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医院借势“一院两区”升级蝶变 市中医医院整合资源优化创新,新老院区齐头并进
直升机院前急救,华南首家24小时全天备勤的空中医疗救援基地。
东江新城院区正门。
率先实现惠州市职工医保定点门诊报销自助结算。
病床旁智慧医疗“平板电脑”,患者住院体验家一样的舒适。
中医专家进社区为市民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惠州首家智能化免煎中药房。
中医药,中华文明的瑰宝。时下,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事业发展格局,让古老的中医药迎来振兴发展的契机。惠州市中医医院,栉风沐雨已走过50余载,但这并未阻挡它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的步伐——东江新城院区的运营,让昔日坐落于菱湖之畔的市中医医院迎来“一院两区”的新时代;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即将落户于此,成为见证医院实力的有力注脚;国医大师、省市级名中医成立工作室提供“一医一患”的诊疗服务,更成为中医国粹弘扬与传承的有益探索;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清单打印等便捷化的设施,更为诊疗服务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短短四五年时间,惠州市中医医院从菱湖院区的单兵作战,到东江新城院区投入使用,经历了资源整合、优化创新的布局谋篇,从“受限松绑”到“借势升级”,迎来了一院两区齐头并进的新时期。未病先治、医养结合、颐养身心的中医理念,加之现代化、智能化、尖端化的诊疗设备,市中医医院不断为市民提供就医新体验,不断推动中医文化的薪火传承,在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家老牌传统中医医院向现代化特色化医疗高地的蝶变之路。
春华秋实
中医规培基地即将落户市中医医院
近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时,第一反应便是“新院区人气更旺了”,因为昔日可以“任性”停放的停车场,现在也要寻找一番才能找到车位。事实上,车辆增多、车位难求,折射出的正是该院接诊量不断攀升、学科设置不断完善的发展势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病人多了就是对科室和医院的最高认可”。
走进医院骨科病房,患者及家属在宽敞安静的病房内休养,不时有医生护士忙碌地穿梭其中,或了解病情,或进行治疗。此时,安装在病床边的“平板电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医院最新引进的 “住院神器”——— 床旁智慧医疗系统,听音乐、查科普、看电影、搜新闻……只要动动手指躺在病床上即刻就实现,一番休闲娱乐可以排解患病的负面情绪,打发无聊时间。将来,患者通过该系统还可以随时了解用药情况、住院费用、检查报告等,并可以实现“远程”探视。据悉,这一系统已配备408台,新老院区病房将全部配齐。借助现代化信息化设备,市中医医院一改传统中医古老、沧桑、滞后的刻板印象,致力于为市民提供现代、便捷、舒适的诊疗服务。
如果设施设备的改善,体现了医院发展的硬件提升,那么“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即将落户市中医医院”的消息则折射出其“软实力”。“医患之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规培基地便是培养培训优秀中医师的摇篮。同时这也要求承担规培任务的医院必须有相应的实力与资格。”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庆荣介绍,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来消息,新晋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名单即将揭晓,市中医医院成为广东省新增的9家规培基地之一。
据悉,规培基地评审有着严格细致的要求,除了门诊量、手术量、床位数、医疗设备的硬指标,对重点专科建设情况、学科带头人才聚集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治愈率、科研教学水平等都有堪称苛刻的标准。此次,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顺利落户市中医医院,可以说是医院整理实力的最好佐证。
事实上,在东江新城院区投入运营的三年多来,市中医医院新老两院区的科室架构不断迈出壮大、优化的步伐:康复科住院病区正式启用,以神经康复为发展方向,传统康复治疗、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凸显中医康复的专科优势;治未病中心进一步完善,体质辨识区、健康咨询室、失眠门诊、肥胖门诊、咳嗽门诊等一应俱全,充分展现中医药治未病优势,为患者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计划;在东江新城院区这一崭新平台,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医传统科室的规模在逐渐扩大,骨伤科、内分泌科、心病科、脑病科、脾胃病科、中医妇科、肿瘤科等,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粤东地区享有盛誉……
悄然蝶变
拥抱“互联网+”持续创新智慧医疗
“老树抽新芽,古藤绽新绿”。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后,市中医医院在“一院两区”的调整、优化、升级中再次焕发活力。活力之体现,不只在于风韵古典的新院区整洁宽敞,不只在于曾经陈旧的医疗设备换代升级。记者在采访中深刻地体会到,借助现代化、信息化的翅膀,市中医医院的跨越发展已经来到了行业发展的潮头,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的最前端。在这里诞生的一个个“华南首家”“惠州首家”就是最好的例证。
