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恺大剧院10月投用 仲恺区委常委、区宣教文卫办主任徐颂与网友在线交流
东江时报讯 记者黄岸媚 星恺大剧院10月份将投入使用,新区人民医院预计2018年底完工,“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仲恺将新建9所中小学……7月28日,仲恺高新区委常委、区宣教文卫办主任徐颂与网友在线交流时透露,随着这几年的教育大投入,仲恺教育水平明显提升,高考本科和重本上线率大幅增加。
居住半年以上可签约家庭医生
康城四季小区的住户网友问,之前有社区的干部主动上门宣传家庭医生的服务项目,是否是政府项目?徐颂介绍,仲恺这几年一直在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也在稳步提升。去年12月份开始,该区在惠环康城四季小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不单只有签约,更主要的是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服务,让家庭医生能够真正服务到居民、服务到每一个家庭。”徐颂介绍,目前,仲恺家庭医生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一个团队在做,他们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做家庭医生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家庭医生关键还是要能够提供每个家庭所需要的医疗服务、健康服务,才能够取信于家庭,也希望广大居民多支持和宣传家庭医生工作和服务内容。
据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
家庭医生通过签约与居民建立固定契约关系,并以团队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医疗照顾和健康管理。凡在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家庭)均可自愿签约。特别是鼓励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签约,获得家庭医生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
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同比增加40%
徐颂说,从2010年仲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仲恺一直把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在过去“十二五”期间,区财政投入了5亿多元,新建扩建19所学校,扩增公办优质学位2.8万个。
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仲恺更加大了教育投资的力度,准备拿出10亿元来投入教育,新建9所中小学,改扩建17所中小学,新建4所民办学校,预计增加3.2万个学位。
除了学校的改扩建,这几年仲恺累计招聘了1000名老师补充到学校,以适应改扩建和新建学校的需求。除此之外,仲恺还引进了北大附属仲恺学校、华师附中附属仲恺学校以及仲恺实验学校等高端民办教育,可以提供一部分较高水平的学位,满足不同群众的教育需求。
这几年仲恺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徐颂说,今年高考仲恺上本科线的人数是367个,比去年增加了140个,重本的人数是40个,比去年增加了29个,跟建区之初来比,增幅更加惊人。
按照往年经验,每年中考之后很多高分考生外流去了惠城区别的学校读书。但今年流失率低、回流率高,90%多都愿意留在仲恺读书,这也是说明大家看到了仲恺教育质量的提升。
区人民医院新院明年底完工
在医疗卫生方面,徐颂说,投入5亿元的新区人民医院,预计2018年底完工。新的区人民医院建成以后,能提供600多张床位,成为三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医院。同时也会打造仲恺新特色,比如在智慧医疗方面做一些特色的设计,会加强应急方面的建设,以及对重点科室会进行打造。
区人民医院也积极联系沟通省的一些著名医院的资源,像省人民医院、中山附属医院的资源都会利用,也是为分级诊疗做准备。
同时和惠州市优质医疗资源也在做对接,比如市中心人民医院,它是第一个跟区人民医院签了 “医联体框架协议”的医院。区人民医院也会跟镇街卫生院或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向下对接,构建“医联体”。
为了提升文化设施档次,仲恺从2015年开始就将原来的陈江大会堂打造成区一级的文化综合体,投了2000万元将陈江的会议中心改造升级为星恺大剧院。
项目工程从2016年6月份启动改造,预计今年9月份完工,10月份投入使用。
徐颂说,他们参考了别的市县比较好的做法,可能会采用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运营和管理模式,星恺大剧院可作为文艺表演、会议、文化艺术交流的现代时尚剧院。
新闻推荐
墨园村将打造“东江映画、翰墨古村”的旅游主题,带动惠城文化旅游。《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摄■《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