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助学再出发惠东县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筹集10万元将资助25位贫困生
志愿者们到学生家了解情况。
一个志愿者协会,连续5年在做同一件事:帮助贫困学子走进校园。对于很多贫困学生来说,志愿者们的到访是一个圆梦的机会;而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坚持5年的这项公益事业,不仅是一种精神,还是责任。惠东县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蒲公英协会)的名字,5年来紧紧和“圆梦助学项目”联系在一起。今年,该协会又收到了35名惠东县籍困难高中生的申请。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利用周末,协会35名志愿者分成多个小组,再次入户了解情况。
提交资助申请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困难
日前一天早上7时许,蒲公英协会的志愿者们就从惠东县城驾车出发,其中一个小分队于9时30分到达安墩镇珠湖村林同学家里。
林同学的父亲已79岁高龄,年近半百的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没有劳动力,基本上靠政府的补助过日子。今年,林同学以高分考上了惠东县城一所高中,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她向“圆梦助学”项目提出资助申请。
珠湖村的杨同学,以520分考上惠东中学,因父亲很早去世,母亲带着孩子寄居在外公家,平时全靠母亲外出打工挣钱。由于母亲体弱多病,每个月挣的钱也不多,杨同学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资助。
安墩镇的黄沙村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由于路况不好,汽车难以通行,志愿者们只能下车步行,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傅同学家。傅同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68岁,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种田和政府的补助来维持。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及伙食费用,傅爸爸一筹莫展。志愿者的到来,让傅家父子看到了希望。
志愿者们的另一个小分队,来到了梁化镇马安岭村周同学家。周同学也是单亲家庭孩子,家里全靠母亲打零散工维持家用,哥哥身体不好,每周需要去市区换药,每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周同学考上高中后,眼看自己有可能会因没钱读书而辍学,于是他向圆梦助学项目提出资助申请。该村另一位晓意同学,母亲于2004年去世,49岁的父亲曾经患脑梗,如今在家休养。家里还有两位80岁的老人,晓意读高中的费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助学款由热心人士捐助,协会分期存入学生账户
炎热天气下,深入乡村入户了解情况是一件苦差事。志愿者们个个汗流浃背,午饭都顾不上吃,又赶往下一个学生家庭。
蒲公英协会负责人吴北平介绍,该协会从2013年注册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共资助贫困学生150人次,募集资助金达170多万元。“今年筹集资金的压力很大,目前想方设法筹集到10万元善款,去年同期筹集到的善款有14万多元。”吴北平说,今年准备资助25名困难学生,而截止到8月11日,协会共收到35份申请。为确保善款能用在刀刃上,和往年一样,志愿者们在大热天逐一上门走访,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通过入户了解我们发现,向我们提出资助申请的学生基本都是品学兼优、求学愿望强烈学生,但因各种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求学的路上受阻。”吴北平说,蒲公英协会的志愿者们只想尽绵薄之力,去帮助这些困难学生。目前,热心人士资助每位学生的标准是每年5000元,连续资助3年。他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献爱心行列,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
据了解,今年蒲公英协会圆梦助学项目助学款分两种:一年资助5000元 (上学期间10个月的伙食费补助);一年资助3000元(给困难学生的适当生活补贴)。助学款都是由热心人士捐助,受助学生(家长)与蒲公英协会签下助学计划协议书,该协会分期把助学款存入学生账户。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通讯员罗志勇 李育维
新闻推荐
七夕传统文化,您了解多少? 不少市民误认为七夕是情人节,实则是乞巧节或女儿节
市民争相用七夕花露水洗脸。(资料图片)《东江时报》记者周楠摄七夕未到,商家早早推出相关活动。七夕节即将到来,提起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