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乐园里告别人生 市文联原主席钟逸人先生 作者:曾平
作者与钟逸人先生(左)在象头山采风时的合影。 曾平供图
日前,由市文联和市作协主办的钟逸人文学作品 《今生无悔》首发式举行。为一位已故作家的作品举行首发式,这在惠州尚属首次。会议通知是在微信作家群内自动接龙报名参加的,竟来了100多人,有的从龙门、惠东过来,与钟逸人先生从未谋面的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当代作家研究会会长郭小东先生,从广州专程前来。首发式上,郭小东先生和市文联、市作协的领导先后发言,都表达出对钟逸人先生崇高的敬意。闻此,钟逸人先生的亲属万分激动,泪流满面。
此情此景也令我为之动容,回忆与先生40多年的交往史,又不禁翻开了扉页……
初识先生
他已誉为县委大院里的第一枝笔
1975年6月,高中毕业不久的我,作为农村回乡青年,参加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被分配到河源和平县委路教办公室调研简报组,组长就是钟逸人先生。有人告诉我,他是暨南大学中文系的老牌大学生,1969年分配来县里的东水公社,一开始任办事员,因笔头过硬,一鸣惊人,很快就上调县委宣传部。现在县委县政府的大材料全得由他执笔,他还兼任县委书记的秘书,在大院内众多秀才中首屈一指。
出于好奇,我便去打字室看他写的文稿。他的字虽写得稚拙难辨,但文章老道,笔锋颇健,每个用词每个字眼每个标题都准确到位,且没有官场常用语言,言简意赅,深刻生动,通篇找不到一句多余的空话废话套话。心想,还有人能将公文写得如此别开生面异样风采的。后来我发现,经他整理出来的县委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所有的人都会一气呵成读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喜欢读他的文章,都喜欢带他一起下乡,更期望他为自己写上一二篇讲话稿。
第一次看到先生,才知他并非想象中的白面书生。只见他一头硬直的短发,皮肤黝黑的国字脸,挎着一个绿色帆布军用包,穿着一双绿色解放鞋,说话时常习惯性地挠头发,总与旁边的人谈笑风生,声音洪亮语言尖刻,骨子里透出一种知识分子的桀骜不驯与精明睿智。
我与老师的交往,做他的学生,也从此开篇。
自称杂家
不同岗位练就写作上的多面手
中专毕业正式参加工作后,我又先后在县委办公室、惠州日报社就职,有幸近距离接触钟逸人先生,聆听他的当面教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先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常说自己是个杂家,其实是个博学多才之人。他在党政机关,潜心于公文写作,以至于从公社办事员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从地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到市委书记秘书,他的公文写得炉火纯青,大放异彩。
他到报社工作后,则精心于新闻写作,报社在他主政下,几年内连跃几个台阶,从东江报到惠州报大报,再到惠州日报,完成了历史进程。他调任市文联主席后,又醉心于文学创作,直至走到生命尽头,成就了他人生事业另一高峰。能在这三大领域广泛涉猎且出类拔萃者,在全市真乃凤毛麟角。如称其为惠州文坛的领军人物,标杆人物,先生当之无愧。
先生到报社和文联工作,并非本人所愿。但他一旦就位进入阵地,便将个人的意愿搁置一边,似一位坚强的战士,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扮演好自己应该担当的角色,全身心投入战斗,并很快成为行家里手。在不断转型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有他中文系的扎实功底在,也有其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在。
纵论时政
鞭辟入里深刻得超乎常人
如果说,钟逸人先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就单项而言,并非无懈可击,也许可从中挑出许多毛病,或许会有人私下里对他不服,但对他的政论文,任何人都会从骨子里佩服。他对上级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分析透彻,鞭辟入里,深刻得总是超出常人;他写的政论文,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至今无人能出其左右。
他在报社当总编辑时,所写的社论、评论员文章、杂谈等,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全市社会经济的分析,对时政发展路径的走向,连善于把握大局、深谙政策法规的市领导都得折服。
他可以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逐一解读分析,写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将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相关政策,台前幕后的背景,剖析得头头是道而又恰如其分。这些也许与他的工作经历和文字功底有关。但并不止于此,他勤于开动脑筋,善于观察社会,惯于分析思考,所以能眼光独到,一针见血。
