、时间,和老师交流……”如知心大姐姐般,刘志珍的话似一股清风,逐渐吹拂着学生内心的阴霾。2个月后,在她多次、多样化的疏导下,该女生逐渐开朗自信起来,言行举止中已不再有困惑和忧虑。
据了解,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一些校园里并不是个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生,更容易遇到情绪、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进而出现心理危机和安全隐患。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小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基石。
而在水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升级版”的困难和挑战。该校校长张泽孚告诉记者,水口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中学,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2238人,其中寄宿生2159人。“因地处城乡结合部,我校生源当中很多为外地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青少年,这些家庭背景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举例说,有的留守青少年远离家长的监督,而且备受老一辈的溺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因生活环境变迁、家庭物质生活变化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自信心缺失;还有的因为与父母沟通不畅、学习生活紧张、同学关系不和、自身成长困惑等青春期心理特征,造成喜怒无常、情绪焦虑的心理困扰,甚至出现厌学厌世、逆反、偏执等。
对此,张泽孚高度重视:“这都亟需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关注、引导和改变,身为寄宿学校老师,相当于半个家长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管理模式
全员参与,我教我研我管我负责
镜头:“同学们,如果你们感冒了,会及时去看医生和吃药吗?那么,我们的心情或心理出现"不舒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只要及时来找心理老师"把脉"就很快能重新找回健康、快乐的自己。”为了给七年级新生上好这一节节看似寻常的心理健康课,水口中学的教师们也是狠下一番功夫:写教案、备课、模拟、互动、收集反馈……据悉,这只是全校重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缩影。
“一直以来,我校都贯彻"我教我研我管我负责"的管理模式,发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张泽孚看来,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是促进教学教研的必要前提。为此,该校充分调动老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题中。
一是上好心理健康课。针对新生入学困惑与成长好奇心理,该校在七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该校结合八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不同时期的工作需求,定期举行多样化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比如青春期生理、考试前减压等,引导学生直面心理健康问题。
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尽管该校全员完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但为加强个案的针对性辅导,便设立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安排持A证的教师值班,学生可通过面谈、电话、电子邮件或预约等方式进行咨询。记者留意到,咨询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接待室里可以与老师面对面谈心,宣泄室里有人型沙包以供解压,沙盘室里则有各式各样的玩具用于释放和解读自己的情绪,书架上还有不少有关心理健康的书提供“明路”……刘志珍表示,近年来,随着宣教的深入,越来越多同学会主动向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四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水口中学还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目前,该校的市级立项心理课题《农村寄宿制中学女生性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题,通过研究、实施、应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宣传举措
加强宣传,多元化载体丰富内涵
镜头:在水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随处可见却又“润物细无声”:校道的宣传栏上,不定期更新着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班级的图书角里,有被学生们传阅到有些残旧的《心语心苑》,这是学校定期出版心理简报,有学生的“心语心愿”,也有老师给学生来信的回复,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科普;课余时间,还能在校园广播里听到心灵鸡汤、美文等,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补充了“正能量”……
张泽孚介绍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的建设,是为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给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水口中学以宣传和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如今年5月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月,该校通过讲座、展览、游戏等多元化载体,寓教于乐,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疏导、治疗的作用。
平日里则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以阳光体育为例,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开发学生身心素质潜能,大力发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精心组织、大力鼓励学生在课余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每天放学后,宽敞的运动场上到处都是积极锻炼的师生,大家共同切磋技艺,欢声笑语,已成为该校一道“风景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意志和毅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同时常态化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水口中学以开展 “红棉阳光心社” 心理社团活动为主,团委、文学社、小记者站、广播站、舞蹈队、美术社、合唱团、书法协会等社团活动为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之余,进一步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增加同学间的友谊。
此外,还开展了“四个文明评比”及“三个内宿评比”活动。即面向全体学生,该校开展每个月一次的文明班、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村“四个文明评比”活动,在全方位的创文明活动中,学生心理也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向善;面向内宿生,学校开展星级宿舍、优秀舍长、优秀女生“三个内宿评比”活动,通过宿舍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内宿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整体联动
整合各方资源,取得喜人成效
镜头:“老师,我发现我们班王英(化名)这几天都闷闷不乐,她前几天物理考试成绩不太好,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我们陪她聊天她也不搭理。”在老师办公室里,九年级学生小刘正向老师报告着同学的心理状态。原来,她是班里的心理信息员之一。
刘志珍解释说,“学生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不一定会主动寻求帮助,老师们在课堂上也不一定留意到每个学生的隐藏情绪,这时朝夕相处的学生就能作为观察员和引导员发挥互助作用。”据介绍,目前水口中学每个班都选出一名心理信息员和女生委员,然后心理教师会定期召集他们开会培训,指导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当学生迫切需要交流、需要诉说、需要安抚、需要宣泄时,信息员、女生委员会专心聆听,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他们,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如果超出自身的能力水平,则向老师报告。
张泽孚深知,要扎实而深入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他的带领下,该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起“家—校—村”三方联动机制。
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家访活动。由于寄宿学校的特殊性,该校学生都以“5+2”的形式穿梭于学校和家中,老师也就成为学生的 “半个家长”。良性的家校沟通联动既可增强家长的信任度,又能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安心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为此,该校全体教师每个学期分组定期到学生家里去家访,与学生家长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就孩子发展中遇到或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建立村校联动机制。“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充分挖掘村 (居)委会的教育合力。”张泽孚表示,当遇到学校和家长合力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校就会启动村校联动机制,到每个村(居)委会交流研讨,寻求村(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和村(居)委会干部一起到学生家里座谈,了解情况,一起做学生的思想疏导教育工作。据悉,水口中学在村校联动上的做法不仅创新而且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曾作为惠州市农村学校代表在省里发言展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措并举之下,水口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教师心育能力越来越强。通过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教育教学技巧,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心育能力得到加强。
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增强,潜能不断发挥。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该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团结的心理状态。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促使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度不断提升。我校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惠城区农村中学第一、惠州市前茅,四次获“惠城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连续四年获 “惠城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
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花。学校荣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教育暨“和谐大讲堂”活动先进关工组织、市书香校园、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区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及区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陈世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琳)2016年底,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中心区户外广告(招)牌设置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分2批次、7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