空中救援基地:24小时备勤急救
7月6日,广河高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19位鲜活的生命在事故中逝去,还有30位受伤人员亟待救援。接到求助信息后,市中医医院的空中医疗救援基地立即投入战斗:直升机紧急升空,30分钟后到达事故现场,将一名重伤人员紧急接运上机,20分钟后,飞机返回基地,真正用速度为伤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去年12月,华南地区首家24小时全天候备勤的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基地落户市中医医院,这预示着惠州市将成为华南地区构建空中医疗救援基地的领军城市,不仅可以为广大市民增加医疗保障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也将极大提升惠州市应急救援体系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智能化免煎中药房:自动调剂盒式封装
传统中药份量大、不易携带,而且熬制程序繁杂,而记者在市中医医院却看到很多患者“轻装”离去。原来,该院去年投入使用了惠州首家智能化免煎中药房。在该院智能化免煎中药房,有一排智能化药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储药罐。医生为患者开出的电子处方,通过信息化系统发送到发药终端,自动辨识有无配伍禁忌,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操控后“吐”出中药颗粒,这些颗粒自动分隔成数个小格并密封,每小格中的颗粒即一次用量,即配即冲即服,尤其外出时携带、冲服更方便了。一个十几味药的方子,整个调剂时间大约只需要3至5分钟。
多功能自助终端:智慧医疗缓解排队焦虑
8月底开始,市中医医院正式启用惠州市职工医保定点门诊报销结算自助服务(不包括特定门诊),成为惠州首家实现此功能的市直医疗单位。广大参保职工医保定点门诊就诊时,可以采用第三代医保卡,直接在自助机上使用个人医保账户余额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费用。事实上,挂号排队、诊疗排队、检查排队、缴费排队……这些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在市中医医院正在渐渐离去。在惠州首家推出“掌上医院”之后,该院持续改进就诊“线上”服务,如今,遍及门诊部、住院部的自助终端设备可谓全能选手,可实现建卡登记、自助挂号功能、门诊缴费、检验报告、胶片、清单打印、查询个人医保账户余额、本院药品价格信息等。
在线药房即将启用:良药快递不必苦等
很多看过中医的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看完病缴完费之后,还得排队取药等半天,尤其一些来自县区患者急着赶时间,再大包小件拎回家也着实不易。如今,市中医医院的在线药房即将在11月份启用,患者看诊缴费之后不必苦等,在线药房将为门诊患者提供中药在线调剂、快递送药上门服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给青睐中医的患者带来看病新体验。据悉,在线药房启用后,患者可选择让医院快递中药上门,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即时通过互联网直接传到在线药房,中药专业人员将按照处方调配好药物,专业物流配送快递上门。患者在医院排长队取药,大包小包拎回家的过程,被直接简化成类似于电商平台的“一键下单”,看完病后即可直接回家,快递员会将中药送上门。
砥砺前行
一院两区资源优化重组淬炼内生动力
“一院两区,资源优化重组,内生动力更强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庆荣不禁感慨。回顾市中医医院昂首阔步的发展历程,从2012年底接手医院的管理工作,到2014年4月东江新城院区投入使用,再到如今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摸索一院两区运营模式,医院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自己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时间回到2012年底,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的建设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但还有众多困难需要克服,其中的开办资金、供电、周边配套设施及道路交通等问题,都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尤其是,开办资金及设备投入需要巨额资金,“这项投入,意味着全院干部职工必须勒紧裤带多奋斗5年啊!”刘庆荣说。为此,他牵头多方奔走协调请示才补上资金缺口。在新院建设过程中,“去新院看看”成了他的口头禅和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往新院进行协调解决。
2014年,新院启用科室搬迁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按照"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启新院运营。”刘庆荣介绍,新老院区同时运营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得益于筹划周详、准备充分,新院启用当年就开启了体检中心及内科、外科、妇科、骨科、皮肤科、肛肠科、耳鼻喉科等10多专科门诊,内分泌科、骨伤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等住院部也入驻新院区,“一院两区”的运营架构雏形初现。为了更方便患者就医,医院特别开通了新老院区间的免费院际班车,协调公交部门延伸了1路、14路、32路、50路公交车线路,在新院区增设停靠站;为方便惠东、水口、惠阳、大亚湾等地患者就医,并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与有关部门协调使医院通往广汕路的道路得以贯通。
