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工作十余载风雨无阻送文书 惠城区人民法院仲恺人民法庭干警张育培因病去世

惠州日报 2017-11-07 22:31

张育培生前参加捐款。(翻拍)

一摞摊开的卷宗还未来得及合上,裁判文书仍静静地停留在办公桌上没来得及送达当事人手中……10月4日,是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而就在这一天,惠城区人民法院仲恺人民法庭干警张育培却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和热爱的法务事业,年仅55岁。

日前,惠城区法院召开全院大会,该院院长黄志强号召全院干警向张育培学习,上报追记张育培个人二等功。

人物档案

张育培,男,1962年出生于沥林镇,1987年毕业后在沥林镇小学担任教师;1996年2月调到法院工作,2004年底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2009年 1月,被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2009年4月,被惠城区区委、区政府授予惠城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10月4日,因病抢救无效去世。

领导眼中的他

近年来送达法律文书1万多份,每年行程几万公里

“这么多年都跑惯了,现在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了。而且,不及时把法律文书送出去,如果延误了开庭,改期,又增加同事们的工作量,当事人也不满意。”这句话是张育培患癌以来,领导、同事劝他“多休息”时常有的回应,惠城区人民法院仲恺人民法庭庭长刘贵传至今言犹在耳。

张育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张育培主要负责仲恺法庭法律文书的送达及财产保全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刘贵传介绍,仲恺法庭管辖仲恺区及下辖的陈江等5个镇(街)和高新科技产业园等4个园区的各类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区域面积达32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50万人,管辖地域范围广,人口多,近年来每年案件两三千件,工作任务重。22年前,张育培就带着吃苦的准备把工作揽下来。12年前,他被查出癌症后,即便庭里给他进行了一定的工作调整,他也一如既往,从不把自己当病号。

“他住在离法庭10多公里外的沥林镇,除了出差,每天要坐近1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上班。”刘贵传说,22年来张育培都提前到单位上班,从来没有迟到、早退。为送达法律文书和执行财产保全,近年来风雨无阻,送达法律文书1万多份,每年行程几万公里,跑遍了整个惠州,足迹遍布省内外。

同事眼中的他“老黄牛”式地一头扎进工作中

他还是同事们眼中的 “老黄牛”。由于法庭人手少,一直没有专职司机,一开始到法庭工作时,张育培还兼做司机。在很多同事的印象里,他当司机时随叫随到。尤其在2007年之前,法庭工作条件艰苦,有的乡村道路不好走,崎岖、路远,需要长时间开车,但却从未有人听过他有半句怨言。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参与、协助执行工作。据了解,多年来他协助执行案件达5200多宗。

2005年6月,同事发现他颈部有个小肿块。他摸了摸,说道:“这个没有什么,又不痛也不痒,过两天就会自己好的。”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消肿。同事们很替他担心,建议他去医院检查。经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医院马上安排他住院手术,术后要进行5个疗程的化疗、放疗。因为放疗导致了他的喉咙软组织挫伤,破坏了口腔分泌系统,张育培连吃饭都变得困难,说话更是吃力。可即便如此,同事们也经常接到由他打来询问工作情况的电话。

经过4个月的治疗,张育培出院第二天就开始上班了。领导和同事们劝他好好休息,他说:“法庭人少案多,出院了还是早点上班做点事吧。”从此,他的公文包里除塞满了案卷材料外,还多了一个水壶、几瓶药。

22年来,张育培送达的文书中,没有一件因超期送达而改期,也没有一份判决书不是及时依法送达当事人。

群众眼中的他

最大限度地让大家理解审判、信任法官

“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干警,张育培总能巧妙地把情理和法理融会贯通起来,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理解审判、信任法官,深得群众爱戴。”说到张育培的群众基础,刘贵传这样评价。

此前,江西省全南县法院执行人员到惠州执行一宗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前两次因被执行人曾某聚集亲友阻扰未果。仲恺法庭在收到该院协助执行函后,张育培得到了协助执行的任务后,立即与全南法院的法官一起研究执行方案,想方设法将被执行人曾某传唤至法庭,运用法理和情理说服了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当场支付了2万多元,使全南县16名农民工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工资。全南县法院院长亲自带领农民工代表,从江西专程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在协助执行仲恺区潼湖镇某村民小组申请执行黄某农业承包合同案过程中,张育培和同事送达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被执行人对判决有意见,其亲属一群人围住他们进行谩骂,用车堵住警车。张育培临危不惧,耐心地向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一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地解释法律和做思想工作,终于让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理解法院工作,被执行人受感动,自愿履行了义务。

后辈眼中的他“培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962年,张育培出生在沥林镇一个农村家庭,1987年毕业后在沥林镇小学担任教师。那时他就喜欢看法律书籍,懂得一些法律知识,在工作之余乐于为同事、乡邻解决纠纷,做些调解工作。因为调解得法、令人信服,身边的人有了矛盾喜欢找张育培解决。

凭着对法律工作的热爱,1996年2月,张育培争取到在惠城区法院仲恺法庭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进入法院工作后特别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特别是1995年实施《法官法》后,规定必须通过法官资格考试才能被任命为法官。于是,他更加勤于钻研,终于在2004年底取得法律专业本科学历。

张育培在年度考核表上这么总结自己:“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特点,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律水平和办案水平。尤其是执行工作,我职责履行的好坏,对案件能否准确、合法、及时地执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执行工作比较繁杂,我在工作中格外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认真、仔细。”

在他的影响下,仲恺法庭其他干警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而张育培的谦虚、亲和、开朗赢得同事们的尊重,年轻人都尊称他为培叔。今年8月才到法庭工作的研究生小曾说:“培叔对工作的拼命和负责,对同事的真诚和友爱,对案件的处理能力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家人眼中的他

顾家好男人从不把困难带给身边人

“他就一直没把这个病当回事。”说起丈夫,张育培的妻子刘碧如说,他是个责任心很强的男人,还是一个乐观的人。

张育培一心扑在工作上,少了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然而在刘碧如看来,他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忽略家庭,也从来不把困难带给家人。“老张很顾家,只要有空就会帮助我做家务。”

“我从上大学,到毕业再到工作,都是自己搞定。”张育培的儿子张文峰说,上大学其间,父亲把自己送到学校后就再也没去过学校看他。不过在他看来,父亲这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惠州水口和深圳两家企业工作,每换一次工作,张育培都告诫他,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并且时常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自己的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2005年,张育培检查出了鼻咽癌,刘碧如每次催他去看病,他总是安慰她说自己没事,然后独自到医院取点药来撑,这一撑就是10多年。多年来,张育培独自到医院看病这件事,让张文峰追悔莫及。

“要不是照顾我把他累倒,他也许不会这么快离开我们。”刘碧如在擦拭眼泪间道出了实情。原来,刘碧如患有直肠癌,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今年9月初,她住院手术,儿子在外打工,因此张育培白天照常工作,晚上照顾妻子。“他一直安慰我说要活到70几岁的,没想到因为照顾我,一场重感冒就这样把他给彻底带走了。”刘碧如几度哽咽。

文/图 本报记者李松权 陈 澄魏怡兰 通讯员陈曙涛

新闻推荐

区运会开幕式明日举行

武术比赛选手进行武艺竞赛。▲轮滑比赛选手在速度过桩。本报讯惠城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公开组竞赛项目在火热进行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