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薪火燃遍东江浴血奋战可歌可泣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写下光辉篇章
矗立在中洞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雕塑。
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昌起义军中洞改编纪念亭。
百庆楼内的陈列室。
中国共产党高潭特别支部成立(宣传画)。
高潭区农民自卫军成立(宣传画)。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宣传画)。
纪念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特别报道
历史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今年11月11日是高潭苏维埃政权成立90周年纪念日。届时,将在惠东县高潭镇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
我们无法忘记,90年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席卷全国的时代,1927年11月11日,在高潭响起的庄严声音:“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的领导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高潭人民群众和红军战士们一起,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的疯狂围剿和镇压,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将革命的薪火燃遍了整个东江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90年前,高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党的领导使东江地区农民运动生机勃勃
高潭镇位于惠东县东北部山区,与汕尾的海陆丰、河源紫金、梅州的五华接壤或临近。虽然较为偏僻,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奇峰险嶂、山多地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环境,成了革命薪火在高潭熊熊燃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偏处一隅的高潭也不例外。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革命的思想在悄悄萌芽。
在高潭播下革命火种的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创始人、有“农民运动大王”之称的彭湃。1922年秋天,彭湃徒步来到高潭,宣传发动革命,着手组建农会。受彭湃感召,黄星南、杨国辉等人串联发动,在水口乡成立了高潭第一个乡农会。当地群众的革命热情被点燃,革命运动遂成火山爆发之势。
1923年春,彭湃又一次翻山越岭来到高潭,在听取黄星南等人汇报后,他认为当地成立区农会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与大家商议决定召开大会,吸收更多农会会员。海丰农会也派出专人来到高潭,帮助指导建立区农会。
1923年4月25日,高潭水口乡蔚起山房(学校)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会场。当黄星南宣布成立惠阳区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时,会场上顿时掌声雷动。世世代代做牛做马的农民们,在农会干部的带领下,喊出了积聚在心中已久的声音:“打倒土豪劣绅!”“农民团结起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预示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对革命群众斗争的领导。当年夏初,海丰方面派人到高潭发展党员,吸收了经过两年多农民运动锻炼的黄星南、杨国辉、张佐忠、马子荣、黄奋、黄子琦、钟金凤7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成由黄星南任书记的中共高潭特别支部。
当年10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二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在东江一带的势力。革命热情又趋高涨,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潭区农会派出黄星南等代表,参加在惠州第一公园举行的惠阳县农民协会成立典礼。黄星南当选为县农会第一届执行委员。自此,高潭区农会由县农会直接领导,农民运动又在高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整个东江地区的农民运动生机勃勃。1926年初,中共高潭特支发展了第二批党员,党员人数达50人,群众团体亦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学校先后开办。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白色恐怖中诞生
1927年,白色恐怖席卷全国。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各地处于血雨腥风之中,革命一度陷入低潮。
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消息传到高潭后,地主豪绅蠢蠢欲动。曾被高潭区农会赶走的大地主江达三,联合平山、多祝一带的地主民团约2000众匪,号称四十八团,于5月初进犯高潭。高潭区农会紧急部署,动员农民自卫军拿起武器抗敌。
7月,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兵力进犯高潭的杨梅水。农军利用有利地形进行顽强的阻击,但因力量悬殊,只能撤出战斗退往中洞。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占杨梅水后,望着中洞方向的重峦叠嶂,只得摇头叹息,不敢在杨梅水过夜,而是撤回高潭圩。依靠地形优势,党领导下的高潭区农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歼妄想。
同年,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历程。消息传来,高潭军民深受鼓舞。在东江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高潭区农会把中洞建设成为革命根据地,由张善铭任书记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简称“东江特委”)迁入中洞百庆楼办公。从此,中洞根据地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洞村位于莲花山深处,山高林密,谷深洞多,地势险要,有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粤东。红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陆丰东南部转战大安、新田,于1927年10月12日进入高潭中洞,约1200人。
东江特委对进驻的起义军进行了改编,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师部就设在百庆楼。南昌起义军在中洞改编,使东江地区有了我党领导的正规军队,声威大震。
而此次改编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以及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等重大原则问题,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被称为“中洞改编”。
东江特委还将各县农民武装编为工农革命军地方团队,实行统一指挥。东江特委办公厅在中洞为最高领导机关,下设军事、宣传、经济三个委员会。此外,还建立了东江地区最高权力机构——— 东江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东江革委”),领导东江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运动。
