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污水塘 碧水蓝天迎客来 三栋镇鹿颈村创建区生态文明示范点 改善村内生态环境
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景观湿塘。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周文媚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周文媚 太阳能路灯、生态停车场、清澈见底的景观湿塘……如今,走进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就会发现,这个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故乡,不仅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自然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快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生态强村的发展思路,逐步落地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果。鹿颈村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美丽宜居村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惠州市生态村、惠州市“百佳美丽乡村”,并成为全省首批3个 “名镇名村·岭南新民居示范点”之一。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将于12月2~3日举行,作为惠城区生态文明示范点,鹿颈村成为此次年会的参观考察点之一。
村民点赞
村里生态环境变好了
鹿颈村位于惠州南端,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故乡,下辖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96平方公里。村内地势平坦,淡水河环绕而过,农田、鱼塘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植被保护良好。走进村庄,迎面而来的即是故里牌坊、岭南民居,继而是邓演达纪念园、故居与陈列馆,游走至周边可看到新屋仔古井、百年老校演达学校与参天古榕,村内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走进邓演达纪念园,环绕在邓演达纪念堂四周的水景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一个水域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景观湿塘,水面莲花莲叶点缀,水体清澈见底,还能看见鱼虾嬉戏,岸边树木环绕、绿草萋萋,蓝天白云和树木倒影在水面上。
东时记者在采访时,偶遇正带着孙女在邓演达纪念园散步的邓伯,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他满脸笑容,特别是对景观湿塘的水质变好竖起拇指点赞。“以前湿塘的水比较污浊,现在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整治好了,水变清了,环境也靓多了。”邓伯说,家门口的环境漂亮了,大伙都喜欢到邓演达纪念园广场玩,散步、跳广场舞、打篮球等。
改造提升
建日处理量达150吨污水处理厂
三栋镇党委委员何雪锋介绍,鹿颈村于今年7月启动生态文明示范点项目建设工作,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对村容村貌、辖区内的休闲地点、邓演达纪念园等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鹿颈村生活环境,提升沿路自然景观,打造岭南特色传统风貌。
改造提升工程主要从周边配套的基础设施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园区内的景观塘水体修复等3个方面着手。
基础设施改造方面,着重对邓演达纪念园周边道路进行海绵城市道路改造,在原有硬底的基础上铺设沥青,并完善了人行道;把路灯更换成太阳能节能路灯;铺设管网收集村民的生活污水;对园区周边脏乱差建筑物立面进行改造;同时增设两个生态停车场等。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建设一座日处理量达150吨污水的处理厂,铺设长度达到5公里的管网,收集园区周边6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标排放到邓演达纪念园内景观湿塘中。
此套污水处理设施具有处理成本低、效果好,设备使用寿命长、安装简便,运行产生污泥少,智能管理、清洁能源,设备可移动、可露天、可地埋放置等优势。这座污水处理设施已纳入惠城区PPP模式整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中,后期将有项目公司运营维护13年。通过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村内污水排放的问题。
修复湿塘水质 人文生态和谐
景观塘水体修复方面,三栋镇也花了大力气,聘请专业公司对水域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景观湿塘进行水质生态修复。
何雪锋介绍,过去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到景观湿塘,所以水质为劣五类,发黑发臭。针对湿塘水体恶化这一问题,三栋镇聘请专业环保公司,采用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模式,大力清除湿塘水面漂浮杂物和驳岸杂物,对水体底泥进行清理、消毒、活化,构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完善生态食物链,提高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水体生态净化,长久保持水体清澈与优美水景。
同时,为提升水体景观动态效果和增氧效果,在塘面设置了5套提水式曝气机,既能为水体曝气增氧,又能增加水体灵动性、提升景观效果,让游人在欣赏自然水生态景观的同时,还可享受喷泉带来的视听效果。
何雪锋说,治理后的景观湿塘不仅成为邓演达纪念园的一处亮点,而且促进了邓演达纪念园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为邓演达纪念园申请4A级景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设计划
5年内建成20个新农村示范点
鹿颈村生态文明示范点是惠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以来,惠城区着力进行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河涌综合整治、畜禽污染治理、森林公园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美丽乡村·绿满家园”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生态环境。
如今,惠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2.5%,已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一镇一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村一设施”。建成森林村庄100个,市级生态村129个,省级生态村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实现全覆盖。2015年,被选为全国1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之一,广东省15个PPP模式整县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县 (区)之一。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生态区”。
下来,惠城区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完善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东江。进一步加大河涌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做好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验收工作;加强整治河涌范围内工业企业的巡查整治力度。推动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全力保障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惠城区将以鹿颈村、黄沙洞村为新农村示范点,以点带面铺开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18年底前把横沥镇黄沙洞村等6个村建成一个“水秀绿带翰墨梅乡”的示范片,用5年时间打造20个新农村示范点,逐步形成体现惠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
数据
生态文明建设亮点
污水处理体系逐步健全
投入15亿元,建成7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处理能力达到50.45万吨/日,全面实现“一镇一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以上。
投入4.45 亿元,以PPP模式整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区建设18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3座,实现“一村一设施”,东江、西枝江沿岸农村实现全覆盖。
河涌整治卓见成效
每年投入约10亿元治水,全面建立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构建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今年采用PPP模式,投资4.33亿元,计划在2018年前完成辖区33条河涌综合整治。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每年投入8000多万元,开展环卫配套设施和保洁员队伍大建设,实现了“一镇一站、一镇一辆、一村一点”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大行动,实现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优美宜居家园逐步呈现,生态惠民效果不断显现。香金群
新闻推荐
唱大江东去 谱诗样人生 青主廖尚果把乐艺融入诗艺 作者:王启鹏
青主铜像伫立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王启鹏供图青主其人法学博士学得一身音乐本领廖尚果早年参加革命活动,是广东黄埔陆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