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云集瓜果香古村不古活力旺 平政村是岭南古代交通地标,如今鞋业发达商贸繁荣
高铁在村中急弛而过。
石梁古桥桥面较窄,仅容一人通过。
村民修剪火龙果树。
村中的鹅卵石古巷道。
平政村一景。
惠东县吉隆镇平政村位于该镇东部,与纳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海丰县鹅埠镇接壤,距离镇政府约3公里,全村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九文地、象牙坑、平政、白云仔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1130户6000多人,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
村中古四角楼保存完好
平政村地势平坦,地域呈正方块状,因此古人称之为“平正”。后人认为这里有出文人之气,遂在正字旁加“文”字,称作“平政”。“平政”一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代。据记载,在元代,这里设立了平政站,明清时期设立平政驿,其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还设邮递铺。
平政村地处惠州地区与潮汕地区接壤的咽喉地段,是岭南古代交通地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标,是广潮官道上的要塞。据乾隆 《归善县志》记载,驿道沿平山、碧山、白云经仙水塘到北合桥下通平政到伯公坳往海丰。村内有一间典当店遗址,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典当店相传是明洪武年间的平政驿站旧址,至清朝嘉庆年间改为典当店。如今,沈海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和厦深铁路分别从这里贯穿而过。
在该村,有一座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的四角楼。四角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四个楼角处设置了二层碉楼,外向设置射击孔。四角楼主体建筑由门厅、中厅、上厅等组成,各建筑之间用麻石铺砌的天井相隔。四角楼显得典雅大气、雄伟坚固,至今保存完好。据传,四角楼为赖氏平政开基的第六世兰芳、桂芳兄弟历时5年建成,成为当地赖氏的祖屋,世代居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四角楼内居住人数达200多人。
据了解,在抗日战争中期,进占海丰的日军途经平政,遭到当地土豪开枪抵抗,恼羞成怒的日军对平政圩进行了报复,四角楼屋局部遭到日军的焚烧(后修复)。
在该村的平政河上,有一座古桥。该桥桥面较窄,由一节节长型石板连接而成,全长约50米。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明代有平政驿时就有此桥。该桥是否为古驿道的组成部分尚待考究。
商业发达瓜果飘香
从国道324线进入平政村村口,只见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村道两旁的制鞋小作坊一间接一间,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在国道324线平政村两旁,各种酒店和鞋厂林立。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随着当地鞋业的兴起,大多数村民在圩镇经营鞋业。据介绍,平政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商业就非常发达。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村里的坝角河和东门河成为该村连接黄埠、盐洲,甚至海丰的鮜门、小漠等沿海地区的重要水道。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道324线及高速公路(设白云仔出口)和铁路的开通,使得该村商业更加兴旺发达。
从喧嚣的村口进入村里,赫然可见四角楼、古井、古门楼和鹅卵石铺就的古巷道,仿佛从现代突然回到古代,恍若在不同时空穿梭。再走进该村腹地,只见稻田连片,果树簇拥,汽车和高铁在稻田和果树间的高速公路、铁路上飞驰而过,呈现一派瓜果飘香的现代田园景象。据该村村委会干部介绍,近年来,该村在致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同时,还致力发展水果种植,目前全村种植柑橘1000多亩、龙眼和荔枝500多亩、火龙果和罗汉果等其他品种水果近500亩。
文/图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廖素芳 谢少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赖金朗通讯员黄少卿)昨日,惠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魏荣君当选为惠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魏荣君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