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种子撒播基层结出硕果 惠州市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小区校园内,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快乐时光”成为了老百姓展示自己的舞台;惠州博物馆内,受邀的省文物鉴定站专家在免费为市民 “鉴宝”;在各村镇,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更是成为了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市紧抓文化惠民服务,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全市每年举行超过100场流动演出
为使基层文化活动“枝繁叶茂”,惠州市坚持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记者了解到,惠州市公益电影放映项目每年免费向农村、城市社区广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超过1.3万场。全市农家(社区)书屋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基层群众多层次阅读需求进一步得到保障。
同时,惠州市文化惠民“购买服务”持续发挥功效,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展览下基层等流动文化服务成为常态,全市每年举行超过100场流动演出。惠州市还委托保利公司经营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每年举行近100场高端演出,通过政府补贴运营实行低票价制,惠州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市民同步享受文化大餐。
为壮大基层文化“根基”,惠州市还科学整合市文化馆、县(区)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的文化资源,实行公益培训共建共享,扩大公益性文艺培训对农村和城市困难群体的优惠面。
群众家门口体验各类文化活动
群众是文化活动的欣赏者,也应当是参与者。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激发文化活力,惠州创新形式,走品牌路线,打造了不少符合当地特色的基层群众性文化品牌。“西湖花灯博览会”、“鹅城舞台秀”、“博罗大舞台”、“欢乐仲恺行”、惠东“卡拉OK大家唱”等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登上舞台展现自我,在家门口即可感受到文化生活带来的愉悦。
此外,惠州市还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纪念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先后组织了各类纪念活动。同时积极主办、承办广东道教文化节开幕式、第二届东坡文化节、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全国首届渔歌邀请赛、“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季赛(惠州赛区)、深莞惠流动大舞台等多项省市级文艺活动,不断拓展文化惠民服务阵地。
文化“种子”撒播基层,带动了文化新风,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记者了解到,惠州市的曾平家庭、陈玉梅家庭获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惠东县平海镇、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分别评定公布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推广一县(区)一品牌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惠民无止境,砥砺前行谋新篇。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惠州市将继续实施各类文化惠民工程,推广一县(区)一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演出等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抓好各类大型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公共文化配送体系。
同时,广泛开展艺术普及、阅读欣赏、体育健身、科普法治等培训,组织“欢乐新春”、“惠民文化大讲堂”、“鹅城舞台秀”、“西湖花灯博览会”、“百姓欢乐大舞台”、“惠东文化讲堂”、“博罗大舞台”、“欢乐仲恺行”等惠民文化活动,提升品牌效应。
此外,惠州市还将鼓励建设农家文化大院、乡村文化俱乐部和文化特色村镇,立足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流行时尚元素,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惠州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本报记者龚 妍 通讯员魏 军
新闻推荐
提到学校食堂你会想到什么?在很多的印象里,学校食堂就意味着千篇一律的大众菜式和重复菜品,如果想吃到自己家乡的地方特色菜...