不藏私心
乐于助人领入文学之路
“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先生性格过于特别,他自认为秉性孤僻硬直,说话也许有些人难以接受,甚至于得罪于人。但他乐于助人,热心帮助文学新人,这是公认不讳的。在惠州文学界,有不少人都得到他的指导帮助。许多文学新人,就是在他的感召或引导下,步入写作大门。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回想我与他师生之间的业务交往,开始是公文写作,随后是新闻写作,最后是文艺创作,涉及了三个领域,每一项都是在他的引领下,破题,上路,前行。只可惜本人天性愚钝,每一样只能望其项背,学点皮毛。但他的教诲和指点,却是受益终生。
如我熟悉的两位老乡黄祖柏和曾水周,就是在钟逸人先生的“诱引”下“逼上梁山”的。黄祖柏原是惠阳地区汉剧团的琵琶演奏家,先生多次指导他写作,让其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黄祖柏至今年逾八十,还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诗歌。曾水周曾担任过县林业局长、镇委书记,一直从事行政工作,钟逸人先生看他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与他一起合作写出了中篇小说《魂断九连山》,并介绍加入市作协。
治病写作
生命中经常历练的两大功课
回忆40多年来,先生对我感染最深的,是他以写作为生命的精神。他一生从不讲究衣食住行,身居陋室,不修边幅,不享受生活,在喧哗与浮躁中只享受文字。他一生感兴趣的,似乎只有写作。写作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喝茶吃饭聊天,写作永远是谈话的主题。每次见面,他都会带着一个涨鼓鼓的文件包,掏出来的不是他的新书就是刚写好的作品。出差或开会与他同住一个房间,常见他半夜起来开灯写作。他口袋里永远装着一个小笔记本,掏出来时,不是记录别人的讲话,就是在上面划划写写。
我猜想,当先生深夜伏下书桌,摊开书稿,他肯定心花怒放,忘却一切,甚至于浑身病痛。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全被他抛在窗外。
也许是用脑过度,也许是对生命的透支,退休之后,他一直疾病缠身。与他见面,不是说准备住院就是说刚刚出院。有时通电话,直接就是在医院病床上打来的。我们常劝他以身体为重,量力而行,但他怎么也不舍手中的笔。有人曾将其称为市委大院内三个 “执迷不悟”之一人,那份执著,那份坚守,任你有九头牛也难以拉回。
2016年6月的一个周末早晨,他从广州住院动完手术回来,大病初愈,我们几个请他在饮早茶,他又拿出刚完成的中篇《烛光无泪》,每人复印了厚厚的一大本给我们,还谈了他的设想打算,计划日后再写几个中篇。他的最后一本书 《今生无悔》,全是在医院病床上完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身患癌症的他,支撑生命力的,也只有写作。他视文学为生命,其实也是文学延续了他的生命。终身写作,今生无悔,“生命虽属弱者,灵魂并不示弱”,是他为自己拟定的墓志铭。
当我含泪看完他为自己辞世之作写的序言《我的人生自白》,先生没有悲伤,没有哀叹,没有后悔,充满乐观。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他是在文学的乐园里,带着微笑告别人生舞台的。
个人简介
钟逸人
主任记者,出生于知识分子清贫家庭。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担任过惠阳地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1988年惠阳地区撤地改市后,担任东江报社 (《惠州日报》前身)总编辑。此后,还担任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等职务。主要文学作品有《崛起的梦》《电话大王》《2007,我们共同走过》,中长篇纪实小说《走向明天》《魂断九连山》《南漂轶事》,文艺评论集《文化的精灵》(合作)等。
曾平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母亲酒》获“第二届中国时代风采征文”金奖,散文诗 《五彩惠州》获 “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 《寻找风景》获“中国当代散文奖”。著有散文集《放牧乡思》《岭外春声》,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新闻推荐
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排污管网500公里 破解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率低难题
惠东县考洲洋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6万吨。《东江时报》资料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在刚刚结束的惠州市两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