2015年,市中医医院迎来了50周年华诞。这一年,一院两区运营也在探索中趋于成熟。该院区域医疗高地之优势逐渐凸显,不仅惠州本地居民前来求医问诊,甚至深圳、香港、河源、汕尾的患者也慕名而至。此时,无论新院区还是老院区,其科室建设、就诊环境也随之水涨船高,实施了一系列领先于业内的智慧医疗举措。这一年,该院开通了“银医通”自助终端服务,实现了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一体化自助服务;在惠州首家开通“掌上医院”服务平台,实现了医院官网链接、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
稳中求进,探索深化医改中的“中医路径”。2016年,市中医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提升群众获得感”上。打造中医医联体,扩大中医药联盟的“朋友圈”,为市民汇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膏方文化节、走近乡镇社区宣讲义诊,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市中医医院在跨越发展中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如今,市中医医院经过了“一院两区”的资源整合、优化调整,不仅渐渐步入正轨,甚至可以说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夯实根基
弘扬中医国粹点燃发展“主引擎”
近日,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陈洪、主任中医师王丽荣获“广东省名中医”,他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多年奋战在临床一线,致力于发挥中医药优势。事实上,“省级名中医”的名单再填两员,仅仅是市中医医院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的一枝硕果。据悉,树名医、育名科、建名院,是市中医医院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不断提升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提及名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两个小细节不得不说。该院心病科带头人陈洪,省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每当他在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工作室坐诊时,其预约挂号名额往往提前几天就已一抢而空。而同为吕老弟子的内分泌科带头人林惠京,还在科室成立了“吕景山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室”,将吕老临床经验及理论融入诊疗方案中,盛誉辐射至深港等周边城市。
事实上,正是荟萃有10余位省市级名中医,他们深厚的中医学术及文化底蕴在医院名科建设中薪火相传,形成了强大的内驱力,由此,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内分泌科、心病科、脑病科、脾胃病科等一系列省市级名专科近年来强势崛起,在惠州及周边城市居民中成功“圈粉”,不少专科门诊经常出现 “一号难求”。如今,市中医医院的“名医馆”、“名医工作室”把分散在各个诊室、病区的10多位名中医、专家汇集起来,整合各学科优势,为患者看名中医提供了方便。
而在名医、名科驱动发展的轨迹之外,市中医医院创名院的征程中,还有一股股外来优势资源不断汇聚。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工作室、广东省名老中医陈全新传承工作室等陆续在市中医医院开诊,都是其凝聚优质的特色医疗资源的写照。“例如国医大师吕景山传承工作室,为市民提供"一医一患"治疗的同时,以中医"师承"的方式传递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着后继高端人才。”刘庆荣表示,市中医医院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的传统底蕴,传承和弘扬是医院不断发展的传家宝,更是医院不可懈怠的使命。
“惠州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发展潜力巨大。我院作为中医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也将结合医改方向,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创新与科技交流,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品牌。”对于未来发展,刘庆荣目标笃定,“中医为本、惠泽百姓”的服务宗旨从来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全院上下在诊疗与服务上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环境与服务上持续创新、优化惠民。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张培通讯员马丽昕 李连君
新闻推荐
图1:村中一角。图2:村中古井水仍为村民饮用水。图3:海产品养殖者抛洒饲料。图4:制鞋作坊工人工作现场。惠东县吉隆镇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