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江东去 谱诗样人生 青主廖尚果把乐艺融入诗艺 作者:王启鹏
青主铜像伫立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 王启鹏供图
青主其人
法学博士学得一身音乐本领
廖尚果早年参加革命活动,是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第七期毕业生。1912年,他以“民国功臣”考取官费留学,远渡德国。他在德国10年,获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还学了一身音乐本领。回国后,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曾任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和第四军少将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廖尚果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此后,他化名青主,从事音乐活动。
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
早年的廖尚果是个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廖尚果就积极参加到武装斗争中去。他和一些同学取道香港转赴潮汕,参加攻打潮州府衙门的战役。潮州知府陈兆棠是从惠州知府任内调来的,而陈曾镇压过惠州人民的革命活动,双手已沾满了惠州人民的鲜血,被人称为“屠伯”。廖尚果知道后,十分愤怒。当他们攻进衙门发现陈兆棠后,廖尚果果断地开枪击毙了他。这一仗使他获得了“革命军功牌”的称号。
办X书店后“亡命乐坛”
廖尚果在柏林大学学的是法律,兼修哲学、社会学。由于当时德国大学相当自由,听不听课学校不管,只要依时缴费注册就可以了,且满了3年即可报考博士试。廖尚果如鱼得水,有时就不去上课,干脆去学音乐。结果,廖尚果在德10年不仅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还学了一整套的音乐本领,光是乐器就学会了钢琴、小提琴和长笛。更为传奇的是,他的妻子竟然是他当年的音乐教师华丽丝。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许多革命党人遭到逮捕。廖尚果死里逃生,一位同学慷慨地给了一些钱让他开办书店以掩护身份。于是,他就开始了自称“青主”的“亡命乐坛”生活。
他的书店取了个怪名“X书店”,出版物以乐谱为主。创作的是他和他的夫人为唐宋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及一本《清歌集》。翻译的则是舒伯特、舒曼、贝多芬等人的作品。“X书店”在1929年倒闭后,青主在老同学萧友梅的掩护和帮助下,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音乐思想得以发挥。
青主之才
他的音乐与诗歌相通
廖尚果虽然一生不是以音乐为主,但由于他的天赋好,所以他在任《乐艺》主编时就提出了“音乐是灵魂的语言”“音乐是最高最美的艺术”等著名论点。1930年他又提出了“诗艺”与“乐艺”的思想。
他在《论诗艺和乐艺的独立生命》的开头,就引用了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的诗画思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认为,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都要讲求诗情画意。而好的诗就是一幅情趣盎然的画,而一幅好的画实际上也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
所以,廖尚果就提出了:乐中有诗,诗中有乐的观点。但,“诗”和“乐”都必须是各自富有独立生命的艺术品种,决不是某种艺术的“附庸”。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后,才能谈得上诗和乐可以“互通消息,交相为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诗是要讲意境的,讲韵味的。一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不仅是其精湛的艺术画面,还要有其深邃的艺术思想。正如他在《论民歌》中说的:“未曾学过做诗的人,有时会做出很好的诗来。楚霸王的《垓下的歌》和汉高帝的《大风歌》,就是一个好例。只要它是自然流露出来,又没有诗意、辞句上的毛病,它就不失其为一首好诗。诗如是,民歌亦如是。”
诗艺 不为押韵伤害内容
在诗艺方面,他认为,作者切忌为了形式而戕害了内容,即不能为了押韵、协律而伤害了诗的内容。
他举了赵师使那首《行香子》词的结尾为例:“游人队队,乐意嬉嬉。尽醉醺醺,歌缓缓,语低低。”
他说:“当游人队队,乐意嬉嬉的时候,兼又是醉醺醺,那里还有歌缓缓,语低低的道理?作者因为要压韵的缘故,不能够不用低字,所以不惜戕贼那首词的诗意,以造就声韵,它这样受了声韵的限制,哪里还能够做出一首好诗?”
乐艺 要摆脱诗的羁绊
至于乐艺,廖尚果的意思是要使“乐”脱离诗的羁绊,使之成为一种艺术。他举例说:譬如一首《金缕曲》,不问词的内容是雄壮,抑或衰涩;是欢悦,抑是愁惨,都可以依照同一样的乐音把它唱出来。为什么好几首情景不一样的词,都可以用同一样的音乐把它唱出来?因为音乐是受了诗的限制的缘故。音乐受了诗的限制,以至于戕贼了音乐的本来生命,哪里还可以说是艺术呢?
所以,廖尚果就说:“诗和乐是要互通消息,交相为用,以不至于戕贼了自己的生命,然后才能够各自成为一种美满的艺术。”
好歌 应该是诗乐相通
怎样把“诗”和“乐”“交相为用”呢?
廖尚果举了一个例子:譬如一首2/4节拍的乐艺作品,分明是从那种一重一轻的所谓Trochaeus的诗格脱胎出来的,这就是诗乐相生的一个好例。
但,廖尚果又强调:“所谓诗中有乐,是说适合用来作曲的诗,既经包含着一些可以用音声表现出来的情景在里面。”所谓 “情景”,按Weingartner说的,就是能够“在我的内界(内心)自然响动起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不是任何一首诗都可以谱成歌曲来唱的。
廖尚果最后总结说: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Mendelssohn那些所谓没有文字的乐歌亦可以说是乐歌?因为乐中有诗的缘故。
为什么FranzLiszt和RichardStrauss那些没有文字的交响乐诗,亦可以说是诗?因为乐中有诗的缘故。所以,廖尚果肯定地说:一个优秀的“作曲家会被人叫做音的诗人”。这一说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为作曲家除了具有诗人的素质外,还要懂得歌曲的规律,而诗人就不一定懂得作曲的规律。所以,作曲家一定是诗人。
个人简介
廖尚果(1893-1959)
惠城区桥西朱紫巷人,笔名青主。他先后出版了 《乐话》和《音乐通论》,并创作了传唱经本 《大江东去》及其他的艺术歌曲。1946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声乐作品 《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王启鹏
《惠州学院学报》原主编、编审
后人点评
廖尚果是个诗人
中国当代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廖尚果的儿子廖乃雄曾在惠州 “廖氏两兄弟”———廖尚果 (青主)诞辰115周年、廖辅叔诞辰100周年学术纪念活动上,说:“严格说,青主不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也不是什么作曲家,而是个诗人。他写的诗很多,但从不留稿,仅留下了一本诗歌集 《诗琴响了》,对青主的研究是可以从诗方面来着手的。我们只看到他的《乐话》和 《音乐通论》,而他的诗歌才真正反映他的思想。”
此话可谓说到点子上。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廖尚果的音乐思想那么深厚,那么独特,并能创造出不朽的歌曲,是与他本身就是一位诗人分不开的。
本文参考了陈训廷主编的 《惠州名人列传》、惠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的《惠城文史》(第24辑)和徐志达主编的《惠州文征》
新闻推荐
“非遗”舞草龙走进学生实践课堂 全国265个综合实践基地500多名代表观摩惠城区客家文化主题课程
学生们积极参与舞草龙课程。《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通讯员吴碧锋摄■《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通讯员许剑辉做草龙、舞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