1927年11月11日,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黄星南在下圩埔主持召开万人大会,并宣读《高潭全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正式宣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委的代表到会宣读了贺词并发表演说。与会群众齐声喊出了 “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高潭农民武装改为赤卫大队。中共高潭区委成立,由黄星南担任书记。区妇女会、工会、商会、学联会等群众团体,亦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各乡相继建立乡苏政权或联乡办事处,领导农民焚烧地主的田契并没收土地和浮财,开展破除封建迷信、禁烟禁赌等活动,还镇压了一批反革命分子。
不久,陆丰、海丰、紫金等县亦相继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正当蒋汪勾结在中国实行白色恐怖的时候,东江特委领导了在全国率先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标志着东江地区土地革命进入高潮时期。
高潭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遭遇过最艰难、最危险的考验,莫过于反动派的“围剿”。
东江各地苏维埃政权的相继建立,惊动了南京国民政府。为摧垮红色政权,国民党派出几个师的兵力,分四路先后进犯海陆惠紫苏区。在大敌压境恶战来临的危急时刻,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发出号召,动员全区民众拿起武器,积极配合红军作战。高潭民众高唱着“慷慨离乡井,从容上战场,血花开主义,情泪湿衣裳”的战歌,纷纷起来准备抗击敌军。
在国民党军阀对高潭进行反复“围剿”的同时,地主民团以江达三为首组织“清乡剿共委员会”,在高潭圩周围建墙种栅筑炮台,并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搜山杀人,下乡劫物,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高潭圩新街建起了鷃人房,下圩埔成了杀人埔。许多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被捉去割肉生鷃,膝头钉竹钉,被活活折磨而死。有的红军战士在山上被捕后,给砍去手脚,推到山窝里,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或被喂野兽。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陆丰激石溪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疏散人员至外地或南洋,未暴露身份者则隐蔽活动,埋好枪支,定期碰头。区政府领导人黄星南、黄奋、张佐忠等先后出走外地。留在高潭的红军和民众上山躲藏。
高潭苏区虽然遭受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多次的残酷“清剿”,但革命的火焰没有熄灭。隐蔽下来的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挖出埋在地下的武器,组成三五人的战斗小组,在山上继续坚持艰苦的斗争,他们既要躲避敌人的搜捕,又要寻机袭击敌人。
1929年后,国民党军阀内争,形势趋缓。经东江特委批准,在中洞成立了由彭桂任团长的红十一军四十九团,以中洞、大安洞等地为据点,先后在黄羌、梅陇等地乡村袭击地主民团,多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1932年,在蒋介石大举进犯江西中央苏区的同时,广东国民党军队也加紧派兵进攻海陆惠紫边区,实行反复 “进剿”“清剿”“屯剿”的 “三剿战略”。尤其是在高潭不准农民在原来村庄居住,必须在指定的高潭圩附近地点搭大茅寮集体居住,以便看管,用“强迫拆寨”“集体移民”的手段,将农民和红军分离。
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地主阶级的斗争中,高潭尤其是中洞村付出了惨痛的牺牲。中洞村原有上千人口,几年来遭到血洗和迫害,最后只剩下200多人躲藏在乌礲岩石的大山嶂或流落他乡才幸免于难,几乎家家有亲人被杀害,160多户被全家杀绝,七八十座房屋全部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泔溪乡被杀害和抓走300多人,30多户被杀绝。高潭全区被杀绝412户,被烧房屋8000多间,被杀害人员达2868人,这还不包括红军中牺牲的人员。
抗战时期高潭地下党组织积极宣传发动支援抗日
敌人的疯狂和残酷进攻,打不垮英雄的高潭革命人民。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利用崇山峻岭、奇川险壑的地势与敌人周旋,在游击战中保存实力,寻机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惠州、广州等相继沦陷。在此民族存亡之际,党领导下的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中共惠阳县委多次派出专人来到高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一方面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恢复和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
1940年3月,曾生率领新编游击大队,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地方武装的包围,抵达高潭,在高潭地下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成功地躲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搜捕。在地下党发动下,中洞及附近村庄的群众秘密将节省的粮食集中起来,再冒着危险偷偷送上山去接济部队。
曾生率领的这支东移部队在高潭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终于渡过了难关,并于8月初在地下党帮助下离开高潭、海陆丰地区,重返惠东宝抗日敌后。不久,东移部队派政工队长蔡国梁到高潭做善后工作,他高度赞扬高潭地下党和人民群众,并代表曾生衷心感谢高潭人民的支援。
1940年8月,中共惠阳县委为加强地下党的领导,先后派黄秉、黄云鹏、叶英等到高潭,组成中共高潭区委。区委加紧发展地下党员的工作,活动范围扩展到与高潭接壤的海丰山区一带,并恢复了一批大革命时期转入地下活动的老党员的组织生活。至1941年3月,区委共发展党员80人,建立13个支部。地下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动员参队,做好宣传、统战、情报等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公开的场合,如成立高潭剧社,举办夜校,宣传陕甘宁边区的抗日形势,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高潭地下党还根据形势发展,组织骨干在高潭圩散发传单,动员进步青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先后分两批将20多名青年和学生秘密送到东江纵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抢夺胜利果实而发动内战。1946年,东江纵队主力北撤。然而,东纵前脚刚走,国民党反动派就重新嚣张起来。在高潭活动的人民武装为保存实力,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让部分同志复员,将枪支掩埋,其余人员转移上山,暂时隐蔽。高潭党组织提出地下党员能够在当地站住脚的坚持下来,不能的则转移外地隐蔽,保持单线联系,坚持地下斗争。
1947年7月,惠阳县委派人到高潭重建武装和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并恢复乡政府。同时,地下党组织成立临时支部,至1948年初,高潭区工委组建,后改为区委,加快了发展党组织的工作。
1949年,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高潭组织战勤队,储集物资,准备协助部队解放广州。1949年冬,高潭各村成立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潭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迎来了解放。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黄建辉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畅通讯员惠海宣)昨日,惠东县召开迎接国家海洋督察动员部署会。会议传达了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并对该县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